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化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1 04:29:17 阅读: 评论:0

初三最后一学期如何冲刺中考-狐狸的拼音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红糖水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精选8篇】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教学教案篇一

一、设计思路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

分内容,“化学式”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用语教学,在探讨

物质组成、构成的基础上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连接而成的式子

即化学式。

本节内容即是对前一部分学问的总结,同时也为学好化合价

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时实行

分散法完成该内容的教学,对于化学式的定义较简单理解,

因此可将其放在预习中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式表

示的意义,可借助模型,通过形象的事物加深学生的理解以

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意

义这个教学重点。对于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通过书写

常见单质的化学式进行分类总结。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一些物

质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理解化学式及数

字的意义。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相识,进一

步发展学生科学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式的写法、读法、意义。

2、难点:化学式四周数字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实物展示启发、归纳分析

五、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解并描述了化学式的概

念,以学生最熟识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

的意义;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学问,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对于物

质能否用特地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比较茫然,因此通过实

物展示以及探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更易接受。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钠铜锌铝镁铁硫磷碳氦氖氢氧氮氟

2、请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

(1)红磷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气

(5)水

(6)过氧化氢

(7)氧化汞

(8)四氧化三铁

(二)课堂探究

新课导入:同学们刚才写的这些化学符号像CO2、H2O等就

叫化学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一、化学式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刚才介绍的和教材中83页1、2自然

段内容总结出化学式的定义并完成导学案中的探讨

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

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探讨:

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②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3、练习:用你手中的气球可以表示出哪些物质的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二、化学式的意义。

师:回忆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以Fe、O为例。那么化学式有

哪些意义呢?以H2O为例看看你能说出几条?

生:总结归纳。

师:请用你手中的气球表示出水的化学式,看看能否帮到你

呢?

生: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能表示:

①某种物质

②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③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还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构成。

师:请用球摆出CO2的化学式,并说出有哪些意义。

生:回答

学问补充:Fe、NaCl这两个化学式有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活动与探究三、化学式四周数字的意义。

师:用你手中的球还能摆出哪些形态,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生:练习,然后摆出H、2H、H2、2H2并说出意义。

巩固练习:说出屏幕上显示的图示表示什么?

①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③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原子的

个数。

④化学式四周的数字只要大于1时就只具有微观(填“宏

观”“微观”)

活动与探究四、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给出一些常见的单质引导学生总结其读法与写法

有些单质由原子构成写法:用元素符号干脆表示

读法:干脆读出元素名称。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写法:用“Xn”表示

读法:元素名称后一般加“气”字

依据HgO、SO2、Fe3O4NaClKCl的写法和读法总结出化

合物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氧化物氧在后,金属左非金属右,原子个数比为

1时“1”省略读法:某化某

练习:请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同桌写出并读出该化学式。

生:完成屏幕上显示的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检测:

检验一下你真的收获这些了么?

完成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五)挑战中考:

展示近三年的中考题,看看学生是否能挑战胜利

(六)布置作业:

“我”的化学式是H2O,向不相识“我”的人介绍一下“我”

自己。

七、板书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时遇到的一个难点,很重要

但难驾驭、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须要动身,在保证教学

三维目标完成的状况下刚好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降低

初中化学难度,让学生用气球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这样

更简单表述其意义。

九、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优点:采纳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点拨引导。应用了自制

的教学工具,气球上标注了元素符号,并用气球摆出了一些

物质的化学式。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缺点:设计的内

容过多,时间支配上前松后紧。

学生互动的较多,课堂比较活跃,老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做到了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缺点讲解习题时应更深化

一些,争取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

篇二: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二

《物质的改变和性质》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的定义。

2、理解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本质区分。

3、学习对试验现象视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定义。

2、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本质区分。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物理改变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试验1-1(1)和1-1(2),简洁介绍一下

试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试验,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并记

录。

【探讨沟通】

请举诞生活中物理改变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改变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裂、车胎爆

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

1、做化学试验时,应当重点视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

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试验前后的改变,思索为什么

发生改变。

2、物理改变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变更,只是在状态、形

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更。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改变,属于物理改变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改变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改变中,属于物理改变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

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改变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页试验1-1(3)和1-1(4),简洁介绍一下试验

装置。老师做演示试验,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并记录。

【探讨沟通】

1、如何在化学试验中学会视察?

2、请举诞生活中化学改变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1、视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改变,

必需从视察入手,在视察中思索,对视察到的改变条件、现

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改变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名师归纳】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推断发

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

淡蓝色液态等。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最根本的区分:看有没

有新的物质生成。

【反馈练习】

1、下列过程的原理,肯定包含化学改变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2、下列改变,属于化学改变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溶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区分与联系

【探讨沟通】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改变发生?

【温馨点拨】

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

部分在燃烧。

【名师归纳】

物理改变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改变则不然,物质

本身已变更;两种改变有区分,有无新物作推断;两种改变

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反馈练习】

1、在下列改变中,有一个改变与其他改变的本质不同,该

改变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

2、下列改变中,前者是物理改变,后者是化学改变的是(A)

A.玻璃破裂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

篇三: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运用的留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培育学生试验探究实力;

2、增加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相识到日常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加学好化学的自信念。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打算:

老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

性质,让学生通过视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的教学通过试验,激发爱好,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试验去

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肯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探讨、试验探究,

重点驾驭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

叶茂密。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加反抗力。钾元素

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

长不行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

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

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

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

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需___,且放在

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

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肥效长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

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

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

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爱护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缘由、主要污染物及

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相识化学在环境爱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

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限制或变更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

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运用化学物质的

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意识。

重点: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缘由、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运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

学观念、树立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打算:首先支配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

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

染的主要缘由、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

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化的调查,这

就须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收集好资料以后,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依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

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探讨水资

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

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有实力的小组还找

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

上课沟通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

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爱护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

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知大家环境污染的

危害。

一、爱护生命之源――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非常有限。那

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爱护的现状如何呢?哪些同学收集

和整理了有关水污染与爱护方面的资料?让我们请他们

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二、大气的污染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相识。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

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培育学生的

认知实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篇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教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复习进一步驾驭有关

物质分类的学问。

2、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性质的复习进一步驾驭各类

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依次表推

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推

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4、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详细问题。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分类。

2、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本章学问解决一些详细问题。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结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课时:综合运用本章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请学生小结有关物质的分类(详细见板书设计),

并复习有关的。概念。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将其分类。

氢氧化钠、氧化铁、硫化锌、盐酸、硫酸钠、胆矾、氢氧化

铜、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氢

氧化钙、硫酸亚铁。

二、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提问)请依次说出酸、碱有哪些通性?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氧化物有哪些化学性质?

(老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用图示法找到物质间的

相互联系。(详细见板书设计)

(练习)请学生对每一个详细反应举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

(口述)

三、运用金属活动依次表推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正确

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推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探讨)可进行分组探讨,并小结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小结)

1、金属跟酸:

(1)在金属活动性依次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可置换出酸

中的氢,排在氢以后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因此(1)、

(2)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而(3)则不

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

不生成氢气。如(4)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盐:

(1)在金属活动性依次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

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5)、(8)可以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新的金属。而(6)的反应中,

Ag排在Zn的后面,反应不能发生。(7)的。反应不能发生

是因为AgCl不溶于水。

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教学教案篇五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需把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动身

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老师启发、

辨析、点拨为主导,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实力。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

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运用燃料对环

境的影响。其中

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试验来解决重

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

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平安学问。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许多,

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学

问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运用燃料对环境的影

响等。并用所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

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支配上留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动身,选择学

生熟识和生活中常见的学问和现象,并协作图像,增加学生

对学问的感受;同时,留意通过与探究、调查探讨、探讨和

试验等形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教材中还适

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

眼界。

四、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相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

平安学问。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

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相识合理开采

和节约运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改变,

相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相识运用和开发清洁

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改变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

烧在运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育比

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实力。

五、教学策略

1.组织学生探讨并举例说明火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2.依据课本“活动与探究”试验,总结出燃烧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着火点说明:

①燃烧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猛烈氧化反应。

②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能随意变更。

3.依据生活常识,列举一些火灾的事例和灭火的方法,结

合课本[试验7-1]和[试验7-2],总结出灭火原理。

4.展示一些常用的消防器材,选择灭火的影视素材播放,

引导学生找出灭火的方法和消防学问,理解课本中与燃烧和

爆炸有关的图标的含义。到试验室或一些消防重点单位如加

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实地调查后,设置虚拟火灾现场,

组织消防演习方案评比,强化消防平安意识。

5、课本习题可以支配在课堂上探讨完成。

篇六: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六

分子和原子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

节课从学生熟识的典型生活阅历动身,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

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说明这些宏观

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

问题。本节课对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实

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已经相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异

改变,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物质究竟

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

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

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特别抽象,因此在

本节课的授课中应当留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

点。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

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异的化学

世界的探究爱好,相识到化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

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绽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

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虽然试验是在试验台

上完成的,但是许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

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试验,他们通过视

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

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确定他们的猜想,提出

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

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干脆视察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干脆视察到分子、原

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相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

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

说明缘由。之后通过分析试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

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

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

现象推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特性质,我会通过演示试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依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

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

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须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纳视频播

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试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

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说明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

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异。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须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

须要许多天,引发学生思索: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

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学问来说明,

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学相关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切学生学习的

过程。课程最终,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

以回答学到了哪些学问,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终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索,从分子的角度来说,

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改变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学问

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最终说一下我的板书,依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

来本节课的学问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

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篇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七

《酸的通性》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

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

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从诸事物的特性中概括出共性

并达到相识事物的实力,使学生在增长学问的同时,逐步学

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比较、归纳实力。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别地位,确定如下

的教学目标:

㈠学问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依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实力目标:

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相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

从现象到本质)。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㈢情意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

如下设计:

1、贯彻“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纳问

题和演示试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探讨、归纳、对比等

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通过提问、思索、争论(探讨)、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释疑,从而培

育学生的分析、说明一些简洁问题的实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别的相识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

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

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

如下的设计:

㈠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学问→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改变

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

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

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依次→⑾本质→⑿巩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依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学习过程可

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事务)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留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

从前学习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

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

指导学习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⑦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供应学习结果的反馈

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供应学习结果

反馈机会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限制⑨支配多种练习以帮助将

来的提取和迁移

依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依次)、

难点(金属活动性依次)支配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事

务)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

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其次次学习过程,重点突

破金属活动性依次。

篇八: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

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推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能否发生。

③驾驭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②学会视察试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试验现象。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①相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亲密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试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

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

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

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探讨〕: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

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

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务。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

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学问。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你能写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

四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

〔学生回答〕NaCl、俗名:食盐。碳酸钠:Na2CO3,俗称

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

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化学式: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化学式:

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识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

些用途呢?

〔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

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

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

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

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

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

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回顾提问〕:写出试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CO2↑+H2O

〔思索〕: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

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钠和碳

酸氢钠是否也能

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能或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快速用带导

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

的试管中,视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试验,

并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4:2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6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化学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