第
6
讲【一轮复习】翻译题答题技巧
文言翻译基础——六字口诀法
1.留:保留不译。
保留不译是指那些古今意义不变的内容,大多数是人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物名、器皿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官职、科举、宗法婚丧、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
等等。这些内容的名称,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就要照录不译,保持原样。
例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晋书·鲁芝传》)(2018年全
国一卷)
保留不译的有:诸葛诞、魏帝、芝、荆州
【翻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宋史·许将传》)(2017
年全国三卷)
保留不译的有:章惇、蔡卞、元祐、司马光
【翻译】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同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2、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删去。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
衬词:兮
归去来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例1: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2016年全国一卷)
删去的有:云
【翻译】苏轼曾经镇定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例2: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2015年北京卷)
删去的有:也、焉
【翻译】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
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例3:吾无取乎尔也(2019年北京卷)
删去的有:乎、也
【翻译】我不同意他的这些看法。
3.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组
词组不出的则考虑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对于不了解的字词可采用一些方法进
行词义推断。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019年全国2卷)
【翻译】圣人治国,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
旧制。
方法一:从字入手·依形推义
对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断词义
例1:可以独飨白粲。(《宋书·孝义传·何子平传》)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醉书斋记》)
“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是“窥见”。
方法二:从字入手·以音猜义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例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
“住”通“驻”,驻扎。
例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倍”通“背”,“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例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资治通鉴·唐纪》)
“趣”通“促”,意为“催促”。
例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例5:昌期少年,不闲吏事。(《资治通鉴·唐纪》)
“闲”通“娴”,熟悉。
例6: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史记·项羽本纪》)
“匈”通“胸”,胸部。
方法三:从文入手·邻字推断
文中出现双音节词:偏义复指、同义复指。
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偏义复指
奖励和惩处官吏,不应该有所区别
例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同义复指
当今皇帝年纪很小,有不臣之心的贼臣的象老虎一样盘踞在朝堂,这正是英雄们奋起运用能
力的时期。
方法四:从文入手·结构求义
对偶、对比、排比、互文等结构中根据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有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
对的特点,进行推断。
例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例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六国论》)
(“族”字义同“灭”字)
方法五:从文入手·语法分析
根据所处语法位置,推知词性,进而推知意义。
主语、宾语——名词、代词;
谓语——形容词、动词;
定语——名词、代词;
状语——副词
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
器。
例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放鹤亭记》)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
应为“应和”。
例3: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晋书·周访传》)
妻,后跟名词“侃子瞻”,作动词,词义为:嫁给。
例4: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2018年浙江卷)
诵:称道。诳:欺骗。
(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
自去实践。
4.增: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例1:省主语: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翻译】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已经回到军中,你才进去。
例2:省谓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
弱,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衰竭了。
例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翻译】这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
例4:省介语: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翻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
例5: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2018年浙江卷)
【翻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
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
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例1: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晋书·鲁芝传》)
【翻译】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例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宋史·赵立传》)
【翻译】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6、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例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翻译】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太史公,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例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翻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例3: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2019年浙江卷)
【翻译】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8:3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6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