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残缺美

更新时间:2023-01-21 00:51:11 阅读: 评论:0

全等模型脚拉脚证明-双组词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搜索引擎优化方案)

龙源期刊网

李贺诗歌中的残缺美

作者:王欢

来源:《大观》2018年第12期

摘要:中唐著名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诗中三李”。在李贺

的诗歌中具有许多的残缺意象,这是李贺在创作上的一大特点。诗歌中还体现了李贺残缺、不

完满的人生命运与他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寄予了李贺对美好的渴望,具有独特的残缺美。

关键词:李贺;诗歌;残缺美

一、李贺诗歌中的残缺意象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分为自然残缺与人为的残缺两种,前者是自然的、浑然

天成的残缺,而后者是有意识的、人为造成的残缺。残缺美则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通过审美

体验而获得独特美感,往往与缺损、遗憾、苦难、感伤、空白、悲剧等词相关联。在李贺诗歌

中,大多是对其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的感叹,抒发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不免会有遗憾、悲观

之情。并且,李贺对当时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现象都有所反映,将现

实的不完美展现在人们眼前,焦思苦吟,因而诗歌中也就不乏残缺之象。刘勰在《文心雕

龙·神思》篇中提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将意象与美相结合,成为一种艺术构思,按照和谐的音律写

出心之所想,即是创作的首要方法。李贺使用这种方法以其独特的用词以及丰富的想象,往往

使得残缺之象转而为美,形成一种残缺美。

明代李维桢在《昌谷诗解序》中评价李贺诗作称道:“只字片语必新必奇”“其庀蓄富,其

裁鉴当”。李贺特别注重在用词上另辟蹊径,引用上裁断得当。因此,李贺为追求新意在诗歌

中常常使用具有残缺的意象,如残丝、残梦、残露、残蕙、残蜺、残香、落花、散萤、碎霜、

孤鸾、离鸾等。例如《李凭箜篌引》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中“玉碎”一词

用以形容音乐如同将昆仑山的美玉击碎的声音一样清脆动听,乐音像凤凰鸣叫一般和缓,这里

将美玉击碎,形成了人为的残缺,美玉虽然不美了,但碎玉的声音却格外动听,给人带来了全

新的美感。《蜀国弦》中“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一句描绘了琴声由一开始的舒缓轻柔转为

如同蜀道之难般的惊骇哀愁,在“半岭”之间山石下坠、猿猴哀鸣、竹林与烟云缭绕,画面跃于

眼前,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融为一体,可谓之美。《送秦光禄北征》:“清苏和碎蚁,紫腻卷

浮杯”一句中的“清苏”是以牛羊乳做成的食物,而“碎蚁”则是酒初开时面上的浮花,因状若

蚁,故用“碎蚁”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赐宴的饮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文人们就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感。李商隐诗

说:“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意思是说月亮出生之时是缺损的,人们都会感到惆

龙源期刊网

怅与惋惜,但却忽视了未必一定在月满之时才有情,月缺才是自然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常态。

李贺对于月亮也是情有独钟,240余首诗中有44首都包含有“月”的意象,而在这些“月”的意象

里,满月极少,大多是缺月,如《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南园·十

三》“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摩多楼子》“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莫愁曲》“罗床倚

瑶瑟,残月倾帘钩”。这些诗句中,意象“月”的出现无不是对当时萧条破败的景象的一种体

现,塑造了荒凉凄美的意境。

二、李贺诗歌中的残缺人生

《李长吉评传》中评价李贺说“他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奇险是由于盛唐格律中

和的反动,适应了社会乱后需要强烈刺激的需求。冷是社会衰疲的反映,出于李贺身体的衰弱

和遭际不良形成的消极性情。艳是李贺青年的情调和乐府曲词本身特征的体现。”李贺“冷、

艳、奇、险”诗歌风格的形成和他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他一生以诗为业,甚至“呕出心乃已

耳”,他的人生亦不完美,甚至是充满残缺的。

李贺在诗歌《赠陈商》中有一段自叙:“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

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他说自己才二十几岁心就已灰

冷,已经看透了人生的失意与穷困,哪里还需要等到白头呢?李贺对人生悲观至极,他在《开

愁歌》中也说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年少才华横溢,却在踏入仕途中

被人诋毁说李贺若是高中进士便与父亲的名字相讳,因此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尽管有韩愈的帮

助,也没能改变李贺不能参加考试的事实,这一事件奠定了李贺今后的悲观心理。《始为奉礼

忆昌谷山居》中说道:“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

当帘阅角巾。”这三句意思是说自己既没有宾客来往,也没有仆人侍奉;除了疏食外,也没有什

么珍馐美味;院子中只有枣树,没有什么名花大树,百无聊赖之际,只得玩赏挂在墙壁的如

意。这首诗是李贺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去担任一个叫奉礼郎的小官,奉礼郎主要掌管朝廷朝

会、祭祀之礼仪,一般由皇族担任。李贺因为是李唐王朝远亲,所以被选取担任此职。因为这

个职务属于门荫,地位又低,官卑职冷。从这三句中可知,此时的李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

上的生活都是残缺不全,得不到满足的,所以李贺非常压抑,发出“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感叹。

李贺笔下出现的人物,往往也与他自身一样有着不完美的人生。《送沈亚之歌·并序》中

描述了离家万里到京师考试的沈亚,写得一手好字,理应录取,不料礼部竟然不辨优劣使沈亚

失意而归,谁又能可怜他呢?恐怕只剩下李贺愿意鼓励沈亚不要灰心了吧。《咏怀二首》其一

中写道:“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这首诗先是写了闲居的幽静,又写了夫妇之间的融洽,表面上是

说司马相如的生活闲适,实际上暗含了李贺对司马相如的感叹,梁王和武帝对他弃之不顾,在

他死后反而重视起遗书,是多么的讽刺。李贺借司马相如抒发了自己的失意之情,司马相如与

龙源期刊网

他一样怀才不遇,缺少施展抱负的机会,人生是残缺而又不圆满的。无论李贺写自身还是他

人,都透着一种浓烈的悲观之感,使人不禁沉浸在他的情绪之中,感受他的压抑。

三、李贺诗歌中的残缺美

李贺的诗歌充满了悲观的情绪,但是“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

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追求和留恋。”而残缺

恰好能够唤起人的期待与联想,这种期待、联想又被这种特定的残缺现象规定了想象的方向,

这种想象是一定往美的方向去努力的,李贺诗歌中的大量残缺正是他心中所想,同时也包含了

他对于人生命运的某种渴望。

残缺美是美对更美的期待和想象,当人沉浸在这样的期待和想象中时,便增添了许多浪漫

色彩。如《残丝曲》的“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

舞”两句中包含了诸多具有残缺美的景物,如“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落花”,这些景物全部

指向了“春辞去”。垂杨的绿叶已老,老莺鸟哺育幼雏,游丝漂浮在空中,黄蜂也已归去,花台

已经向暮,落花在空中飞舞。诗人塑造了晚春的景色,与“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一句中少年男女结伴游春的生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同时暗指年华岁

月的珍贵。《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中道:“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

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这句中“短丝”“幽风”两词用得十分精妙,“短丝”指的是出生细

草,“幽风”指稍寒的风。刚入新春,柳条染上了淡淡的黄色,薄薄的云霭烘托出原野的春姿,

正月的幽风尚且寒冷,大地却已生出了细丝般的短芽。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尚有一

丝寒冷,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一派景象,将美景刻画得十分传神。“官街柳带不堪折,早

晚菖蒲胜绾结”一句表示了正月时的柳条还不堪折玩,菖蒲的短叶也还须等待些日子才可以编

结,在小小的菖蒲叶中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一丝希望。

李贺体弱多病,命运多舛,难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始终抑郁不平,可他仍然勉励自己,

他相信终有一日“雄鸡一声天下白”。《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写道:“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

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马本不是平凡的马,而是天上的房星,尽管境遇恶劣,

瘦骨嶙峋,却仍然骨带铜声。“瘦骨”与“铜声”,一个脆弱,一个坚硬,前者表现了外在形式,

后者则体现内在品质,形成鲜明对比,抒发李贺对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他期待着他这匹千里

马可以发挥他的所长。

李贺对生活观察细腻,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残缺之处,同时执着于对更美的追求,这种美

是精神上的美,是他在失望与希望中所形成的独特美。正如杜牧在《李贺集》的序中说道: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

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

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贺诗

歌的残缺美在于他用残缺的意象写出美妙的诗句,他把自己残缺的人生看得通透,尽管消极却

不是一昧的悲观,也存在着自勉的时候,让期待和想象都充满了浪漫色彩。他的诗歌冷艳低

龙源期刊网

沉、奇谲险怪,是唐代诗坛中的一个异类,他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平凡,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

魅力。

参考文献:

[1]余安安.残缺美的美学分析与文化探源[J].中华文化论坛,2015(1).

[2]刘勰注.文心雕龙注(卷六)[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叶葱奇.李贺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4]吴子正,刘辰翁.李贺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王礼锡.李长吉评传[M].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

[6]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79.

[8]传杨梅.李贺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3.

[9]罗庆铭.李贺诗歌的意象结构特征[J].语文学刊,2011(17).

[10]蒋寅.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0:5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坚韧的反义词
下一篇:代赠李商隐
标签:残缺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