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的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
唱,并产生想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愿望。
2、(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
3、能够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教学重点:学会《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的演唱。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我国的国粹是什么?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是什么?京剧里的角色可以分为几个行
当?
2、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
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唱段一: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二:《猛听的金鼓响》;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3、教师: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点、嗓音特点等。)
二、新课教学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剧情介绍及人物介绍。
①《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
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
②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
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2、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1)欣赏前半段,并注意:有哪些字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2)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3)、老师带领学生读标拼音的字。
(4)、全体完整朗读歌词。
(5)、请学生按板式跟着老师读歌词
(6)、发声练习a波浪音:请学生做好,身体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动作
yia,b螺旋音:yia
(6)、分句学唱
(7)老师打着板式学生试着齐唱。
⑻将学生分组比赛看那个组唱的好。
⑼学生分组齐唱跟伴奏完整演唱
⑽请学生独唱
三、课堂总结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京剧的几种不同唱腔,感受了老生行当的特
点。学生们乐于学习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京剧学习京剧
的愿望。
学生通过认真努力的练习学唱,已经能够正确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的前半段了,并且能够跟着伴奏演唱了,我相信下节课,同学们在后半段的学习
中一定会更加认真努力充满兴趣的学唱,并且唱的比今天还要好,更有京剧的韵
味了。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课标分析: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面对两本书:一本是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一本是各学校自
选的音乐教科书。面对着两者,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主从关系。教师应明确,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改革传统教科书的体例结构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新的
教育理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掌握这一基本特征,
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实施教学,去落实课
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二、处理好教材唱歌与其他欣赏等部分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
的音乐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
教学模
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音乐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
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理念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
发生和发展,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不同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班级采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音乐课上想放音乐,要用录音
机,
学生只能用听觉感知,现在好了,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既有听觉效果,又有丰富的视觉享
受。如果光听《儿行千里母担忧》音乐时,只能感受它的唱腔,而让学生们看了视频后,对
老生行当的扮相、年龄特征、动作特点等都一目了然了。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教材分析:
该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是从板上开唱,
第二句“尊一声过往宾朋”和下面的几个乐句是过板开唱。这个唱段适合独唱与
齐唱。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传统京剧《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
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
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学情分析:
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初中生,他们热情好动,活力四射,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还爱美、爱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只要一有空,就会打打球、唱唱
歌等。
在我的音乐课上,学生有时对我说“老师咱听听流行歌吧?”我便笑着说“好啊,不过
只要你们完成了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们接着就听好不好?”学生会很快的回答:“好的。”
我也会提醒学生要听歌曲就多听励志歌曲,激励他们要有上进心,中学生学习任务重,不过
学累了听听音乐,休息一下是可以的,要劳逸结合。
我的学生很喜欢上音乐课,他们音乐基础虽然不同,但他们在音乐课上都能认真的学习。
我们教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是学生自初中以来第一次,以前对戏曲部分我们主要
是让学生欣赏,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真正的学唱,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热
爱戏曲,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能把它们传承下去,进一步把它们发扬光大。
学生们第一次唱,很多人觉得难,但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让我很欣慰,经过一遍一遍从
节奏到旋律的口传身授、学生刻苦地练后,学生便能按照板式正确演唱了,学生们也笑了,
我也笑了。
我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他们执着、他们拼搏,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辉煌。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评测练习:
1、京剧的角色可分为几大行当?
2、生行和单行的区别:
3、在戏曲谱例中找到过板开唱的地方。
4、让学生起来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第31课儿行千里母担忧
初中音乐人教2013课标版
效果分析:
1、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们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练习法、听赏法、讨论法等。
2、学法指导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采用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教学手段,学
生主要是模仿法学唱的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3、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的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
唱,并产生想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愿望。
2、(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
3、能够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上述教学目标大多数同学们已达到。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22:4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