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导学案)
——教师版
编辑:王艳桂楚亚楠审稿:黄付东程月编号:10
解题
“情结”一词在字典上的解释:
•心中的感情纠葛;
•深藏心底的感情。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基础积累等相关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参阅《学案导学》。
助读资料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③著花:开花。
【说明】文章开头的王维的诗直接写了对故乡梅花的关切,间接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引出文章主题——乡土情结。
【洛阳秋风••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说明】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
“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变
得具体可见。
【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说明】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情的七绝。
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
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归心日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
后二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桑乾河离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带,这对诗人来说,无
异于是远去天涯,这思乡之情,变得更为深重了。
【渡汉江①】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①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②岭外: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评析】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家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
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天。战祸频仍,父母年迈,都使诗人归心似箭。可是,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怯”、
“不敢”,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长干行(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1)长干行:一作“长干曲”,属乐府《建筑材料曲歌辞》,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
生活的。(2)君:你,指男方。(3)妾:女子自称。横塘:堤名。三国时吴国,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长江口,称为横塘。
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4)借问:请问别人。(5)或恐:也许,表示猜测的意思。
【评析】从文字上看写得极为朴实平白,并不深奥,但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此诗用白描的方式塑造了一位船家女大
胆、热情和聪慧的形象。
【长干曲(其二)】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诗文】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注解】九江:指长江下游一段。
【评析】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行(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生
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与“长干行(其一)”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
思考:第一段作者援引了大量古代思乡诗,想借此表达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
(1)写出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突出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的久远。
(2)充实了文章内容,加强了文采和诗意。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
【赏析】: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写江南的
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
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
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1)寂寂:指处境落寞,毫无希望.竟何待:还等待什么呢.(2)朝朝:天天.(3)欲寻芳草:指回去隐居.(4)惜:可惜,
即舍不得的意思。故人:指王维。违:分离.(5)当路:指居重要地位的人,即当权者。假:宽假,这里指援引的意思.(6)
知音:知心朋友,这里指王维.(7)寂寞:指寂寞清贫的生活.(8)掩:关上.
【评析】这首诗是孟浩然离开长安,留别王维而作的。在这即将离开帝京长安,向友人告别的时候,心情自是抑郁和
忧伤的。全诗语言明净,情致深婉,直抒胸臆,自然真挚。本诗语淡味浓,如话家常,毫无斧凿痕迹,却把落第后的
凄苦、辛酸、失望、怨忿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说明】《归园田居》共五首。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
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
化的心境,正是他对污浊朝市、险恶环境的批判,是他对“尘网”、“樊笼”厌恶的表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赏析:鸿门宴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去。此时,有人
对项羽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为霸。”(《项羽本纪》)但项羽见秦宫室都被烧残,又急于东归,便
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本纪》)那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本
纪》)项王听后大怒,将其烹死。沐猴而冠,意装扮得像个人物,其实并不像。
【南园①】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②关山五十州:指当
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品评】前两句用反问语气: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
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以“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
统一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
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典故】宋真宗时,一个叫杨朴的人诗写得好,真宗召他入宫,问其近来可有人作诗送他。杨朴说,他的妻子写有一
首诗,诗里有句:“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让杨朴回去了。至于真宗召他有无杀他之意,
无考。苏东坡被贬入狱时,妻子大哭。苏说,你能不能像杨朴的妻子一样也送一首诗与我?其妻破涕为笑。林则徐遭
贬,发配伊犁,与家人告别,写诗用此典故,虽溢散一股凛然大气,却难隐内心苦涩之一斑。
【胡马依北风】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注释】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说明】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忘故
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
【狐死必首丘】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注释】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说明】诗人用“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深切眷念故都家园,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重振
家邦的愿望。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思考:谈谈引用韦庄、孟浩然、项羽、顾炎武、霍去病等诗文的作用。
•韦庄的“未老先还乡,还乡须断肠”——体现了离乡闯荡的人怕归乡的心态
•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达了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逝;
•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表达了闯荡有成者志得意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
•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
要为他建造华丽宅邸,毅然拒绝。——表现了惦念国家安危,先国后家的精神。
语文素养训练——筛选信息
问题一:第一段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这一段有何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要圈出来,跟段意有关的?
•情结——深藏心底的感情
•乡土情结——深藏于心底的对故乡魂牵梦萦的随时随地都会引发的永不褪色的情感。
问题二:第二段写在家乡度过童年,童年时期打上了家乡的烙印,作者认为会打上哪些烙印?(在文中画出来,注意
“哪些”,不只一点)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父母亲族的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家乡的山水草木
•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悲欢离合的家史
•邻里乡亲,音容笑貌,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邻里乡情
第二段的语言生动有味,细加体会。谈谈自己是否有相同的感受,体会作者对乡情的理解。
问题三:第三段又写什么?人们既然爱家乡,又为何要离开家乡?(概括内容)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闯世界(浪漫主义)
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却串演各种悲剧。
——谋生存(现实主义)
失根的兰花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
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悲凉惆怅的心情及怀念祖国的赤忱。
问题四:读第四段,离乡的人回故乡有哪些情况:
失败而归;归隐田园;衣锦还乡。
问题五:第五段为什么写到战争?
第五断写了战争、放逐等灾难引发的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这一段写的表面上看不是乡土情结,实质是建立
在乡土情结上的,并且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表现了作者对仁人志士高尚情怀的由衷赞颂。也就是说作者把仅仅只是
表现为对家的思念的乡土情结逐渐把升到爱国情怀的高度,是乡土情结新的时代内涵。
问题六:第六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3、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问题七:第七段:作者认为新的时代“乡土情结”要有什么新内涵?
既要舍得离乡,又要心系故园;
既要走向开放,又有心灵归宿。
乡土情结——人类无法超脱却可赋予其新的内涵
结构梳理(本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什么是乡土情结。
第二部分(2-6):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
第2节:写乡土情结的由来
第3-6:具体阐释乡土情结的含义
第三部分(7):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
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
总结: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逐步深化主题的?概括出本文的主题。
作品以作为线索,由到,由
到,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的思想感情。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史料,有什么作用?
1、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生动性,使文章的文笔优美
2、更好地突出了乡土情结的特点,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
3、恰到好处地为表现主题服务,是内容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试将这些诗文归类,说说各自所起的作用。
(1)王维、刘皂、宋之问、崔颢的诗句——说明乡土情结的久远。
(2)孟郊、韦庄、孟浩然、项羽的诗句——不同境遇的离乡人共同的乡土情结。
(3)霍去病、李贺、林则徐的诗句——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怀
(4)屈原、诗经、庄子的诗句——离乡之人不忘故乡、不忘故国的情怀。
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作这篇散文的,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
因此,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再加上香港回归这一特殊的背景,作者从家到国展开联想就十分自然了。作品叙古
写今,纵横捭阖,文气淋漓,文中征引了大量的诗文、史料和典故,不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
而且还通过它们营造了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22:3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4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