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
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
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
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
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
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
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2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江山各处
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
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
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
《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
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
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
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
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
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
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
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
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
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3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
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
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
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
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末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
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
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
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
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
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
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
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5:4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6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