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0是正数还是负数

更新时间:2022-11-13 10:47:33 阅读: 评论:0

中考数学都考哪些知识点-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河蟹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

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渗透数学传统文化的教

育与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对初中的新鲜事物都不熟悉,因此会对初中学

习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是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关键时刻。

巧用课本素材,渗透传统文化,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

生构建思维想象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自觉性,用以达到以快乐的形式去追求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

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

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讲授

(一)温故知新

1、PPT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片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大家想想高于水

平面数字和低于水平面的数字该怎么写?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正

数和负数,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数叫做正数,什么样的数叫做负数?

生:正数就是我们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而在正数前带有“﹣”号

的数叫做负数。

师:哦,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

生:不对,0就不是正数。

师:他回答的是对的,不过我想问大家0.2这个数是什么数?

生:是正数。

师(追问)那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正数?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自然数,分数和小数,但0除外。

师:那0是什么数?

生: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要记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PPT出示:0的其他实际意义:

1.温度中的0℃;2.海平面的高度;

3.标准水位;4.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PPT出示复习题。

师:下面有一组数,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分类。

生:读题,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师:哪个同学先来说说看,哪些是正数,哪些又是负数?

生:10,4.866,54,+80%是正数,

-8,-3,-3.15,-0.12,-600,-0.0001是负数。

师:同学们说,他回答得对不对?

生:(齐声回答)对。

师:回答得不错,我希望所有同学能将上面提到的数理清,这样我

们做题就不会发生混乱了。

小结并板书

正负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例如:10,54,

小于0的数叫负数,例如:-8,-3,-600,

正数>0,负数<0,正数>0>负数

【设计意图】提醒同学们理清数的分类,有利于下一节课有理数

的学习。

(二)形成新知

师: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的

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请举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如“增加”和“减少”、

“零上”和“零下”……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像这样的相反的两个量可以分别

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商店收入增加了100元,商店节后减少了100元。

师:商店收入增加了100元就是+100,商店节后减少了100元就

是-100元,对吗?还有吗?

生:小组里调进5人,调出6人。

师:他说小组里调进5人,调出6人,怎么表示?

生:+5,-6。

师:调进2人+2,调出3人-3。对不对?

师:谁再来说说?

生:学校新来8名学生,转出10名学生。

师:新来8名学生,转出10名学生,怎么表示?谁来说?

生:转出的是表示-10。新来的是+8。

师:可以吗?谁还有吗?继续说。

生:卖出两件物品,一件赚了40元,一件赔了30元。

师:那怎么表示呢?

生:+40,-30。

师:+40表示什么?(赚了40元)-30表示什么?(亏本30元)

好的,请坐。还有吗?

生:温度上升2度,下降2度。就是+2和-2。

师:(赞许的目光)非常好!请坐。

师(总结):好的,刚才我们举了好多好多例子。其实在我们生

活当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有很多很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实际问题

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

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

类的量。

板书: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

(三)巩固新知测评练习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和仔细,下面检验一下我们

学习的成果,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习题。(幻灯片展示)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1300元,800元;

(2)80米,下降64米;

(3)向东前进30米,50米。

生:收入1300元,支出800元;上升80米,下降64米;向东

前进30米,向西后退50米。

师:请哪个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题。

师:(点评)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数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

法,希望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提醒同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

学问题,有许多的数字问题,我们应当主动去寻找问题,并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个的问题。

2、演示课件:幻灯片(出示图片)

师:看图。中国地形图,注意弄清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米

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155米的含义。

生: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米,表示珠穆朗玛峰高出水平面

8844米;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低于水平面

155米。

看思考题图1.1-2

师:教师介绍地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已海平面为基准(规

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高度,

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高度。

生:A地+460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600米,B地-100米表示低

于海平面100米。

看思考题图1.1-3,记录收入支出的某地银行存折图片

生:记录账目时,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记录收入支出图片中的正负数分别表示,存入2300元,支出1800

元。

【设计意图】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重点。教

师先从不同的情景来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在正负数的应用

中,再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负数表示,

这时学生基本能轻松地回答出来,很快懂得了原来正数、负数是用来

表示这样的量的。

3、完成PPT的习题。

生:读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____词人______

写下的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自然世界、人类生活中截然相反的意义的真实描绘。

生:(惊讶)这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写下的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

其中,“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

都是自然世界、人类生活中截然相反的意义的真实描绘。

师:非常好,我们同学都已经能够活学活用了。

【设计意图】这道题结合传统文化使用诗句,给学生心灵的享

受,文化的熏陶,人格的锤炼,同时考查学生用正负数与相反意义量

的表示能力。

(四)学习负数的历史

师:我们认识了负数,今天老师自豪地告诉你们,咱们中国是最

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国外早了700多年呢。

生:看教材第27页的“阅读与思考”。

师: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正、负”的思想,最早

明确提出正数和负数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里以

红色算筹为正数,以黑色的为负数。由于记录是换色不方便,数学家

还创造出在数字上面画斜杠的方法。《九章算术》对分数、正负数的

记载是世界上早而有系统的论述。这不仅早于欧洲,也比印度的有关

记载早五、六世纪。

师: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想?负数的产生和发展凝聚了

无数人的思索和努力,是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

生:我们都很自豪,原来中国使用负数的历史比国外早了700

多年。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因为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

的,人们用智慧创造了数,也创造了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渗透数学传统文化的教

育与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板书设计:

正负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例如:10,54,

小于0的数叫负数,例如:-8,-3,-600,

正数>0,负数<0,正数>0>负数

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0:4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根号10
下一篇:什么而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