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简单成语故事
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
长达几千里。
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
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
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
“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
前程非常远大。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
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
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
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
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
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
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
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
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
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
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
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
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
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
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
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
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
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
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
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
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
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
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
庐”。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
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
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声东击西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
楚军杀得大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汉。
刘邦派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
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è)守在黄河东岸的蒲(pú)坂(bǎn),封锁黄河渡
口,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
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
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
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
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
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
(pán)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
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赶紧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
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
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
魏军后方要地安邑(yì)。魏王豹毫无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
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一边,其实
是攻打另一边。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
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
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
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
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
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
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
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
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
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
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
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
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无
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
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
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
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
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
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
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
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
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
“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
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
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
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
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
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
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
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
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
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
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
样。邯郸学步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
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
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
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
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
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
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
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
只好爬着回去了。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
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
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
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
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
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
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
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
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
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
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
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
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
了。
车水马龙
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他为了纪念那些帮
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在这些功
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
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
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
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
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
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
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
啊!”
后人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简略为成语“车水马龙”,形容车马
不绝的热闹景象。
分道扬镳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
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
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
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
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
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
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
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
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
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
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
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
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这个成语是指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出自《北史•
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
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22:0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3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