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梳理
(一)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
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
实词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
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
果相同。)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8)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与外界隔绝,断绝往来。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9)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10)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今义:唾液。)
一词多义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其:①欲穷其林(这。)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指渔人。)
(3)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①便舍(shě)船(动词,丢下。)②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①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志。)②寻向所志(志,与“所”连用,
译为:所做的标记。)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②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8)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三)文章主旨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
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
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
(二)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
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水声(古义:听到、听闻。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能愿动词,可以。许,古义:用
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今义:
允许,或许,赞许。)
(5)影布石上(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2.一词多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②隶而从者(跟随。)
(2)清: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3)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4)乐: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5)以:①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②卷石底以出(连词,而。)③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6)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关系,不译。)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
关系,不译。)
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7)环:①如鸣珮环(玉环。)②竹树环合(环绕。)
(8)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②为岩(动词,成为。)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3)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7)如鸣珮环(名词作动词,作响。)
(8)隶而从者。(名词作动词,跟从。)
(三)文章主旨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感情。
(三)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
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
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文学常识
《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
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古今异义
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
误,贻害)
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
应或表猜测。)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矫首昂视(古义:举。今义:矫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以至鸟兽、木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
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罔不因势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今义:六书之一。)
3.一词多义
(1)其: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②而竖其左膝(他的,指佛印的)
③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那,那个)④则题名其上(指船底)
⑤其色墨;其色丹(它的,指字的)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代船)
(2)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②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3)可: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4)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做)②文曰“初平山人”(是)
(5)者: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人)②其两膝相比者(……的(两膝))
(6)为: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雕刻)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
多髯者为东坡。(是)
③为人五;为窗八(刻有)
(7)之:①能以径寸之木(的)②箬篷覆之(代船舱)
③闭之(指窗户)④石青糁之(指刻字的凹处)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指竖起的左膝)
(8)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qí奇妙)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
(9)木:①能以径寸之木(木头)②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4.词类活用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2)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3)箬篷覆之(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4)石青糁之(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文章主旨
课文细致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
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四)《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文学常识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
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
称为“老庄”。《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
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
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
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重点词语
1.实词
【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志怪者也】记载。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尽。
【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循:顺着。本:最初。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3.古今异义
野马(古:山野中的雾气。今:野生的马。)
鯈鱼出游从容(古:悠闲自得。今:处事不慌张,很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古:完全,肯定。今:都,无一例外。)
4.一词多义
之:①鲲之大(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鹏之背(助
词,的。)③安知鱼之乐(助词,的。)④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
固:①固不知子矣(固然。)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其:①其名为鲲(代词,它的。)②不知其几千里也(表推测。)③其正色邪
(表示选择。)④其视下也(代大鹏。)
5.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名作形,在水面上。
天池也:名作形,天然的。
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文章主旨
1.《北冥有鱼》:文章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它们的活动
都是有所凭借的。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
精神活动到达悠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2.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
与巧妙的辩论风格,鲦鱼出游从容,而“心”感应,这就给人们宣扬了一种“天
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五)《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文学常识
1.《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是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是
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2.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重点词语
实词
【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
【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反省。
【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
【大道之行也】施行
【讲信修睦】培养
【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通假字
《兑命》曰(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归(古:女子出嫁。今:回家,回来)
贼(古:害人。今:小偷)
一词多义
其:①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②弗学,不知其善也(代
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③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学:①教学相长(学习)②学学半(xiào,教)
亲: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译为“奉养”)②故人不独
亲其亲(名词,父母)
子:①故人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子,译为“抚育”)②故人不独
子其子(名词,子女)
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文章主旨
《虽有佳肴》: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
衰”的美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重点词语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饲养;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
(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
示复数或列举。)
(4)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
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
况之后。)
(6)策之不以其道(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
一词多义
(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的。)②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
助词,不译。)⑤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马鞭。)
(4)而: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②执策而临之(连
词,表修饰。)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①食不饱(动词,吃。)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名词,〈一顿〉饭。)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通“饲”,喂养。)
(6)虽:①故虽有名马(即使。)②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7)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②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
它的。)
③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④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⑤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
(8)以:①不以千里称也(把,用。)②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词类活用
(1)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2)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
的意思。)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4)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文章主旨
二、古诗词背诵篇目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
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
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7:2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6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