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荐】高中生物教案4篇
【推荐】高中生物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
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
物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
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
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2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
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
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
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
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
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
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
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
3
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
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
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
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
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
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
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
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
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
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
CO2+H2OH2CO3H++HCO3-。
4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
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
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
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
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
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
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2.B。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
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
管的重吸收。(4)皮肤。
高中生物教案篇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假如某地区正在流行“非典型性肺炎”(SARS),一个患者突然出现不
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该怎样对该患者进行诊断?
(2)在东南亚某地区,突然发现大量家禽不明原因的死亡,怀疑是感染了
禽流感,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该怎么办?
(3)一个母亲患有一种遗传病,现她怀有一胎儿,怀疑也患有该遗传病,
该如何对该胎儿进行检测,以确认他(她)是否患有该遗传病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相关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并阐述
5
自己的观点,小组记录员记录并整理本组观点。
对于“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与遗传病检测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通
过病理学等手段进行检测;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诊断技术可以使得上述疾病
的检测更加快速、灵敏、简便,使得疾病的防治更为有效。
第一例基因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在什么时候?诊断的是何种疾病?
お
推进新课
板书:
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基因诊断
是1978年科学家对一位孕妇作了镰刀状贫血症的产前诊断。
那么基因诊断技术目前可以用来诊断哪些疾病因子呢?
通过多媒体呈示以下情景,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分析。
基因诊断的对象主要有:
①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一般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显微镜检查及免疫
学方法进行诊断。但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敏
感性。而在无法得到商业化抗体时,基因诊断就成为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
是病毒感染的唯一手段。此外,由于基因碱基配对原理的基因诊断可直接检测病
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诊断的特异性也大为提高。目前,基因诊断已在病毒
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诊断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②先天遗传性疾病:目前,大多数遗传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而可对
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是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
的有效措施。
已有多种传统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被确定为特定基因的突变。例如:苯
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苯丙酮尿症;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可引起重症联合
免疫缺陷症(SCID);而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则
可引起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这类疾病的诊断除了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结
果外,从病因角度作出诊断则需要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其基因突变的发生。用
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这些位点的改变,不仅对临床诊断,而且对疾病的病因和发
6
病机理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后天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肿瘤。虽然肿瘤的发
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人们可以初步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个别细胞基因突变
而引起的细胞无限增殖。无论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还是癌基因发生突变,如果确
定这些改变的发生,都必须进行基因诊断。
④其他:如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关系识别、法医物证等。
假如某人患了流行性感冒,该如何进行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
几天之后就可痊愈。
板书:
(二)基因治疗
你了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疾病机理吗?这种疾病在医生的指导
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几天之后可痊愈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基因治疗的相关知识,并思考上述问题。
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个体,其体内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不
能正常合成腺苷脱氨酶,而该酶对于降解毒素是关键的,因此患者将出现免疫缺
陷。由于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因而不能用治疗流感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联合免
疫缺陷症(SCID)。
假如某人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该如何进行治疗?
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技术来治疗该疾病。
什么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中“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图群,并思考上述问题。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
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
(genetherapy)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
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
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
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技术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那么目前来说,是否所
7
有的遗传性疾病都可以采用基因治疗?
不可以,例如神经细胞不能以基因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进行基因治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进行基因治疗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选择适当的疾病,并对其发病机理及相
应基因的结构功能了解清楚;②纠正该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并了解该基因表达与
调控的机制与条件;③该基因具有适宜的受体细胞并能在体外有效表达;④具有
安全有效的转移载体和方法,以及可供利用的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的前景十分诱人,那么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如何呢?
……
课堂小结
(1)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1991年美国批准了人类第一个对遗
传病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的方案,即将腺苷脱氨酶(ADA)导入一个4岁患有严
重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的女孩。采用的是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间接法,即
用含有正常人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培养患儿的白细胞,并用白细胞
介素Ⅱ(IL-2)刺激其增殖,经10天左右再经静脉输入患儿。大约1~2月治
疗一次,8个月后,患儿体内ADA水平达到正常值的25%,未见明显副作用。此
后又进行第2例治疗获得类似的效果。
(2)我国复旦大学等单位对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他们在兔模型的基础上,将人第Ⅸ因子基因通过重组质粒(pcmvix)或重组反转
录病毒(N2CMVIX)导入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相信不
久的将来,基因治疗会在我国取得成功。
(3)总体来说,目前已批准治疗的病例约120例,其中约110例为肿瘤,
遗憾的是,除黑色素瘤有些端倪外,全都未能成功。治疗了10余例单基因病,
除ADA缺乏症和乙型血友病有一定疗效外,其余都还在实验阶段。但人们再也不
怀疑基因治疗不仅可能办到,而且指日可待。
你还了解其他生命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吗?
……
板书:
8
(三)研究性学习交流
活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关于“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热点是什么”
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给活动的组织者与交流者几点建议:
(1)我们一定要本着“求是唯真、崇文扬善、创新臻美”的态度去做科学,
注意每一个细节,以使我们第一次的研究成果经得起别人的推敲。
(2)我们要从“小”处做“大科学”,不要从“大”处做“小科学”。
(3)若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反映研究成果,会让你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被
听众所接受。
(4)研究性学习需要提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同时也要让听众看到研究过程
中的第一手资料,以增加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5)不妨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亲历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
的感受,这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
(6)研究性学习的交流时间设置要合理,要给汇报者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
机会,也要给听众提出问题、质询的机会。
板书设计
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基因诊断
(二)基因治疗
(三)研究性学习交流
习题详解
1.(略)
2.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与当代科技发展现状,利用报纸、杂志、书籍、
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互联网等手段,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咨询等方法,整
理有关人类目前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方面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的相关资
料,并写成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展示。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9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
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
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
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
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
程。
(二)新课讲授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
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
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
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
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
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
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
么?(肽键。)
10
问题:
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
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
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
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
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
(三)巩固提高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
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
同学点评,总结结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
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
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
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
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11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
比综
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
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
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
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
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
及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
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成熟植物细胞
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
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
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
12
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
的)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
么物质?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1)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
(2)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
透作用吸收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
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
根毛区的细胞吸收水分以后,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利用。
二、水分的运输
[课件动画显示植物根吸水、利用、扩散的全过程]
1、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根导管
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间隙——根导管
2、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植物体各部位
三、水分的利用:
根吸收的水分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植物利用。
四、水分的散失:
根吸收的水分,除了极少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
经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掉了。通过气孔散失掉这么多的水分有其特殊的生理意义。
13
水分散失的意义:吸水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五、合理灌溉
植物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的植物一生需水量不同,一
株向日葵一生耗水约30千克左右;一亩稻田,在整个生长期间耗水大约30万千
克左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如小麦一生的需水
量曲线图)。这些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
常贫乏的国家,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去获取最高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
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
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推荐】高中生物教案4篇】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1:3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