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新课改

更新时间:2023-01-20 18:03:00 阅读: 评论:0

中考体育培训宣传口号-桂e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2021年十大热点话题作文素材)

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

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

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

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

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

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

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

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

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

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

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

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

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

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

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

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

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

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

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

1.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

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

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新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

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

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

者。

2.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

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

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

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3.新的发展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的涵义: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

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学生为本”的涵义: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

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4.新的知识观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

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

出新的意义。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主观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知识有多种: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规范

知识与本土知识。

5.新的学习观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

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

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

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建构起来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情境和实践,

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或生活中的“对应物”。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课

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

6.新的教学观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

点。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A、整合教学;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

行体系;

7.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A学习者,B研究者,C组织者(学习)D引导者(学习),E

催化者(学生),F促进者(学生),G实践者(反思性),H开发者(课程)

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A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

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E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

教学个性化转变。

8.新的课堂观

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

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

9.新的“课标”观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

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

定。“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

的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

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

“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

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

10.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标准是

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标准是“罗马”,教材是“道路”(条条道路通

罗马)。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

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

11.新的评价观

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共建的

过程,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评价是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

12.新的作业观

在作业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在作业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作

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作业评判上,

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13.新的目标观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4.新的方法观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倡导有利于形成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18: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2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美文美句
标签:新课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