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
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
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
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
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
“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
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
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根据语言差异分为三大方言,分别为苗语东部方言(亦称湘
西方言)、苗语中部方言(亦称黔东南方言)和苗语西部方言。苗族
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
“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
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
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西部方言苗族自称
为hmongb(蒙),有意为“人”等词义。局部地区称为“嘎闹”,
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
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
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
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
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
“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
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
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
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
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
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
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
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
而不断迁徙。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吃油茶、踩脚、吃年、拔雉毛、住吊脚楼等。
吃油茶简介: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
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
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
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同
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
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吃年简介:苗族人民自称过年为“吃年”,意思是说“年”被大
家吃掉了,过去了。“吃年”期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各地开展吹
芦笙、斗牛、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吃年”过去后,就要
把铜鼓、芦笛收起来,开始春耕。吃年的时间不同。关于吃年的来历
也说法甚多。
住吊脚楼简介:洪崖洞的吊脚楼,就是老重庆“码头文化”的一
块活化石。洪崖洞曾经是“下力人”的聚居地,他们住的是吊脚楼、
穿的是布衣,干的是力气活。如今的洪崖洞已是山城重庆着力打造的
一张旅游名片。那一幢幢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谁见了都会
眼前一亮。
苗族的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物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
(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
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
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
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
(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
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
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
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
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
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
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
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
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
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
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
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
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
(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除此之外,
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
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苗族的特色美食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
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
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
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
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
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
身带去食用。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上述
礼品是必备的礼物。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县境苗族人民
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
群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
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
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认为现舂现煮,吃
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
碾两种,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户必备。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
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
碾,也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使用,干旱主要还是依靠石碓舂米。加工方
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
杆起落,利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
小黑药炖鸡
在丘北县境内的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
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
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
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
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
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
症。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
等特殊功效。
据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绍,小黑药炖鸡在苗族民间沿袭已有数
百年的历史。原来只是当地苗族妇女产后的滋补品,听说苗族妇女产
后吃一只小黑药炖鸡,产后三天后就可投入正常的生产劳动。由于小
黑药炖鸡营养丰富、药效神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苗家待客的乡土美
食。随着丘北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小黑药炖鸡成了丘北菜肴一个颇
具特色的亮点,备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苗族的服饰特点
服饰特色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
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
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
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
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
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
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
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
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
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
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
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
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
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
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苗绣已同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
的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
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
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
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
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
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
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
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
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
水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
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6:2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6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