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反思
1、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因此,本课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可以说是“费尽心
思”,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快乐学习。
2、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在设计教案时,每一个环节都思考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
教师该怎样引导。所以,教师避免了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在合适的
时候进行极具精彩的点拨。也得到了双向性的良好效果: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获得知识与体
验,教师也在学生的发言中学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3、注重在探究中生成,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
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生生、师生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中,使学生最终达到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深刻认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反思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胡合香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如何引导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尊重别人,学会换位思考
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学会爱人。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我尝试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对情境的体验、感
悟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自主构建、自行内化,促进学生良
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我共设计了两个情境:
第一,播放视频,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得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主题。针对故
事的发展,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请学生设想故事的结局?问题二:你最想对大毛说
什么?学生看完视频后,留给学生2分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通过这个故事,学生都能够懂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应该强加给别
人,得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结论。
第二个情境一共设计了三个小片段。第一个是取绰号的现象;第二个是强迫同学替自己打扫
卫生;第三个是分享秘密。我采取了分组教学,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故事来激励同学
们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懂得要
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能够强迫别人来帮你做,学会将心比
心。通过这两个情境体验,学生懂得将心比心要做到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要善解人意。在
此基础之上,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己所不欲是不是一定不可以施于人?
实践看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学生多讲为主。让学生在积极的讨
论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把育德、育智、育法、育美融会于情境之中,在教学生学会求知
的过程当中学会做人,力求做到德育无痕。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5:1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