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更新时间:2023-01-21 02:18:21 阅读: 评论:0

8年级上册数学书冀教版-play的用法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中国教育历史(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时间:2011-06-21 09:32:04 来源:勤思考研网 作者:勤思考研网 点击数:22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2辅导班

(十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时,深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个方面。他认为现象世界是相对的,可以经验的,属政治范围;而实体世界是绝对的,是超越于经验之外的,是超政治的。但两者又不是相脱离的,而是紧密结合的,联合两个世界的就是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精神境界,追求现象世界的幸福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他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前者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的,后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境界为目的。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



蔡元培认为,五育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世界观及美育是完成道德的手段,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总之,“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应该说,这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这几方面的教育,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改革北大及其高等教育思想



(1)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关于大学性质问题)



北大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大)“老爷”式的学生继续下来的,官僚积习很深,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升官发财的阶梯,对学问则无兴趣,上课瞌睡,或看杂书。1916年底,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先作了一番调查研究,认为整顿北大的办法,第一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2)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体现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蔡赴校之前,校政腐败,教员缺少学术研究的气息,基于此,他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方针。一是体现于对待学术,二是体现在对待教员两方面。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故他在延聘新教员时,只问学识不问派别、资格、年龄、国籍。他认为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每一种派别,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应让他们并存。这能使学生能够广泛接触教员中

不同学派的观点,兼听则明,启发思路,令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当然也不是无所不包,比如宗教,他就不允许教员在课堂上宣讲,他主张网罗众家、兼容各派人物,但绝不容不称职的教员,对于学术水平低者,不论中外教员,一律裁减。



(3)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



北大改革前,体制比较混乱,各学科各自为政。蔡元培主张学习德国大学的管理方法,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去留而引起动荡。他认为,第一步应是组织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全校共19位,校长是评议长。评论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与权力机构,凡学校的兴废皆需经评议会审核通过。第二步组织各门(系)教授会,共11个学科教授会,由各学科的教授公举教授会主任,任期三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科的教务和教学工作。后由各学科教授会主任组成统一的教务处,教务长由这些主任推选,任期一年



(4)改革教学体制



他主张废除年级制,仿效美国学校之法,实行先科制。他认为:大学采用年级制,就与小学校无异,使成绩好者无法进步,而留级者每因数门学科不及格,须全部修习,兴趣全无,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选科制“比现行年级制、划一制可以发展个性。”他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可见选科制的实行与蔡这一思想相关。他还认为:选科制是新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平等并不是消灭个性,有特长者不可强屈之以普通。



(5)改革高校办学体制——论学与术



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实为两个名词,应有所区别,即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应有区别。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科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属于术。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学为基本,术为支干”。



在北大学科设置上,他将文、理、法、商、工等多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商归入法科,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后又相继成立研究所。1919年,废科设系,共11个系,要求文理兼习,学文科的兼习理科,学理兼习文科。



蔡元培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二科,在当时还有反对“重术而轻学”风气的积极作用。蔡元培不仅主张文、理科与应用学科分别设置,而且还主张沟通文、理科。



三、论教育独立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了教育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政党与教会的影响,教育为什么要独立呢?第一,他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完成其人格,不是将他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别种目

的的人去应用,所以教育应超然于政党和宗教之外。第二,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政党不能常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交给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第三,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而教会是保守的,故教育要超然于各派教会。



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的内涵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教育行政独立,要求各省设立专管教育的司,不能附设于政府部门之下,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教育总长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教育思想独立,要执行一定的方针。第四,教育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西方教会文化“渗入教育”,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无疑,在当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西方教会文化“渗入教育”,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无疑,在当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然而,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治,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的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那么,蔡元培就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缔造者。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从他开始,并由于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一、生活即教育—本体论



其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其二,生活教育自有人

类生活即已产生,且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来进行。



其四,由于生活多种多样,有好坏、进步落后之分,故教育也有好坏、进步落后之别,只有过上好的、前进的生活,才能接受好的、进步的教育。



提出依据:一是中国教育现状,长期以来脱离生活实际。二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准备。”主张将社会上的生活引入学校,从而获得经验与能力。陶则进了一步。



注意点:陶主张生活即教育,但并非等同,从而主张取消教育。而是强调两者间的一致性与相关性。



二、社会即学校—领域论



生活即教育,整个社会都是生活的场所,故社会即教育之场所。他认为依据在于:其一,传统学校与社会隔了一道高墙,而改良者主张半开门,将社会上的东西,选一部分并加以缩小,再搬进学校,使学校“社会化”。总归仍是鸟笼,而非鸟世界。生活教育者则主张把墙拆除,以青天为顶,以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人人都是学生。其二,从人民大众的处境来看,传统的学校教育将大部分人民排除在学校之外,无法普及教育,倘若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狱均视作学校,当作教育自己的场所,就能使所有人都接受到教育了。其三,杜威“学校即社会”论。这里可思考一个问题,即关于陶与杜威思想的关系,传统观点总是从政治角度来谈两者的本质区别,资产阶级思想家与人民教育家的区别,事实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均在于强调充分的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在本质上,始终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不同,也是国情的不同。当时的中国,普及教育连一年加补习教育都实现不了,是“小众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顺序来说,一般都是经过“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社会学习化的过程。



总之,陶的用意旨在扩大教育的范围、对象和教育的内容。当然这一主张所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死学校”,而非取消学校。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论



教学做是生活之三方面,也是教育的三方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均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便是先生,在做上学的便是学生。



做的涵义: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是蛮干,不是做;单纯的劳心,是空想,也不是做。



与杜威“做中学”有一定关系,均以做为中心。但也有区别,教学做三位

一体,强调其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强调“劳力上劳心”,培养运用“活知识”、有行动能力、创造力的人才,更有积极意义。



陶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新的进步的教育理论,批判旧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重新解释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主张变革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然,从理论体系上说,并不完备。



四、普及(生活)教育思想



1、三大要义:传统理解即义务教育与补习教育。以识字扫盲为基本任务。陶的理解:其一,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指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其二,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指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其三,整个寿命(一生)现代化,而不仅是有限几年的义务教育。要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宏大的理想教育,大约生活不灭,永无普及教育之日。



2、组织形式:工(做工)学(科学)团(团体)。“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



3、教育方法:推行小先生制。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



五、论民主教育:



1945年,陶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他认为:所谓民主教育,1、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以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民主的教育必须达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2、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不分民族、性别、老少、阶级都应该教育机会均等,但不妨因材施教。3、应该是使学生自动的民主的教育方法,要多种多样,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4、应该是民主的学制,从单轨出发,多轨同归,换轨便利。



陶提出,要实现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自我教育,肃清二千年专制制度和十多年法西斯训政所遗留在教师身上的余毒。树立真正的民主作风。1、向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感情、人民的美德。2、向小孩子学习。



六、创造教育思想



以开发儿童创造力为核心内容。但他并不是从心理素质及其形成因素方面去分析,更多地是论述创造能力的社会方向、内容、动力方面的问题。



在陶看来,所谓创造力,即“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从社会政治方面看,即为争取民族大众的生存和解放而斗争所需的能力,以及为

使中国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建设新中国所需的能力。



从教育方面说,包括:一是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或认知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能行、掌握各种工具的技能和处事的能力。



陶创造能力的思想特点:一是治学与治事能力并重。二是发挥创造力与引导创造的方向、动力相结合。即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合。



做法:



一是实施“手脑并用”的教育,实践是创造之源,“中国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故教育要与生产蔻相结合。



二是创造的环境与环境的创造。学校的生活应是一个有创造气氛的教育环境,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创造这种环境。只有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血脉相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



三是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发出“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提倡解放儿童创造力,要以“赤子之心”去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创造力。他提出了“六个解放”。即首先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将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裹头布一块块撕下,思想解放出来,才能独立思考。其次,解放小孩子的眼睛。旧教育使儿童“載上封建的有色眼镜”,应让儿童的眼睛得到解放,使之能看清事实,不受教条蒙蔽。勤*思老师为您在线答疑。再次,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第四,解放小孩子的嘴。传统教育反对孩子“多嘴”,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应该使之得到“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第五,解放孩子的空间,他说:“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接触社会中的三教九流,与万物为友,向三百六十行学习。才能得到丰富的资料,发挥内在的创造力。第六,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占据了孩子的全部时间,会使其失去创造欲望。



(十五)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从理论价值而言:“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就其教育和社会影响而言,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养,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就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而言,在于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的问题,消灭贫困。



地位: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

的。所谓一贯的,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



(2)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界,需要手脑并用”。他批评清兴办的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也,乃教其读农工商之书耳”。黄炎培的这种教育思想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与生产能力的关系,这是对教育的全新理解和诠释。



(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是有业者乐业。



所谓“使无业者有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造就使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使人才不至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使有业者乐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人类。勤@思老师为您在线答疑!同时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的目标: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要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的目标,职业教育决不限制任何人的个性发展而必有益于个性发展,因此它不排斥精英的培养,但不强调选拔和淘汰,而致力于人人“学会”,人人成功,这种职业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4)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科学化。



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丰富,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的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所谓科学化,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具体说来,开展职业教育,其工作分为两类:一是物质方面的工作,包括农业、商业、家事等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教学训练原则的确定、实习设施的配置等;二是人事方面的工作包括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自身的建设等。



(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



(6)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他提倡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职业教育,决不能仅从职业学校,仅从教育界,甚至不能仅从农工商几个产业下功夫,而必须参与整个社会运动。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开门办学,参加社会的活动,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联系。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黄炎培先生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密切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2:1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50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表决心
下一篇:运动会日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