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清明时节家家雨

更新时间:2023-01-21 04:47:46 阅读: 评论:0

小题集训数学必修五答案2019年-郭沫若的诗集有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暑假日记2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一.班会主题: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三.班会地点:310

四.班会目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

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

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

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

几乎慢慢的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但

是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

多了解这些传统节日。

五.班会过程:

1.班长讲话,提出班会的主题——关于“清明节”。因为马上就清明节就

要到来了,这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休息的节日之一,

所以班会主要是关于清明节的主题班会。

2.提出主题,班会继续开展,团支书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知识。

首先,清明节的来历,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因此得名。”接着讲了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有关的一些活动,清明节的起源,据

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

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

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清

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

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

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

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

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

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班上同学发言,讲了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主要是在节日习俗方面,常

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

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C,还有

古代诗人“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名句。清明时节活动多种多样,

有踏青,蹴鞠,扫墓,祭拜,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

但是扫墓几乎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

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

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

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

殊气氛。

关于清明节吃的食物,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

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

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

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

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

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

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

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六.班会总结:

最后,班长这次班会进行总结,由于清明假期马上就到了,同学们可

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觉一下初夏的气息和清明节日的气氛。再次说明传统节日

是经过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节日。班会最后,班长

读了一首和清明节有关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着这首诗,更好的表达出了清明时节的气息,我们

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着小雨,拿着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着,

去扫墓的情景。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4:4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小学校园文化
下一篇:幼儿园灯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