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张伯行,清初大臣,字孝先,河南仪
封(今兰考)人。生于书香世家,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官内阁
中书,山东济宁道,福建、江苏巡抚,礼部
尚书。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为官始终忠
于职守,克勤克俭,工于谋事,耻于谋私,
清正为民,造福一方,因而声名闻于天下,
被康熙皇帝称赞为“天下清官第一”。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伯行被
授为山东济宁道。适逢灾荒之年,便从
家乡运来钱和粮食,并缝制棉衣,用来解
救百姓的饥寒。皇上命令救济灾民,张
伯行便拿出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余,
赈济所属汉上、阳谷二县。山东布政使
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张伯行
说:“皇上有旨救灾,不能说是独断专行。
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应该以仓谷为
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由于张伯行据
理力争,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皇
帝再次南巡,三月二十五日,在松江召
见张伯行,对大臣们说:“朕至江南,访
问张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张
伯行由进士历任按察使,不可以书生待
之。”当即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予
“廉惠宣猷”的匾额。张伯行去福建赴
任时,轻车简从,不带家眷,甚至每天吃
用的米麦菜蔬,一布一丝,都从仪封老
家捎来,不沾当地一丝一毫。任上,他
大力减赋税、平米价、办学堂、赎贫尼,
“治尚严明”,使得“贪吏奸胥,则尽置之
法,政教大行”。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张伯行
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福建百姓痛哭
相送。而他从福建赴江苏的全部路费
开销,仅花了一两银子。张伯行赴任后,
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
送钱物,整顿当时盛行的贪腐之风。檄
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
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
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
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
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务期苞苴永
杜,庶几风化日隆。”
清初,江南一带官场上行贿受贿、
贪污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浮华奢靡之
风盛行,所谓“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
江南”。张伯行走马上任后,见巡抚衙
门连帷幕也是富丽堂皇陈设豪华,让人
把这些东西全部撤掉,换成布做的。《禁
止馈送檄》就是他在这时拟就的。在他
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风气为之一变。
一天,六合王知县去巡抚衙门拜访
张伯行,适逢张伯行不在家。他便将随
身带去的一幅画儿放在桌子上。张夫人
急忙摆手说:“您快拿走吧,这可不能收。
我如果收下您的礼物,老爷回来是要批
评我的。”“这不是什么礼物,是我画的
一幅画儿,请巡抚大人指教指教。”王知
县解释说,“改日再来拜访。”说完扭头就
走。张夫人觉得收下一幅“求教”的画儿,
算不了什么问题,便没有追出去。
傍晚,张伯行回到家里,听了夫人
的叙述之后,想看看王知县的作品水平
如何?便从桌子上拿起了画儿,觉得有
点儿不对劲,好像比一般的画儿重。张
伯行扭开了画轴一头的端盖,一看,吃
了一惊,里面金光闪烁。张伯行便在桌
子的边上轻轻地磕打画轴,一根金条沉
重地落到地上。
他找来这位王知县说:“你的画画
得不错,达到了一定水平,我收下了。
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知县
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回到
家后,从里面倒出一根金条,物归原主。
再看张伯行写的这幅字:“一丝一粒,我
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
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
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张伯行
擢升为礼部尚书。两年后,一代清官张
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岁。雍正帝赐谥
号“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
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
江苏、福建、山东的百姓均建祠堂、清风
亭祭祀。张伯行之清廉,实至名归。
张伯行清廉“一字诗”
□ 潘春华
|
文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16:2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2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