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
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上
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课本的实践题“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
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特地允许他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
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
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
“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
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两派,相持不下。我严
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认为能看到5个面
的那些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不服气地自
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
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
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
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又活
跃了起来,两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
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有的是3个面,有的是
5个面,3个面是算一次的,5个面是算合起来的”,另一个学生也恍然大悟“噢,
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
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
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
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
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
2
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
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
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
而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
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
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
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
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在这次镇小班化数学赛课中,我选择了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进
行参赛。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
个数是不同的。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
发展数学思考。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现在赛课活动结束了,结合专家的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觉得自己的课堂还是少了一些小班味。这次赛课是以小班化为主题的赛
课,因此课前我对照小班化教学规程就已经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进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中如何体现分工明确?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环节设置一个四人小组
的活动,分工合作,三个人每人完成一项拍照任务,最后一个人在反馈时总结发
言。可是我又觉得我这是一节观察活动课,小组围坐不利于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
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个同学都应该亲自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来获
得直接经验,而这种分工似乎会减少观察机会。于是这次活动被我改成了同桌合
作。其实现在想来两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势,如合作的优势发挥不了,发现的信
息较为单一;两个人不存在明显的分工,只注意说自己的,忽视了听等等。看来
小班的路还很长啊!
其次我觉得上课要注意细节。本节课中,多次小结都是我自己进行的小结,
就像专家讲的较为粗糙,以至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说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后的
课堂上要多引导孩子们自己小结,要让孩子不光懂,还很会说。
3
比赛结束了,但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积累,我会继续加油!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一、成功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
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等活动。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
2.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
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
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
生就活跃起来,出现说一些与问题无关的话,强调好几遍纪律。课后针对这些情
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责任,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
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应该与
学生方位感不强,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
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内容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
整改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
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应该制定一个小组奖惩机制,用来维持小组合作时的纪律。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观察物体》这节课我由校园的塑像图联系到生活中需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物体,并结合日常生活我们是如何观察物体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观察发
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果不同,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物体,
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同时教师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实地观察,
通过直观、形象、实地的演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面掌握的轻松、愉快,效果较
好。认识到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部。
4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教学,我感觉利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优点;让学
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这样让学生亲身体
验,要比教师直接传受,记忆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
说,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乐学,愿学,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锻炼了
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想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闪光点。
本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并且一环扣一环,层次清晰。在
教学中有序的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两个不同次的观察活动。在每个学生参与观察
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楚明确自己对
空间的看法,这堂课的观察物体由立体到平面,没有多大的关联,课前我也想过
这个问题,由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像一栋楼房,画出它的平面图,引入课题,
我个人认为太难了,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要好弄一些;二是教学过程中,我提了
一个问题,当球体等于或者大于圆柱体时,从侧面看到什么平面图形?这句话不
严密,等于的时候还看的到内切圆,大于到底大多少,两个不同的物体大小能在
一起比较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评价学生方面要注意改进,不要专
门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人的感觉像是贴标签,甚至对没得到奖励的组是一
种打击,学生会认为我这么辛苦的努力,结果教师否定了我的成绩,应该在课堂
中随时出现好的现象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朝能够得
到奖励这方面努力。每节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
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
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
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
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
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把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都要预
设进去,否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互相猜一猜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立体图形,熟悉的生活用品,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教师将抽奖箱正对着学生放在讲台上。抽奖箱正面标着抽奖箱三个字,右面
5
标着欣欣超市,左面标着活动时间:1月1日~1月7日。
师:(指抽奖箱)瞧,这是什么?
生:(齐)抽奖箱。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边指着正面边说)这里写着抽奖箱三个字。
师:这里是抽奖箱的哪一面?
生:抽奖箱的正面。(板书:正面)
师:谁知道这个抽奖箱是哪个超市的?知道的同学举手!
生(坐在右面的):抽奖箱是欣欣超市的。
师:哎,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抽奖箱右面标着呢!
师:(指坐在中间和左面的学生)你们看到了吗?
生:没有。
教师移动抽奖箱,使右面对着学生,之后恢复原来的摆法。(板书:右面)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认识抽奖箱的左面,略)
师:(指抽奖箱的左面和右面)抽奖箱的左面和右面都是抽奖箱的侧面。(板
书:侧面)
师:谁来指一指抽奖箱的上面?
(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指抽奖箱的上面)
师:你们坐着能看到抽奖箱的上面吗?
生:看不到。
师:怎么会看不到呢?
生:抽奖箱上面太高了,坐着看不到。(板书:上面)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上述片断的教学中,我
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抽
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抽奖
箱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
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
6
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
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师: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地观察这些面。
谁愿意上来观察抽奖箱的正面,要求只看到抽奖箱的正面,而看不到其他面。
一个学生上来观察,他实际看到了抽奖箱的正面和上面。
师:他观察正面,站的位置对吗?
生:(齐)对。
师:(对着正在观察的学生)你现在是只看到抽奖箱的正面,而看不到其他
面吗?(学生摇头)自己调整一下,行吗?
学生点点头,两腿微微下蹲,使视线正好平视抽奖箱的正面。
师:(结合观察学生观察的姿态)只看到正面,必须面对正面,眼睛平视正
面。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模拟抽奖箱。请一位同学从抽
屉里把抽奖箱拿出来轻轻放在面前,正面朝着自己,抽奖箱摆好后不能移动。活
动时每个同学走到合适的位置,一个接着一个轮流观察。
教师以一个小组为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6个人观察同一个抽奖箱。
观察物体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形成对物体面的形状的认识。苏教版课程标
准数学实验教材安排了三次观察物体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是螺旋上升的。本节课
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二年级观察实物为已有基础,也是学生
进一步观察多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特
点,无论是个别演示还是组内观察,都注意突出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认识,注重学
生观察物体的细节,让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方法获取的过程。特别是组内观察,由
于6个人观察一个抽奖箱,如果要求不明确,小组活动容易混乱,学生的观察很
可能只是走过场,草草了事。因此小组活动前,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学生
要一个一个认真仔细地轮流观察。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比较弱的特点,我又以一个小组为例,具体地示范小组活动如何开展,有效地组
织了小组观察活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观察得很充分,体会和感受也很
深刻。
7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在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三个环节:
1、观察寻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
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
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
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
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了解物体,就要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写出课题。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以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
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体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
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变换自己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3、练习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活
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
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
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
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
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
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
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
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
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8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
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
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
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
相启发。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
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8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
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
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
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
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
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9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
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
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
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
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
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
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
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
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
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
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
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
针对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问题,在这节课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交流能按一
10
定的顺序,在交换位置时也不争抢,同时因为每个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示范,因
此小组活动也是有样可依,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活动结束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
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组完成任务。其次,在练习时也暴露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
因此练习题的错误较高,因此巩固练习时添加了课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
这样三个问题(你认为最容易找到谁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难吗?怎么来区分
“左右”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这样在观察熊猫时解决了“在不同的
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体”,在例1解决“根据不同物体的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这样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不足之处:
1、在处理熊猫的左右照片时还是简单了些,当时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指出
熊猫左边的照片时,我提问:是谁拍的?也是谁拍得?处理右边照片也是这样。
再问:怎样来区分左右两张照片呢?周焱:可以把身体转一转。我就草草了事了,
如果我让周焱站在屏幕前,让那些拍到左边和右边的学生也跟着周焱转一转,指
出相当于自己的哪一边,我相信全班小朋友的印象会更深刻些,以后在没有实物
而想象力也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这样来试一试,相信效果会不错的。
2、在那首诗的处理上,如果这样处理:苏轼看到的庐山是“远近高低各不
同”,我们二(3)班的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是什么各不同呢?(前后左右各不同),
这样的效果肯定比较震惊。《盲人摸象》可以这样处理:你想对那些盲人说些什
么?(小结成:大象前后左右各不同,不识大象真面目,只缘摸到一个面,观察
物体要全面。)这样应该不错,不过已经没有机会试试了,可惜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0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
理解和掌控,第一节课的教学有如下两点掌控较好。
1、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脱手本领得到了培育。
新授入手下手要学生在四个类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
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么样摆?以小组合作的体例,汇集每一个组员的想法,充
分调动学生的兴致,在拼摆的进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
的逆向思惟和空间想象获得练习,大部分同学摆出了六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
由此可见,每一节课都要充沛去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当然
11
老师备课时也要把题目想得完全、全面。
2、充分领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络。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察看由四个一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
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老师画在黑板上的
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甚么偏向所观察到的,逐步升华到给出六个一样的
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门生脱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
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雷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对比难画,学生通过仔细
察看,不要教师指点也能画出,结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商量,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领会
多种摆法,大大进步了学生的想像、观察、脱手操作本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
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
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成功之处: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
先让学生观察根据给出的一个平面图形摆出给定数量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利
用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比较轻松愉悦地摆出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
出如果不动手摆,这个几何组合体应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
的转化,再由三维向二维空间进行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
生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观
察、操作、想象、推理中自主探索,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进
行拼摆,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推理得出最终的摆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
生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来推导可能摆出的几何组合体,也就是说从正面可以
得出摆几列几行几层,从上面和左面也是如此,有序的思考得出最终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对于几何组合体的正面和上面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容易出错,主要错
12
在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图形。
2.对于不摆几何组合体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还是比较难的,也就是根据二维空
间还原三维空间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再教设计:
1.注重学生观察几何组合体从左面和右面观察的平面图形,加强这方面的训
练。
2.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几何组合体后紧接着就要还原,不
断的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换,从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2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
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形状是不同的,并
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
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
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
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
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
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
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
②从上面观察形状不变;
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
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13
2.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
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
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
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
大比拼,巩固新知。我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3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
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
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
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
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
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
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
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
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
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
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
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
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
14
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
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
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
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
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
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
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
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
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
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
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
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4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观察探究、相
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
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积
木,小组合作摆成和老师一样的图形,找到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画出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
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
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前面、左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
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
逐步认识物体的前面、左面和上面。利用积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在其
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物体的前面、左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
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
15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从中体验从不同位置
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
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这一点在上本节课体现得比较突出。
本节课上我把学生进行分组,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
讲给大家听,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
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一、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老师只顾到了前面表演的同学忽
略了后面同学的听课情况,造成了几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
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
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
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
间较少。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21:3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3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