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应俱全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13 10:13:35 阅读: 评论:0

中考政治主要考初几的内容-急切的拼音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绿袖子幻想曲)

四读四会:小学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作者:殷红梅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现在的小学语文部编版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

文言文,如何来引导小学生掌握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从而领会文字的精妙,下面笔者以《学

弈》一文为例,讲一讲小学文言文閱读的一般方法:四读四会。即:读通会问,读懂会学,读

好会品,读熟会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四读四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49-001

一、读通会问——提出质疑

对于学生来讲,一开始学习文言文会觉得很难理解。那么学习文言文第一步要引导学生

读通会问。读通就是要将文言文读通,大致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读正确,读准字音,做到

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字词;二是读连贯,读出节奏,能按标点停顿。以《学弈》为例,可按

下面的节奏引导学生读正确,读连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非/然也。

在读通文言文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会问,提出质疑,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在

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学生在读通《学弈》后,一般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善

弈者也?(2)惟弈秋之为听是什么意思?(3)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4)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又是什么意思?

二、读懂会学——方法理解

学习文言文第二步,引导学生读懂会学。对刚才提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

尝试去读懂它。那么,读懂文言文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通常有以下几种:(1)借助注释。

如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④,我们就可以理解第2问: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2)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解决第1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想一想:作者——写作

的人,老者——年纪大的人,合作者——互相合作的人。这样一联系,就可以理解第1问,善

弈者——善于下棋的人。(3)拆分法。借助课文下的注释⑥可以理解缴是箭的意思,引导学

生再用上拆分法,思——想,援弓缴——拉弓射箭。之,联系上下文,指——天鹅。第3问就

很容易解决了:心里想拉弓射箭把天鹅射下来。(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

我们在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原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如第4问,利用补充法,适当填

补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就可以读懂句意:因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回答:

不是这样的。其实,读懂文言文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联系上下文来猜测,在五年级下学期学过

的《自相矛盾》中誉之曰,结合上下文,猜测一下就知道他在夸赞自己的盾说。再比如文白对

照,也可以帮助读懂文言文。比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找一找二年级下学期的白化文《学

棋》,也可以帮助理解。再比如这篇文言文中“俱”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可以回顾积累的成语中

哪些也有“俱”,如“一应俱全、两败俱伤……”进一步体会“俱”的意思:一起。再比如有些古今

同义,我们可以用上组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如家贫不得油(贫在这里就可以理解为贫困)。

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主动有意识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可以帮助读懂文言文。在学生

掌握以上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再来讲一讲这个文言文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三、读好会品——品字品蕴

引导学生初步读懂了文言文,第三步,读好会品。为了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我们还要

引导学生去品一品文中的精妙之处,品一品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1)品字。如《学弈》一

文,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个字在这篇文言文中是高频词?学生很容易发现“之”在文中一共出现了

6次:(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3)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思援弓缴而射之。(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时,我们

要引导学生品一品这个字。通过辨析、比较、品味精妙的字,学生一定能发现:原来“之”在文

言文中神通广大,它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千变万化,根据需要变成任何一人一物。如在第3句

中,它代指弈秋的教导。第4句中代指天鹅。第5句中两个之都代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除此

之处,之还可以像“的”一样,有纽带的作用,帮助前后词语的连接。如在第1句,第2句中都

是“的”意思。在学习中,品一品,学生就明白了“之”的不同意思及不同的用法。(2)品蕴。

文言文虽然短小,但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道理。除了品字,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内

涵,细细品蕴。如《学弈》一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孟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说这些

话时,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细细品味,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原来他想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专

心致志,才可成功,千万不能三心二意。边读边品味,学生就品出了孟子的良苦用心,读出了

深层含义,读出了弦外之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四、读熟会用——运用拓展

学习文言文,第四步要做到读熟会用。语言大师季羡林说:“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见,背诵文言文的重要性。我们的背诵必须

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学习文言文的质的飞跃。因此,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我们要熟

读成诵,积累文言文的精妙语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如在学完了《学弈》这篇文

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文言文的第一句句式来夸自己班里的同学,同学们很快就会运用文

中的句式来夸奖。如小潘,通班之善歌者也;小朱,通班之善习者也;小帅,通班之善绳者也;小

谢,通班之善舞者也。我们甚至可以引导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来教育文中的那位不专心者。有

的同学就会这样写道:子不如前者,乃一心二用也!改之改之……学习文言文,根据句式的特

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文言文的方式进行表达练习,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带给我们

的魅力。

小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若能掌握以上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即:读通会问,读懂会

学,读好会品,读熟会用,相信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文言文之旅,不再对文言文望而却步。学生

经过不断的学习积累,也一定能品味繁花似锦、充满生机的文言文世界,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

素养、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0:1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