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时评类
1.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
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
学,以争夺中国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
要评点世界。
这个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评点是为了自鉴(59-60分)
自诺贝尔文学奖垂青第一位中国作家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话题
又一次沸腾。有作家提议创设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以期收获中国文学问鼎世
界的效果,不免再次贻笑大方,显露出泱泱大国的狭隘与自怜。“评点”无碍,
但评点的目的绝不是功利地位,而是修缮自身,增进理解。
中华文化孕育出的文学果实没有人能够否定其璀璨,但在世界文坛中之所
以缺少话语权是因为中国文字体系和外国文字体系差异悬殊,翻译工作进退维
谷,美感无法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传递给世界,自然只能孤芳自赏,闭门大观园
而无人涉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和农工文明生活背景迥异,阻碍
了双方理解,文学缺乏载体,无法飘洋过海。得益于近代赛珍珠、海伦·斯诺
等一批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学者,中国逐渐认识了世界,世界打破了对中国冰
封的既有印象。
而这个逐渐融合的破冰现象岂是一个表面文章的所谓“奖项”的设立所能
推动的?“奖”字本身即带有一种不可调和的偏见和自诩的优越感,一种“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暗。
莫言的得奖绝不仅止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坛上的“话语权”有所贡献,
他更多地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思路。莫言的小说深刻而平实,在与
现实土壤紧紧贴附的同时注入荒诞而又符合常理的情节,反映了一片沃土、一
个时代的挣脱。而这一手法正是借鉴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在拉美大
地上试验成功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莫言对世界文学的精谙使他的写作技巧炉
火纯青,突破了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为世人广为流传。中华文明若期望走出世
界,“评点”仅是第一步,而“评”过后的学才是无止境的。有关中国的“李太
白文学奖”的一大荒谬即在于它所提倡的“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
学”缺乏逻辑。世界有关美和爱的标准是共通的。人类对至美的感动和对真实
的热忱无关民族。柴静说:“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莫言告
诉我们,向世界汲取养分吸纳不同民族灵气以补充自身,中国文学才不会营养
不良,永远以古为傲,井底望天。俄罗斯民族血性方刚的《日内瓦医生》和洞
察国民的《古拉格群岛》不值得品鉴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讽刺而具象征
性的《慢》、《无知》难道不值得剖析吗?美国当代《在路上》的牛仔精神与自
由笔法不值得吸收吗?
中国误会世界太久,世界误会中国太久。房龙说:“人们自古以来的偏见一
旦加上优越感与满足感,会使人类的共同理想泯灭而变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是
时候放弃所谓“奖项”、“话语权”等等幼稚的想法了,中国本就属于世界,
我们缺乏的只是是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借鉴。只有当文学、艺术等一切
美的创造向世界取材,文化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不分高低贵贱。无所谓“得奖”、
“落榜”。只有相互敬畏,相互依存。
2/13
俯瞰世界,从日本民族《泉》汲一捧清流,从美利坚民族《荒原狼》借一
分豪气,从英伦三岛《金色笔记》收一枚书签。我想为文学的美丽热情鼓掌,
相信中国文学亦会收获属于它的掌声。
一类上60分:立意高远,认识深刻,积累厚实,内容饱满,论证充分,语
言富有表现力,题目有新意、有深意。整体上大气磅礴、纵横捭阖、从容自信,
作者旁征博引体现出深厚的文学积淀,对中国文学及外国文学有深入的了解,
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先后经历
了5次修订。在2012年的第6版中,人们发现:第一,尽管名为“汉语”词典,
却收录了“NBA”“MP3”等200多个西文字母词,《现汉》似乎变得不纯了;
第二,像“入围”,它本来是“入闱”的错误写法,现在却被赋予了人们常说的
意思,作为一个新词条与“入闱”平起平坐了,《现汉》似乎开始向不合理“妥
协”了;第三,“粉丝”“宅男”等词居然也被收录进来,《现汉》似乎“放下身
段”,变得更加现实了;„„
有人认为这样的修订并不成功,像这样的变化令人担忧;有人说,这种事
也不得不这样,总算给了个说法;有人说,大家都这么用,习惯成自然,自然
即合理;有人说,社会发展了,有些东西该变就得变„„
上述争议或类似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
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过那片净土
西方字母词频繁出现,词语的错误写法与原词“平起平坐”,“粉丝”、“宅男”
等一众网络流行词汇纷纷被收录„„若不是早有所闻,谁,又会,又能,又敢相
信这就是我们从小用到大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的第六版呢?尽管一直被教
育“文化要因时而变,要顺应时代发展”,但坦诚地说,我对于《现汉》的改变
心存抵触。
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净土。但第六版《现汉》的出
现,无疑使净土蒙尘。《现汉》存在的意义原本在于向人们展示净土之净、净土
之美,而非加入本不该收录其中的词汇去破坏净土的纯洁性。作为一本工具书,
何必要像某些三流作者一样迎合读者的口味?这种做法,既获得不了所谓潜在读
者“群体”的认同,又伤害了现有读者群体的感情。收入“入围”与“入闱”并
列,用“垂手可得”取代“唾手可得”,添加网络词汇„„照这样下去,汉语只
会低俗化,而非大众化。净土净土,原本只是对于特定人群而言的,自甘轻贱求
取认同又是何必?事已至此,我只能无奈的恳求:请放过汉字这片净土。
纵观我国当代文化发展历程,汉字不是第一片,也不是最后一片蒙尘的净土,
心痛吗?悲哀吗?我无话可说。早年间,以周为首的一系列存余旧时风貌的江南
小镇被画家绘下,世人才察觉它们的美丽,于是频繁造访。古镇的居民们为财富
所惑,生生迎合游客口味,把宁静的小城改造成了今天乌烟瘴气的样子。再如所
谓“诗词普及读物”与“中国风音乐”,其作者都看中了古汉语的绝世之美。然
而由于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限制,他们只能用拼凑辞藻遗失内涵这种买椟
3/13
还珠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人们以爱为名,闯入净土,肆意掠夺。但你们的爱,在
哪里?在临水小巷灯红酒绿的喧嚣里,还是在包装精美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的“完
美解读”里?是在小河不复清澈,甚至有些凝滞的柔波里,还是在乱用典故,瞎
写情感的歌里?我们恳求得无力,但事态无法挽回。我们只能说:“请放过那一
片净土”。
我看着《现汉》变成无意义的杂糅,看着古镇的小河声泪俱下的控诉,看着
诗词之美在误解中浅薄,但我只能看着,继续看下去。
如果“时代发展”就会导致如此痛苦,请留我在身后的尘埃中腐朽,我要守
护我的净土。
请„„放过那片净土。
3.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
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
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
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诗歌,归来
“面对这个信息时代,诗歌是我们存在的证明和武器”,北岛在《今天》创
办已三十周年时说道。“不过是在一个时刻,诗歌以赤子的姿态到来,在摇摇晃
晃的行走中充当了一只拐杖”,诗人余秀华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写道。在沉寂太久
之后,诗歌正以平凡的姿态,迎来了一个最为盛大的回归的时代。
诗歌的远去与沉寂无疑值得反省。这一流传千古的伟大文学体裁,竟在它土
生土长的中华大地上陷入无言的境地。很长时间以来,诗歌被几个名字所取代
——席慕容、北岛、海子„„,它在大众的生活里不见踪迹,杳无音讯,被人们
送上远离尘烟的高台。人们只能以可望而不可及的目光注视着它。无疑,不是诗
歌的魅力不再,而是更多其它的东西——如网络文学,穿越剧,甚至是物质追求
对精神生活的冲击,让它淡去了视野。
值得庆幸的是,诗歌终于在时代的巨浪下顽强生存,以崭新的姿态归来。一
首《穿越大半个中国》让生于农村的女诗人余秀华火了整个中国,她是《诗刊》
2014年最伟大的发现——将其置于当下诗坛的女诗人中,她是那么得格格不入。
别人“涂脂抹粉”,她“口无遮拦”;她字字带血,却句句敲入人心;她身有缺陷
的,却骄傲于内心的完整充实;面对命运的不公却淡然说出“请让我做天空的孩
子,哪怕她夺去我飞翔的翅膀”。她是农民,却对诗歌无比热爱,她身患残疾,
却热爱生活——她是平凡的诗人,也是呼唤诗歌归来的人。
当电影《星际穿越》让更多人认识,尊重科学时,其引用的一首《不要温柔
地走进这长夜》让中国人记住英国诗人托马斯的名字。于是我可以看来,诗歌,
它正以多样的方式重归文坛。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文学院、杂志刊和新闻媒
体,也顺此风让诗歌被更多大众所接受。一场“日常生活,情心动魄”为主题的
诗歌朗诵会,主角是比你我更平凡的社会大众。在诗歌面前,我们均是赤子的姿
态,它清洁我们,怜悯我们,引导我们感悟生命,教导我们热爱生活——这才是
4/13
诗歌不变的魅力。
如同北岛感慨于哥伦比亚麦德林的诗歌节座无虚席,再贫穷的人们也要读诗,
国人何尝不感慨于中国文学风日下传统文学甚至文化被人淡忘。鲁迅文学的大撤
退,弹片文化的冲击,网络语言的盛行,无疑是敲响的警钟。而诗歌的归来无疑
也是告诉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大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所谓“深刻”之物的,
我们可以用心聆听和感受文学,无论是一个人的作品,还是一种文学体裁,又或
是文学本身,甚至中华文化,都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重归故土”,“荣归故里”。
惟有你我作为个体,化在平凡与日常中感悟,接受并热爱,相信不仅诗歌能
够归来,还有更多,更值得回归的传统期待着国人的再次发现。
诗歌已归,再不行动,更待何时?
命题类半命题类
纷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我们真诚面对并深入思考。
请在“自由”“英雄”“经典”和“青春”中任选一词,也可以自拟一词,填
入下面两处横线中任意一处并以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
(诗歌除外)。
①真正的②之窘
真正的自由
人生如沙漠,我亦是沙漠中自由的行者。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论》中说:
我们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因而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
因而我们是不自由的;自由与不自由间,我们踏遍沙漠的每个角落。这片“沙漠”
里,探索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不同的答案。小时候的自由可能是写完作业
后的自由欢乐时光,想怎么玩都不会被爸爸妈妈约束。可渐渐地,当我把玩变成
读书,虽然身体固定在方寸书桌,但仿佛推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另一种自由的
大门。书籍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这阶梯通向的是自由意志的王国、精神的殿堂。
在精神的王国中,我遇到了“我控诉”的左拉,遇到了会变形的卡夫卡,也
遇到了身残志坚的力克·胡哲、呐喊又彷徨的鲁迅。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在
肉体上被束缚、制约,可是,透过点滴文字,我看到他们没有被“围城”所禁锢
的或人类良知或艺术激情,看到他们穿越人生沙漠中将不自由转化为自由„„真
正的自由,现在的我会这样讲:它是豪华落尽后纯粹的精神自由,是希望,是人
格。
于是不难理解托尔斯泰抛弃功名在旷野上踽踽独行,也不难理解曼德拉一生
在风雨飘摇中也要抱紧种族的自由。知识分子、民族英雄,罗曼罗兰说他们是心
的英雄,我说他们收获心的自由——冯友兰人生四境中的天地境界一般的大自由。
大自由,拯救大时代,成就大英雄。
所以,卡夫卡所说的“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应该是血肉的限制,“选择
穿过沙漠”是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不仅不矛盾,还架构起我们每个人独特
的穿越人生沙漠的方式。很可能,那片人生的沙漠其实也是自由的绿洲吧!
欲求真正的自由,必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上下求索吧。没有思想,又何
5/13
来思想的自由?在唏嘘失去自由的犬儒主义者们的同时,走进书籍吧,走进生命
吧,不断探索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是陈寅恪对清华莘莘学子的号召,更是我的意志的座右铭!愿它也成为你
的座右铭。
握紧真正的自由,站在人生的沙漠——不,是人生的绿洲中,渐行渐远,终
有所获„„(50分)
英雄之窘
世人赞美英雄。或是由于他们的旷世功绩,抑或是他们迈出了常人难以跨越
的一步„„这皆是英雄光鲜而功成名就的一面。却殊不知,在通往英雄的路上,
他们都曾有过困窘之时。
在我看来,英雄之路必经困窘,不过英雄之窘坎坷的人,无以为真英雄!
世人又有多少人会忆起那曾经的敕勒川?末路英雄高欢于此洒下热泪;又有
多少人脑海中能浮现一块巨石?荒诞英雄西西弗斯流淌下无尽的汗水。曾经的一
朝之王,一国之君的光环已然褪去,只剩英雄之窘的寂寞与难耐。倘若就此沉沦,
他们便不会为历史铭记。高欢慷慨走下敕勒川,西西弗奋起推动巨石上山,留给
世人两张悲壮的背影。
我想,他们一定在英雄之窘之境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自我救赎。纵然内心滋生
过畏葸,却又毅然前行;纵然失意与彷徨,却以一腔豪迈冲破困窘,完成超越。
不以此沉沦,反以之奋进,这岂不是真英雄?
罗曼·罗兰于《名人传》中将英雄视为“内心强大的人”,故而那扼住命运
喉咙的贝多芬,奔走旷野的托尔斯泰能成为其典型形象。他们都曾接受过命运安
排的困窘,也都无一例外地凭借着笃定的信念越过了坎坷之境。
上述公认的英雄中,虽身世各异,却均从苦难中站起来,走向了人们心目中
的“神坛”。可以说是英雄之窘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然而反观当今,我们越发难觅生活中的真英雄了。是由于太平盛世,还是人
们受到了那所谓的犬儒主义消极避世的影响,心灵渐渐麻木与颓然?人们害怕承
受苦难,更是只对英雄之窘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由此信仰便日渐消亡,安逸之
风劲吹„„
但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年又怎能如此?我们虽不求做到“英雄”的层面,
但起码我们不可以丧失追求英雄精神的信念。若是人人都惧怕英雄之路的苦难,
在英雄之窘时畏葸不前,我们的社会又怎能长久发展,“中国梦”又怎能得以实
现?
那么,请我们正视所谓的英雄之窘。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奋斗的路上,往往会有诸多不如意,但那时请想
想我们心中的英雄们,想想他们曾经的英雄之窘,我们便定会发现:只要内心坚
守,苦难窘迫永远无法压垮我们,我们便也人人皆为真英雄。(47分)
材料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是两种遇事态度。这里的“过去”
与“不过去”是指人生中遇到羁绊后,能否站起身迈过这道坎。而纠其态度本身,
则实际上是由其内在的境界决定其态度的。
6/13
常纠结于情、权、财、名的人,往往境界比较低,会被很世俗的事情迷惑。
而这类人常过不去。这并不是说他们人生很崎岖,而是说他们心理上的负担非常
大。为什么呢?这些欲念本就是人们很难以跨过的。由于欲的虚幻和勾人,人们
得不到时极度渴望;费劲心机得到后又贪婪地享有,更觉其美好,愈发难以舍弃;
而一旦失去,定无比沮丧,而心中的不甘和回味使人对欲中美好的重获仍留有强
烈的幻想。于是,欲望使人生境界停留在欲求的人变得盲目,这些盲目的人看不
清欲望后面的本质。因为看不清所以不择手段地追求;又因为看不透所以拥有时
极尽分秒地享受而不加节制;还因为看不开所以失去后走不出欲的怪圈,直到幻
灭,才会感到不现实,但这又并非看清、看透、看开了、境界高了,不过是伤到
了,觉得痛了,便本能地避到一边而已。这种境界的人,陷入在了欲之中,对于
俗物的追求冲垮了精神世界,得到了便欢愉,失去了就极端颓废与迷茫,即使被
一欲所伤,幻灭而退,但一切都不会过去,另一欲再来,再次进入一个荒诞的循
环。这就像圆明园里的迷宫阵,站在中央高亭上的人对如何从中走出看得非常清
晰,而陷在迷宫中的人却不能体会高亭中的人的清晰,因为他比亭中的人境界低,
别人一目了然,而他却左穿右绕都出不去。这样的人很可悲,人生被各种欲充斥,
陷入当中不能自拔,很难过去。
进而,心中志念尚存的人或许能够看清欲的薄雾,不用等到鼻撞砖墙才可以
从雾中走出。这样的人不再是欲求境界,而是有不同于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他
们可以凭着自己的毅力、意志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走出欲,虽然仍可能被欲环
身,却依然可以靠自己看清路,然后走出去。而且不会在同一个胡同迷路。不像
心中只有欲的人,伤好了,仍会迷失在同一个小巷里。
终究,莎士比亚的成就是鲜有人可比的。哦不,我不是在说他的戏剧。老聃
的伟大亦不是常人可有的。同样,我不是指他的文字。他们的境界,凡人难以达
到,那是看透欲的睿智,是在欲的怪圈里苦苦沉思后愁眉舒展嘴角微扬时内心的
平静与旷达。是啊,在舞台上观察人生,看得是何等的透彻,人生的情节在他的
舞台上一眼便知。他的戏剧那么自然而真实,而他也只是在看台上静静地看着,
因为他知道,主人公无论陷于何事之中,情节所至,那过得去与过不去便是境界
的分别,而他也如看剧一般俯瞰人生,他的人生自然一切都会过去。而老聃知天
地之道,不因一时之事失内心久日之宁,因为他很清楚一切都会过去,他要做的,
不过是欣赏人生中的风景。莫扎特生命中经历那么多伤痛,却丝毫未显现在他的
音乐中,他的音乐始终如水般温柔,他超脱的境界使他清楚,苦难不过是一种风
景,俗欲所带来的风景,他无所欲,自然不觉苦,这一切都会过去,在他生命中
不占据一瞬,在他音乐中不奏出一个音符。他们都是艺术家,因为这个境界需要
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人生便成了艺术品,世事都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是
这艺术品本就拥有的,一件艺术品难道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吗?要做的,不过是欣
赏人生中的风景。这便是审美境界。
张世英曾提出人生的四种境界。欲求境界的人始终过不去。而处于审美境界
的人生的智者,他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那些欲不过是一幅画作上不太细腻
的几笔罢了,一切都会过去。
走走停停
有的人喜欢走,有的人喜欢停,当然了,也有人喜欢走走停停。我想,走的
7/13
人自是极上进的一类人,他们对世间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走遍大江南北,踏尽天
涯海角,生命不息,行走不止;而停下来的人过得很安逸,每日不变的风景,不
变的生活,清闲且稳定,在寂寞中成长,耐得住孤独。
而走走停停的人,不像不停地走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与时间赛跑,妄图穷
尽天下美景,而是走到哪儿,停到哪儿,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而有得于
心,一草一木都看尽每个角落,一音一律都听透每个乐痕,然后再走;亦不似停
下的人——对每个细节都了然于胸却不再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知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世外有桃源,亭外有幽阁,却无心走出去以观,而是停下后依然不满
足于已得到的感悟,想去继续在外面游历闯荡,丰富自己的人生。
不停地走的人,不缺少感观,却缺少感悟;停下不行的人,不缺少对已知事
物的感悟,却缺少对其余事物的了解与解读。走走停停的人,不仅从感观上了解
到了不少事物,同时还从那些事物中得到了很多世间的道理,从自然、人文中感
悟出人生哲学,我想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一个人是否走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在走。一个人只有心在走才
可以算是活着,心死了即便就是走着,也如僵尸一般毫无活着的意义。正像那些
隐士,或酒或茶相伴,或山或水相陪,悠然闲适地度过一天,仰望天上的飞鸟,
俯视脚下虫,水中鱼,近观花草,远眺群山,似乎是停滞的生活,但心是走的。
直到看见周围再无所得,便走到另一处,静观美景。这便是走走停停。这样走走
停停的清新淡雅的隐居生活在现代社会很难再实现,但仍可以有一颗走走停停的
心,演绎类似的生活艺术。走走停停地生活的人,活得潇洒,过得稳健,对世间
看透,不会因碌碌地生活却毫无所得而惶恐,亦不会因空虚地任时间流逝而感到
寂寞。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最高的境界,是老子所说的得道。并非看遍世间万物,
而是悟遍已观世间百态,明白了他们的普遍规律。
世间景物多得绝非一个人可能看遍,世事亦绝非一念间,不出去走走,只停
在当前,那么一个人的“世界”也会变狭小。所以,走走停停,顺流而下,随时
靠岸,把人生的风景悟透,最终也可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风雨之后
浴火涅槃,凤鸣九天,海怒涛涌,潜龙现世;裂雷轰地,万灵始生;天焰焚
尾,鲤鱼化龙。
待历尽世之风雨的磨炼,方可易自身之旧状,一飞冲天,风雨之后,焉有彩
虹。
历风雨之砺洗,可成惊天之业,古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历尽了逆境的磨洗与
锤炼,品性才可得以提升。勾践卧薪尝胆,方成千古霸业;司马迁受刑而不弃己
命,方能练就意志,成“史家之绝唱”,韩信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
之困窘,方铁血悲歌,兵仙名传千古,倘若失去了风雨逆境的磨砺,便也失掉了
历经风雨时积聚的那份刚强,斗志。一切皆因风雨之后,人性也因于风雨中得到
提升。
历风雨之荡涤,可修心之本性,“一殇虽独进,杯尽壶自倾”,舍了烦心的奏
折,回归田园成为世人艳羡的五柳先生,在历尽官场上尔虞我诈的昏暗后,置情
于山,置心于水,风雨的砺炼后,心性也得以提升。弃了乌纱,换回的是物我合
8/13
一的安宁。宦海之风,世俗之雨,让陶渊明看破红尘。风雨何伤,风雨的背后是
心性的提升,是自然的回归,风雨之后,方可神会出心灵的本原。
历风雨之锤砺,可获世妒之才。王羲之划衣而书,指濡血、墨池成,《兰亭
集》誉满千古;白石削石篆刻,泥化浆而技精成;悲鸿绘马,舍昼夜、弃闲娱,
“奔马图”气振人心。成功从来不是无端掉下的馅饼,世人妒嫉的高超才能绝不
是与生俱来的天技,刻苦而夜以继日的奋斗是成功的基石,恰如风雨的一遍遍洗
濯、锤砺,最终获得巨大成就。不霁何虹,恰是有了艰辛的奋斗,伴着无悔的追
求与无穷的斗志,才能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英才,为世人所赞服。
风雨之后,方有碧浪静湖;风雨之后,方有对日晴空;风雨之后,方有绮丽
之虹。正因有了风雨,才衬托出湖之静,天之朗,虹之美,且正因有了风雨,人
生也因风雨的历练而流光溢彩。风雨之后,总会有天际的彩虹,风雨之后,长虹
定会释放出耀世华彩!
挫败之后
历史如潮,翻涌而过,然亦有英豪贤达者,名垂史册。古之贤者,究其一生,
多有磨难,然贤者之贤,便在于其挫败之态度。古训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
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于贤者而言,挫败之后,是全新的人生高度,
是以出人甚远,为后世传诵。
柴桑城外,少年翘首云端,挫败之后,志比鸿鹄,只欲勤苦习练,悉文武技
艺,货与帝王。然少年从未料及,仕途之上,如此多磨,朝堂黑暗,更无法可想,
屈居官场,委蛇于浊流,此时之所处,早无少年梦中之澄澈。滚滚思潮过后,他
选择归去。此一去,并非心生畏怯,但胆小之辈,恰相反,这是找到了本心所向
及人生价值之所在。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自此纵意题奔,挟醉濡笔,寄
情怀于山水,任心性于自然。隐者眼中,山水已成书画,牵挂无多。临溪赋诗,
登高舒啸,东篱采菊,五柳狂歌,臻放达自然之境。陶潜比于委身官场、终日牢
骚满腹、怨天尤人者,无疑是勇者。
才华旷世,堪为诗仙酒圣,然仕途亦不得志。若再委身于官场,折腰摧眉于
权贵,岂不折杀男儿之志气?不如淡看一切,长歌走马,仗剑天涯,逍遥游世。
中秋虽是独饮时,亦不必做骚客之态,太白只邀琼宵之明月,延碧落之星辰,神
游于广寒深宫之中,暂别这藏污纳垢的浊世,亦然快哉!丈夫当有不渝之志,胸
中豪气吐万丈长虹,太白轻纵银鞍白马,看一夜流星飒踏。
时值北宋,朝野各党纷争,苏轼亦身受其害,屡遭贬谪。乌台一案,更九死
一生,苏轼亦望穿尘世。转身,是苏轼的回答。高台楼谢,小阁兰宫,尔虞我诈
犹在,明争暗斗犹在,苏轼之心,却已淡远。司马也罢,介甫也罢,何需再为之
劳形?东栏梨花下,苏轼看得清明,人生百年,只愿一醉三万六千场,弃罢案牍,
换做一溪风月,自此成渺渺孤鸿,飞离一事纷扰。洛水清波中,再无踌躇满志的
少年,再无轻狂豪放的才子,只是一双沉静如水的眼眸,慑人无语。
贤者之贤,正在于此。挫折之后,他们不会颓丧,不会因此失却心中梦想,
而是上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于此而言,他们是更加接近了所要追求的事物,正
如陶潜于田园诗上的成就,李白震古烁今的诗仙之名及苏轼天真浩瀚的人生境界。
前人如斯,抗人生风浪,得以成一代宗风。吾辈后生,当谨记教诲,勇于面对挫
9/13
折,并在此后找到自我,不懈追求,所以成功。
逐利之后
古今中外,凡人者,皆有所求。或为爱所生,或为利所活。名利,人之所向
也。逐利之后,或喜或悲。喜者众,悲者寡。喜者,喜名利之誉。悲者,悲名利
之恶。逐利之后,鲜有弃利淡泊者。诚宜不为利所困,逐利之后更宜自省,方能
成功。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遥想汉习楼船,唐标
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之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
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
雁,一枕清霜。逐利英豪,而今安在哉?
逐利脚步何必如此匆忙?逐利之后众人更欲之。逐利似无可厚非。逐利后或
满足,曰,吾可以安也。或曰,吾可以勉励自我。或曰,吾不足名,需穷尽终年
争逐。不亦悲乎!
成功者逐利之后或转淡泊,始厌利。在文人雅士乌骨折扇的扇面上,在达士
名流宅中的客厅里,在纸醉金迷的酒店包间中,“难得糊涂”似乎已经成为淡泊
名利的代名词。殊不知,名利圈,名利场,是旋涡,是染坊。商海无涯,谁主浮
沉?欲海无边,谁抵彼岸?谁聪明误?谁糊涂难?谁功德圆满,名利双收?谁壮
志未酬,空有一腔热血付东流?逐利后,我们或许感慨,或许亢奋。但文人郑夑
从逐利中悟到了真谛。同僚的排挤,众人的不语,郑板桥逐利后变得淡泊了。遗
墨“难得糊涂”是他争名逐利后给世人“唯一”的警示。似乎名利双收后再谈什
么“难得糊涂”有所醒悟,有些可笑。但实际确实如此。无利何以淡泊,无求何
以感悟。如今,人们的欲望正如美利坚的地图,辽阔远大,说不定哪一天又会多
出一块来。这足以令人生畏!
逐利后人更欲名欲利,一些人贪得无厌,终已不顾,卷入无尽的深渊。
名利其实也不是不可欲的。名利像一潭没有波澜的水,宜静观而不宜搅动。
静观之则云树碧澈,扑践之则风光尽逝。
逐利之后,诚宜明逐利之理,思逐利之源。否则逐利就会成为人生唯一的信
仰。
逐利之后,所求之利增乎?
不安闲,永作勤
猪愿成牛,不愿窝中留;牛望成猪,甚是舒服。鸡愿成鹰,无拘无束,鹰望
成鸡,安逸有护。作打油诗一首,以引吾志,不安闲,永作勤。
猪为得赞誉,发奋作牛,此谓闲之极羡勤。牛亦慕猪之道,此慕谓勤之极慕
闲。是故,不安闲,永作勤,不宜过勤。
凤凰鸣九天,需烈火涅磐。
蛟龙纳明珠,需深潜寒潭。
勤,永作勤,为学习而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之勤奋,
不为尊敬、爱怜,而在于求思、智明。泽雾宁惭豹,抟风肯伏雌。匡衡凿壁,孙
敬闭户。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为人中特有之勤,“之二虫又何
知”。
勤,永作勤,为理想而勤。坐卧亦仰胆,饮食即尝胆,卧薪尝胆数春秋,勤
者无畏终报仇。越王勾践以其被俘后顽强拼搏,勤奋自勉,最终力挫群雄的经历
10/13
而堪称一世之经典。而打油诗中的牛、鹰何能及勾践之倍半也?毕竟它们的理想
并非永无止境的耕地,抑或是捕禽狡兔。倘若鹰能“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或许能转变看法,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犹道是,诗中猪、鸡之志相比之下
略显鸿远。殊不知,四者皆闲而不勤,勤而不闲。过犹不及,怪哉!
勤,永作勤,不安闲,不过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讥之乎!猪、鸡未至,故奢望牛、鹰之至。牛、鹰之甚,不能自已,反而向往猪
鸡之清闲无为。当今社会甚是浮躁。一些人日日夜夜辛苦奔波,而无所获,心中
的指南针也迷失了方向,开始彷徨,一蹶不振。于是乎安于清贫。而另一些人看
似清静超脱,实则却毫无磨砺。
彷徨地奔波是徒劳的,不经磨砺的超脱是可笑的。
你我都是凡人,看破红尘也许还需一些时日。你我要做的,既不是无拘无束,
放荡不羁,亦不是盲目清闲,抛弃名誉。
世人应勤。为了尊敬也罢,为了爱怜也罢,为了自由也罢,为了以后安逸也
罢。至少我们应该付出,而不是当时的猪、鸡似的毫无付出,亦不是牛、鹰般的
过度付出。
勤,永作勤。
一念之差
人初入尘世,便如皓素一幅,白白净净,纤尘不染。每经一事便似执笔于其
上划上那么一道,是圆是方,是曲是直,不过一念之间。
轿夫雨天进城,如此小心翼翼,最终也不过坏在那一洼泥水之中。可笑?可
悲!便如立于罂粟之天,放眼望去,花艳如妖,诡异而危险,摘得一朵,便欲罢
不能。即知道路泥泞,即知毒物危险,便应倍加小心,又为何明知故犯?既已陷
入,便应回头是岸,一错再错,怨不得天,可悲可叹!
古时十年寒窗苦,加之福运,或可得一官半职。初到时倒是兢兢业业,唯盼
落得个两袖清风,也好名留青史,可清官两字不是那么好些,一两个人教唆,加
之三成虚荣,七分贪念,便“造就”了明日断头台上的惶惶身影,早知如此,何
必当初!须知有因有果,一切苦果,皆为自身所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世上之事,十有八九,便因一物一事,甚或一念,继
而南辕北辙。阳极阴生,否极泰来,易经禅学之哲理更是不胜枚举。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便如人之画卷,行于紧要之处,不外乎两种:画龙点睛,
则成丹青绝世,以供瞻仰;笔锋偏转则为功亏一篑,遗臭万年。或名作,或涂鸦,
那比重是在手里,须知三思而后行。
即行错,一错再错,便可耻可恨。墨落于画,添之两笔,便为墨梅,如此易
行之事,又何必整幅尽毁?
少年之时,莽撞易错,破罐破摔,不是智者所取。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知
错能改,善莫大焉!一念之差,即能得错,便能改过。
佛曰涅磐可渡一切苦恶。其实不必如此繁琐,漫漫人生之路,还有机会改过,况
又无法抹去之笔,也可尽量减少。
御史所道:“终身不敢忘。”引以为鉴,且不可学雨中车夫,一念之差,一错
再错。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
11/13
生之旅,莫过于此,岁月易逝,人生之路,谨慎前行。
立志成事,皆在人为
人生而立志,而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理想。正如春蚕作茧自缠,眉羽
成而钻破。作茧有如立志,破茧有如成事,如何作茧,如何破茧,都由我们自己
一步一步创造和实现。
努力要有方向,所以少有大志者,方有大成。项羽少不习书剑,立志万人敌,
才有日后破釜沉舟,跨江而击的钜鹿之战;岳飞从小立志报国,还迎前朝二圣,
背刺血字,才有日后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千古名将。有志方可成事,上至帝王,
下至百姓,都须为自己的前途制定方向。志向各有不同,匹夫商贾,王侯将相,
各立其志。不论身处何位,有志者,事竟成。宋徽宗,陈后主虽贵为君王,却立
匹夫之志,碌碌无为,不知进取,沉溺享乐,最终身死国灭;汉高祖刘邦虽贱为
庶民,却立王侯之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西击咸阳而灭秦,东进淮水而灭楚,
建立起不可一世的大汉王朝。
由此观之,历代英雄伟人,无不胸怀乘风破浪之志,气吞山河之势,傲立于
群山之巅,小视天下,振臂弯弓,射银河落日,不以外物乱其谋,不以挫折易其
志,终能成其大器。
而作茧亦需破茧,要成事就必须要努力奋斗,空怀黄粱美梦,在空想中虚度
光阴,是必不可取的。战国时代楚灵王虽欲富国强兵,一心重整楚国昔日雄风,
却疏于行动,好大喜功,内不能辨忠贤而修明政,外不能择良将而守边戍,终是
众叛亲离,被戮于江边。因此,拼搏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路径和方法。而至于如
何去做,则需根据具体情况了,毕竟每个人的身世背景有所不同,但只要拼搏,
即使事不遂人愿,也是终生无憾了。
春蚕有如人生,作茧破茧,都是春蚕自己的选择。所以,不要感叹人生的不
公,或是时运的不济,任何时代都有成功之人,只在于想与不想,做与不做。成
就多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理想和所付出的行动,至于机会和运气,都只是其中无
关紧要的客观因素。
作为青年人,我们更应该有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之付出终生的努力和心
血,才能不枉费青春,虚度年华。
作茧而破,立志而成,只需我们用不懈的汗水去铸造。心有所向,建功立业,
皆在人为,岂由天命?
生活在别处
亚马逊丛林中,阳光明媚,复杂的物种间狭小的天地,雨水点点滴落,滴落
在泥泞的沼泽中,在交错的绿叶上,在生的灵犀上,也在死的坟墓与尸体上。阳
光从不吝啬于从茂密的树梢间渗入一个充满生机却又与死亡最接近的天堂与地
狱。
充斥着掠食与捕杀,没有谁可以安枕无忧,在每一分每一秒的短暂瞬间,生
命在喘息间,忽明忽暗,没有真正的受害者,因为每个生命都生活着,都依靠别
人生活着,掠食者即将成为受害者,受害者生前曾是捕猎者,没有同情,弱肉强
食的世界,没有秩序。来自远古的纯纯的目光中,掺杂着莫名的恐慌。
相比之下,人类世界有太多的约束。在原始的森林中,没有犯罪,没有因为
谁捕杀了谁,谁就有罪,强者就是立于不败之地,出入于生死的边界而生存下来
12/13
的,我们为它们所散发出的残忍的魅力所陶醉,称之为野性的美,但这不仅仅是
动物的天性。当我们审判某一罪犯时,常常为他们所使用的种种惨不忍睹的手段
而颤栗,总在猜想是什么驱使一个往昔风度翩翩的人成为今日的被告,其实,我
们只是忘记了野蛮是文明的前身,忘记了人类也是动物,所以我们的天性便是捕
杀,越是高等,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变这一天性,而只是我们更易适应,我们更会
掩饰或是逃脱。
我们为暴露天性而负担沉重的后果,这便是防止重新回归自然的最隐蔽的手
段,也是人类自认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有秩序的
社会中,这便是所有。那只是因为人类不愿再回到丛林中,终日忧心忡忡,我们
很久很久以前就厌倦了,厌倦了自然的残忍,我们企图建立一个国度,一个不必
为生存担忧的国度,我们企图成为最强的强者,以便逃脱冥冥中安排的命运。但
是,我们现在却是离自然最远的,我们生存在社会中,而生活在别处。
人类,却因此背负着太多自加的罪名,背负着太大的痛苦,即使我们暂时不
必为食物与生命担忧,但现在的生命却是所有物种中最脆弱的,最不具确定性的,
也最可悲的。
我们从某一意义上是被遗弃的人,我们在自己的孤岛上却忘不了那不分昼夜
的恐惧,原来在这里,也有猎人,我们仍是猎物,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已。
留给有准备的人
不要只赞叹春笋破土的那一瞬盛放的美丽,因为那磅礴之美身后是春日微雨
里蓄力挣扎的艰辛;不要只欣羡蝴蝶披彩衣,游历花间的自由嬉戏,因为那明媚
之态身后是春意混沌时作茧破茧的叹息;不要只沉醉迷恋于酒的醇香甘甜,因为
那浓郁之气身后是多少黑暗里独处酒窖中的冷清孤寂。
世间万物的美好姿态永远不会恣意垂怜,若想得万物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
必将承受那劳筋骨,饿体肤的磨难,在冷寂无光的境地孤独发愤,带着一路披荆
斩棘烙下的累累伤痕,杜鹃啼血般准备破晓之日的辉煌。就如同那勤劳蜜蜂飞遍
芬芳才采得花蜜,蜘蛛攀缘游走才织得蛛网。命运的炽热的灯火只会慈爱的漫射
到对未来有准备的人的身上,为他们开启心灵之窗,驱散阴霾,汇聚光亮,令他
们眺望远处的浩荡沧海,满月光华。
穿越数千年的时光,提着微弱的烛火探寻那形影相吊的日子里拼搏准备之人
落下的痕迹。青青会稽山上,是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慷慨悲愤地鼓舞士气。铭记
着耻辱和悲痛,他栖于那山上,承受着常人无法忍耐的痛苦,身自耕作,衣不重
采,日日夜夜准备着复活,终令那看似荒唐的灭吴之志,成为最悲壮又最辉煌的
一曲绝唱。深山老林里,是那位弱小的老者背着竹篓,蹒跚走遍山川,勇敢尝遍
百草,那满屋堆积的草药是准备中劳累辛苦的沉淀,浓郁的草药苦香化做一部《本
草纲目》,于厚重的书页间向人默默倾诉。在漫长的历史中,大浪淘尽所有准备
之时的苦涩艰难,只留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晶莹浪花中,经久不衰,愈发明媚灼人。
然而那潮水深处积压的磨难却是伟人们最珍贵的一笔财富,那分量要比任何世俗
加冠的光环都要夺目,都要沉重。
光阴荏苒,时序更迭,当新世纪的曙光点亮每个人的双眸,当纷繁混乱的世
俗迷惑一颗颗贪婪投机的心灵,黑暗里尝胆的艰苦准备铺就成一条挂满明灯的道
路,那灯闪烁着无比坚定的光芒将人们引往心灵纯净的后花园,让人们忆起那最
13/13
朴素的字句,只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多少次成功与失败交织的训练,
多少滴泪水与汗水交融,多少坚定和紧张的交汇,才创造了刘翔的12秒91,一
个来自东方的速度;多少跳板上的咬牙坚持,多少与清冷池水相伴的日夜,才造
就郭晶晶那伸展优美的一跃。当那些运动健儿腾飞的那一瞬,我们似乎看到那些
矫健身影里流露出的准备之中滴水成沧海的艰辛和无畏,看到那在暗夜里舞出的
剑和滴落的汗水,点亮明天的微笑。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足以鼓舞沉寂的心灵,那么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尽心准
备之时经受的历练就足以撼动人心。在辛勤耕耘面前,任何投机取巧的把戏都会
褪变的黯淡无光。
当花儿以高贵的姿态绽放时,请忘记那引蝶的芬芳,去尽情追寻那花开时微
弱的声响;当敦煌的壁画在绚烂里迷醉人的双眼,请忘记那瑰丽灿烂,去尽心体
味那在大漠孤烟直里,在那伤痕累累的莫高窟里的悲凉。
漫漫历史里,干燥凛冽的风吹过千万年,于竹林间,于花丛间,于沙丘间,
凝聚成一个声响:世间一切繁华锦绣,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1-21 00:4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