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更新时间:2023-01-21 04:52:15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思量读音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just give me a reason)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通用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

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下面

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1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

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

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

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

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

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

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

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

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

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

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

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

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

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

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

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

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教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

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

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

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知识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

2)斜枝、树枝;

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

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

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

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

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

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

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

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

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

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

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2、品读下阕

教师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

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

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

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

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

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

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

悦。

指名读,比赛读。

(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

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

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

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

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

读全文。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

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

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

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

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

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

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

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

究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

境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悠悠中华文明五千年,古代诗词,源远流长,

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

听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看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

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先来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弃疾的图片)这是谁?

对,那谁能谈谈你知道的辛弃疾?

辛弃疾,他出生时家乡已被今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

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苏上饶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风拂面,

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词——

齐读,板书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初读感悟

请大家自读,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抑扬顿挫。

指名读。

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充分,词读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吗?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大家说一说,

不懂的地方请教一下周围的同学。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把整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

你喜欢作者描绘出来的画面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相关

诗句和你的想象谈谈想法。

是什么人在说丰年?会说些什么?丰年与稻花香、蛙声有什么关

系?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会怎样想?怎么做?

从“旧时茅店社林边”和“路转溪桥忽见”两句可以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境遇?当时心情怎样?

请你带着你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四)拓展延伸

词人用自然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请你们来给配一配诗句,

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有信心吗?

四、教学反思。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写的是作者

在夏夜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色,表达了此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

中,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

格,让人不仅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产生一种身历其境

的美妙感觉。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方法引导,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拓展延

伸几个教学环节,希望引导学生在疏通、理解古词意思的基础上,结

合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在理解古词意思时采

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也体现了以

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词的意思。但在理解“七

八个星”“两三点雨”时,我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七八个,两三点都

是虚指,造成了错误,在课后也及时进行了纠正。体会意境这一环节

本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有没有过词人那种“路转溪桥忽见”

的感受,可是因为前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上课时就把这部分给略过

了,造成了这点没有讲透。

新课标规定,对诗词的学习应该是由诵读开始,到体会意境,最

后在落实到诵读,但整堂课我只在第一个环节扎实了诵读,没有进行

诵读的指导,还是读得不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3

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

么在中间停顿一下?

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全词)

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全词)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见读xiàn,不读jiàn

师:对!为什么读xiàn?

生:就是出现的意思。

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个xià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

(生齐读全词)

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

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

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

题共同讨论交流。第三组呢?

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

流。

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

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

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

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

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

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

惊动了鹊儿。

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这幅画面是明媚

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

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

下。

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

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师:好!你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

年。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

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

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

诵。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景情

乡村夏夜舒适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

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

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

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

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

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

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

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

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

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

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

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

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

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

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

诗歌的魅力。也积累了不少名句。能背上几句吗?

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知道是

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

位伟大的词人吗?

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

3、揭示课题:

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他的《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

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

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

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

很好

二、整理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请看屏幕,指明读“学习任务”,齐读“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

3、检验:

(1)指明读词语,齐读词语。(评价)

(2)解释词语

(3)检查朗读:(评价)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读“学习任务”、“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点拨启发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生1: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喜鹊正在枝头欢叫,惊飞……(随机

出示句子)

板书:看:(学生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

听:(学生写)鹊声风声蝉声

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2

师: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

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清风

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

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

声。)

师: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

半鸣蝉。(引读)

师: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

半鸣蝉。

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

再次感受诗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引: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板书:闻:(学生写)花香听:蛙声人声

A、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水国的骄子们奏起

了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板书:愉悦、与民

同乐)

师引: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

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

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

他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板书:想

(如:“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

样的赞叹!)

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让这种

喜悦通过你的朗读传递出来吧!

B、朗读诗句生1

评:读得怎样?(生评)

谁再来吟一吟?生2齐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千古名句,让我们也

感受了丰收的喜悦。

过渡: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板书:雨声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听到了雨的声音。

师:谁也从这句听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这里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偶)

(师引导:“天有不测风云”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

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

B、师:让我们再次诗意地读——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渡: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A、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

B、诗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

分……)

C、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

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板书:惊喜

D、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兴奋、激动)

师:是啊,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齐读这

一句——

六、当堂达标——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师:这样的一个夜晚,不仅是一首词,也是一幅优美的画,这幅

画你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咱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歌

的意境。

1.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配乐写话

师: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

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师巡视指

导)

3、展示画面

(1)师:你能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吗?尽量用精炼的

语言。

(若有困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的小标题最美。)

(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

月夜图……)

4、课件展示部分译文,一生朗诵

(1)学生补白

(2)译文展示:(师范读)

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师朗诵

师: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

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

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

太平生活的珍爱。让我们再次把词人这种情、这种爱读出来吧!会背

的可以背诵。

板书:珍爱生活

5、齐读(或背)整首词,整体感知(师生共读)

师:我又一次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对比欣赏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

欢快,豪放)但是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

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有人

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

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

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

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

师生共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背

诵课文。

2.抓“明月、惊鹤、鸣蝉”等词语进行品味,扣“说丰年”进行

语言文字训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并在诵

读中感悟作者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理解、想象词的意境,

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准备:学生课前了解词人辛弃疾及创作背景;预习课文。

教学准备:收集辛弃疾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区别词与诗的形式,解题

1.出示《静夜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区别诗与词的

大致形式。(题目、字数……)

2.解题。

二、检查预习,读通字词

(一)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出示词语:(明月、清风)抽读。

出示词语:(惊鹊、鸣蝉、蛙声)抽读。

出示词语:(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抽读。

(出示句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抽读指导读准确;

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词语:忽见)抽读(正音,为什么读现呢?“见”是一个

古今字,读“现”的音,是出现的意思。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中的“见”是一样的。)

(二)检测读文的情况。

三、再读诗词,体会音韵

(一)划出节奏。

请同学们拿着笔,轻轻读这首词,试着划一划这首词的节奏。

(二)读出韵味。

押的是an韵,而这些句末押韵的字叫做这首词的韵脚。一起来读

读这些韵脚。

四、品读诗词,感受意境

(一)品读夏夜的清幽

(出示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明月、惊鹊、清风、鸣蝉

(1)抓住词中的意象“惊鹊”“明月”“清风”“鸣蝉”感受夏

夜的美。

(2)抓“鸣蝉”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

2.品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示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在“稻花香”中体会丰收的喜悦

(2)换角色,体会丰收的喜悦

(二)品读沉醉的喜悦

1.体会天色的变化。

(出示句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体会景美醉人。

(出示句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链接背景,感悟情感

(一)感悟情感

1.出示背景资料。(出示辛弃疾生平)

2.师:一位爱国词人,因为光复祖国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一

腔忠勇,奋发而为词,辛弃疾才会痛首疾呼:“西北望长安,可怜无

数山。”还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3.诵读全诗,升华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

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3、同学们,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

学生回答总结:“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才

是词的题目。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南宋

卓越的爱国词人,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被免去官

职以后闲居在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这首词就是他那里生

活时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出示图片,引导理解上阙词义。(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

鹊飞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

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2)出示出示图片,引导理解下阙词义。(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

八个星星,山前似乎有淅淅沥沥的雨点滴落。旧时土地庙附近树林旁

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转过了一个弯,在小溪的石桥上忽然就看到了。)

三、读中感悟

读课文,体会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让学生试着背诵这首词。(注意词的节奏)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词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蝉鸣,显示

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农村生活的热爱。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4:5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