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调
弹词流派唱腔。弹词艺人夏荷生所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
代。夏擅放单档,其唱腔脱胎于早期书调,真假嗓并用,与说表衔
接紧密,说唱性较强,徐疾、长短、顿歇,服从于语言的表达,自
由灵活。夏天赋嗓音高亢嘹亮,以响弹响唱为其特色。由于音域
高,上半句都用假嗓,下半句转用真嗓,转换自然,对比鲜明。其
真嗓力度和音高又与假嗓接近,唱腔更以遒劲挺拔,高亢激越为
特点,对听众很能起抓神、提神的作用。落调处,底气充足,余音
不绝。代表住曲目有《换监托三桩》、《周文宾上堂楼》等。张鉴
庭、杨振雄、凌文君等早年放单档时都唱“夏调”。后来,“杨调”、
“张调”的形成也受到”夏调”一定影响。
徐调
弹词演员徐云志所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徐早期演唱
“俞调”和“小阳调”,后从民间小调、戏曲声腔和小贩叫卖声中汲
取音乐素材,发挥自己嗓音清亮高亢的天赋条件而成独立的流
派。特点为节奏舒缓,旋律婉转圆润,音色软糯柔顺,音乐性较
强,有长短各异的九种基本唱腔,人称“糯米腔”。由于其定音较
高,三弦上的老弦(即第三弦)常配用铜丝弦,增添了曲调的荡
音,成为其特色之一。代表性三曲目有《寇宫人》、《莺莺拜月》
等。
杨调
弹词演员杨振雄所创。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杨小名阿龙,
故又称“龙调”。杨在单档演出《长生殿》时,通过演唱实践,在
“夏调”基础上吸收借鉴昆曲发展而成。扬调以挺拔刚劲,激越深
沉为其特点,真假嗓并用,但以真嗓为主。为了烘托气氛,抒发书
中人物感情,常用紧弹散唱,其散板式的长拖腔,哀婉凄切,激情
充沛。代表性曲目有《长生殿·埋玉》、开篇《剑阁闻铃》、《昭
君出塞》等。在演唱《武松》、《白求恩大夫》等书目时,其唱腔
增加了豪放雄健的一面,有新的发展。
严调
弹词演员严雪亭所创。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严擅长单档说
书,其唱调主要衍化自适合于单档自弹自唱的“小阳调”,以表达
书情和体现语言为主,运腔朴实,吐字清晰,曲调简练流畅,说唱
结合,灵活贴切。唱时真假嗓并用,转化灵活,常用小嗓翻高腔,
并以颇具特色的装饰性小腔,抒发激越情愫,或刻画女性形象。代
表性曲目有《杨淑英告状》、《密室相会》等。严调又擅唱叙述性、
说理性较强的白话唱篇,如《祝枝山说大话》、《孔方兄》等。开
篇《一粒米》更是充分发挥了这一特色的代表作,有较大影响。
丽调
弹词女演员徐丽仙所创。1950年,徐演唱书戏《众星拱月》
时,化用了自己所唱《宝玉夜探》开篇中“轻敲铜环叮当响”的唱
腔,以原调的上五度转调为特点,成为“丽调”雏型。1953年演唱
中篇《罗汉钱》时,发展形成“丽调”。以女声真嗓演唱,曲调幽
美,韵味醇厚。在弹词女演员中传唱较广。早期的“丽调”以表现
古、近代女子悲惨遭遇及哀伤感情为主,行腔深沉隽永,缠绵凄
切,加强了弹词唱腔的抒情性。代表作有《杜十娘·投江》、《王
魁负桂英·阳告、情探》选曲等。1958年所谱唱的开篇《新木兰
辞》,发展了豪放、刚健和欢乐的一面。1960年,谱唱开篇《六
十年代第一春》,节奏明快,曲调昂扬、爽利,进一步发展了弹词
唱腔的歌唱性。其成就在于融合“蒋调”、“沈薛调”等多种流派唱
腔,并吸收借鉴戏曲、曲艺、民歌等,丰富了节奏变化,增加了伴
奏乐器,发展了伴奏过门,既注重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又着重气
氛的烘托和意境的渲染。在谱曲、演唱技法上对弹词音乐均有较
多突破及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其代表作品,建树颇
多。常演唱的保留节目有《黛玉焚稿》、《黛玉葬花》、《情探·阳
告》、《红叶题诗》、《欢马乌江河》、《年轻妈妈的烦恼》、《颠
倒古人》、《望金门》等。
蒋调
弹词演员蒋月泉所创。形成于20纪30年代后期。蒋以唱“俞
调”打下了坚实的弹唱功底,后小嗓倒掉,在其师周玉泉调的基础
上,吸收京剧及北方曲艺的乐汇及唱法,发展成以本嗓演唱的“蒋
调”。特点是韵味醇厚,旋律优美端庄,行腔深沉浑厚,抒情性强,
十分讲究润腔、运气、咬字、发声,并注重装饰音(小腔)的运用。
是评弹界演唱得最为普遍,影响颇广的流派唱腔。原以中速为主,
在演唱现代题材的曲自时,增加了节奏变化,并发展了快节奏的
唱腔,称“快蒋调”。其代表性曲目较多,有开篇《杜十娘》、《战
长沙》、《刀会》、《莺莺操琴》、《宝玉夜探》以及《海上英雄》、
《王孝和》、《庵堂认母》、《厅堂夺子》的选曲等。
张调
弹词演员张鉴庭所创。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张最初放
单档,以唱“夏调”为主,因其天赋嗓音好、音域宽,音调高,力
度强,后受蒋如庭、沈俭安等唱腔的影响,在演唱《林冲·误责贞
娘》选曲时,以“蒋调”为基础,在慢唱腔中潜心于转腔的变化,
在下句六字拖腔等转腔上唱出了不同的旋律,并且咬字有力,衷
气充沛,音色苍劲,韵味浓郁,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张调”。演唱
时感情饱满,以激情感染听众,戏剧性强,书场效果好。与其说书
一样,具有“劲、清、情、神”的特点。在发展中,又创造了紧弹
慢唱、快弹紧唱等多种唱法,其代表性曲目有《误责贞娘》、《钟
老太骂敌》、《望芦苇》、《留凤》、《铡美》等。又擅唱说唱性
强的白话开篇,如《暴落难》、《王大奎拾鸡蛋》等。张鉴国在与
其兄张鉴庭长期拼档中,创造了风格鲜明的张调伴奏琵琶,衬托
默契,使张调格外动听。
姚调
弹词演员姚荫梅所创。脱胎于书调,并受“小阳调”一定影
响。在真嗓之外,偶亦用假嗓。语言因素突出,充分发挥了弹词音
乐的说唱性。行腔自由灵活,唱词不受七言体格律限制,接近白话
者也能演唱。唱腔中有时夹入念白,通俗晓畅,长于叙事及描摹人
物心情,也适宜表现风趣wà噱的内容。一般为单档演唱,用三弦
伴奏。代表作有《饭粥》开篇及选曲《旧货摊》、《炼印》、《杨
广林转变》等。
周调
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弹词演员周玉泉以张福田、吴升
泉等的唱腔为基础所创。以真嗓为主,特点是亲切含蓄,温文舒
徐,节奏平稳,富有韵味。代表性曲目有《文宣哭观音》、《云房
产子》、《智贞描容》等。与以吟诵为主的马调不同,周调另辟蹊
径,独创了用本嗓演唱的抒情性较强的婉约多姿的唱腔,为“蒋
调”、“丽调”、“张调”等的创立提供了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6:2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6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