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有关清明节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1-21 04:25:56 阅读: 评论:0

初中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一个兆一个页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2020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教案)

【导语】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这个节⽇中既有祭扫的悲酸,⼜有踏青游玩的欢笑,是⼀个富

有特⾊的节⽇。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和起源故事,欢迎阅读!

【篇⼀】清明节的来历故事

清明节是因为⼀个传说⽽起的,从前有⼀个⼈旁边跟着⼀位⼤⾂叫做介⼦推,他们⾛到了⼀个荒地,那个⼈⾮常的饿,结

果就昏倒了,介⼦推到处找吃的,只好把⾃⼰腿上的⾁给割下来,给这个⼈吃,这个⼈吃了烤⾁醒了过来。他很奇怪,就问这

⾁是从哪⾥来的,介⼦推只好说是从⾃⼰⼤腿上割下来的⾁。这个⼈张⼤了嘴巴,他⾮常感动就说:“等我以后当了国君,我

⼀定重赏你。”

⼗九年后,这个⼈果然当上了国君,他做的第⼀件事就是给有功的⼤⾂发奖,⼤⾂的名字都快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

推,旁边的⼀位⼤⾂安慰他说:“⼤王把你留在后⾯,肯定发好的。”可是⼤⾂的名字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推,这个⼈竟

然把他忘了。

中间有⼀个⼤⾂说:“⼤王,你竟然忘了介⼦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听脸红了,他在⼈群中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

到介⼦推,后来他知道介⼦推因为伤⼼,收拾了⾏李躲进了绵⼭。后来他派御林军去绵⼭上找,找了好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介⼦

推。重⽿想了⼀个办法,从北、东、西三⾯放⽕,⾃⼰在南⾯等。

他⾃⾔⾃语说:“介⼦推要避⽕,肯定要从南⾯出来。”结果⽕从早上烧到了晚上,⼀直没有见到介⼦推出来,重⽿着急

了,就命令⼈把⽕给扑灭了,亲⾃进去找,他在⼀棵⼤树找到了介⼦推。旁边写着⼀⾸诗,意思是想让重⽿和⼈民,不在这天

⽣⽕。重⽿把这天称为清明节也是寒⾷节。

【篇⼆】清明节的起源故事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种

固定的风俗。本来,寒⾷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定为寒⾷节。寒⾷节的正确⽇⼦是在冬

⾄后⼀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合并为⼀⽇。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齐⼈篇》也曾提及⼀

个为⼈所耻笑的齐国⼈,常到东郭坟墓同乞⾷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分盛⾏。到了唐⽞宗时,下诏定寒⾷扫

墓为当时“五礼”之⼀,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野道路,⼠⼥遍满,皂⾪佣丐,皆得⽗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

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要禁⽕吃冷⾷,怕有些⽼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寒⾷冷餐伤⾝,于是就定了踏青、郊

游、荡秋千,踢⾜球、打马球、插柳,拔河,⽃鸡等户外活动,让⼤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增加抵抗⼒。因此,清

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活动,使这个节⽇,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氛;既有

⽣离死别的悲酸泪,⼜到处是⼀派清新明丽的⽣动景象。真是⼀个极富特⾊,⾮常特别的节⽇。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

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

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即使离京千⾥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

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规范的墓祭也归⼊五礼之中:“⼠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五礼,

永为常式。”得到官⽅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盛。

由于清明与寒⾷的⽇⼦接近,⽽寒⾷是民间禁⽕扫墓的⽇⼦,渐渐的,寒⾷与清明就合⼆为⼀了,⽽寒⾷既成为清明的别

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个习俗,清明之⽇不动烟⽕,只吃凉的⾷品。⼆⼗四节⽓之⼀。在每年四⽉四或五、六⽇,民俗于

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地区有在清明之⽇进⾏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个中国

传统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般为冬⾄之后106天,寒⾷节的后⼀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天左右。

【篇三】清明节踏青的来历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也成为民俗活动。据《韩诗》:“三⽉桃花⽔之时,郑国之俗三⽉上

巳,于溱洧两⽔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续汉书礼仪志⽈:三⽉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上,⽈洗涤祓除宿垢,为⼤

洁”。这时踏青活动的主题,突出了“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沐浴祓禊”。据《论语·先进》记载:“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童⼦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王充《论衡·明雩篇》解释为:这是⼀种多⼈在渡沂⽔时表演像龙⼀样的

⾏列舞蹈(另⼀种解释:是描写⼏个⼤⼈与⼉童在沂⽔中游泳,然后到舞雩台上吹风的情景)。舞雩是在暮春时举⾏的⼀种祭

礼,含有龙崇拜及祈⾬等多种内涵。这⾥不仅记载了祭祀性的“舞雩”,还描写了当时的春游踏青活动。

踏青为春⽇郊游,也称“踏春”,⼀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期因时因地

⽽异,有正⽉⼋⽇的,也有⼆⽉⼆⽇或三⽉三⽇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4:2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清洁工人
下一篇:名人故事300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