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更新时间:2023-01-21 05:00:47 阅读: 评论:0

合肥初三冲刺班-x平方怎么打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360密盘)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

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

告如下: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

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

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

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

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

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

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

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

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

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

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

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

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

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

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

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

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

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

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

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

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

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

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

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

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

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

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

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

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

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

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

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xx年创市级卫生镇1个,县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

卫生镇2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

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县315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3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

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

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

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

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

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

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

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

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

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7,

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

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

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

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

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

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

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

“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

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

“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

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

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

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

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

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

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

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

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

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

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

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

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

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

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

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

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

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

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

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

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

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

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

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5:0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你回家吃饭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