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读红楼梦有感

更新时间:2023-01-20 15:20:01 阅读: 评论:0

2020中考报考网址-什么情壮志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几多对)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10篇)

读《红楼梦》有感1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黛玉的《葬花吟》,读出黛玉心中的

孤寂与悲伤;看新版《红楼梦》,悟到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苍凉。

我是从宝玉快要娶宝钗时开始看的。我看见了那一大家庭的虚伪、可怜、还有,

累。是的,他们活得真累!凤姐骗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宝玉丢了玉

也失了心的,可一听径直从床上弹起:“好啊,好啊!”满目惊喜,神情煞是可爱,

令人不禁莞尔。宝玉对黛玉的爱,痴迷的,难以割舍的,紧迫的,就像曾经说的一

句:“我是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挚,溢于言表,令我感动。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凤姐她们骗了两个单纯且执着的人,她们

的骗局也注定要付出代价,代价也在后面一一体现且惨痛,惨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其实她们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顺着早已

铺好悲剧之路一步步走下去,伤痕累累,血泪斑斑。

我发觉蒋梦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将黛玉死前的绝望挥洒的淋漓尽致。烧手绢焚

诗册时绝望的笑,自嘲的笑,让我心中莫名压抑。我想阻止:“黛玉,为什么要烧

了这些?你宝哥哥会一无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今生已

还尽了泪,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个傻瓜,一个执着的傻瓜。可现在

你执着的令人害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生的绛珠仙草已为神瑛侍者流一

世的泪,烧了罢,烧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临终时你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是的,你没有再叫宝哥哥,而是悲愤

的叫着“宝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过我想,应该是好好的活着,纵然

有千番怨,万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因此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你走了,那个叫林黛玉的如诗如画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经有人说过

的一样:“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

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你确实做到这点了,你就这样淡淡的去了,只留

下一身的愁怨与孤寂让世人评判、叹息。

这边满目凄凉,黛玉魂归离恨天,那边张灯结彩,宝玉混娶薛宝钗。这是怎样

的戏剧性呢?可悲、可叹!贾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最终,黛死,宝疯,

钗怨。这样的结局她们也不想要吧?可这样的结局又有谁知道呢?好端端的三个人,

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终还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

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伤。你看,代价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贾府的悲剧

仍在上演,探春远嫁,贾府被抄,凤姐憔悴,据书上说命不久矣。那精明的一个人,

曾经是只手遮天,呼风唤雨,但注定她最终只落个破席裹尸的下场。

如斯显赫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神话,可他们最终没有续写祖辈们用生命谱写

的传说,仅传了三代便没落了。这么一大群女人,曾经清纯可爱,才情绝代,但最

终,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杂草丛生。旧栏遗址,瑟瑟冷风,吹醒了

人们曾浮华一世的梦,物依旧,人已非。

“奈何天,伤怀日”,“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词我一遍

一遍细细的看,我想,结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呢?

这一曲“红楼殇”,这一世的繁华,终究不再依旧。

读《红楼梦》有感2

看完《红楼梦》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我

讨厌里面的所有人物。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宝玉、林黛玉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

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最后对

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但也讨厌她自身的懦弱,倘若她在生活中能变得坚强、

自信,那她的结局就不会那凄惨,还有她父亲林如海让她带过去的钱财绝对可以让

她这辈子衣食无忧,可就因为她的懦弱与对黄白之物的满不在乎,倒置林如海给她

准备的钱财被王夫人她们瓜分,自身被丫鬟欺负也不吭声,遇事只知道流泪,在封

建时代眼泪值几个钱啊。我对这本书中因此人物都不满,不满林如海对黛玉的教育;

不满贾敏对黛玉的安排;不满黛玉的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态度;不满贾宝玉的不思上

进,整天待在胭脂堆里……

《红楼梦》这本书以歌颂女性为全书宗旨,从封建制度塔尖的贾母到女戏子们,

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女子进行细致刻画。写出无论何种身份的女子的结局都十分悲

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以小见大,写旧时社会女子的悲惨命运。又通过贾、王、

薛、史四大家族的互相勾结一损皆损的境地,讲述封建末世的内幕。以贾王薛史四

姓暗含“家亡血史”之一,警告读者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真理。

读《红楼梦》有感3

一本《红楼梦》在手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停留在“香菱学诗”一节,大多读过

《红楼梦》的人,总会对这一节留有印象。细细读罢,闭目沉思,禁不住对林黛玉

的教学艺术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谈阔论一番,让学生“闻”而生畏,而是

颇为随便地对香菱说,“作诗有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

中承转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

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数语,便总结出了作诗的基本常识,既强调了要领,又消除了

香菱学诗前对诗的神秘恐惧,一下子就把香菱引进了艺术的门槛。

听了黛玉的话,似乎茅塞顿开的香菱轻松地言道:“原来这般规矩,竟是没事

的,只是有奇句为止……”针对香菱的话,黛玉又因势利导,指出作诗立意要紧,

倘是意趣真的,词句修饰不妥,也使得的。在这里黛玉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

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将香菱对诗的感悟引向深一层的艺术境界。

教,是为了不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诗歌

理论的讲解,还是指导香菱阅读欣赏,她都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

一次,香菱对黛玉说:“王维的五言律诗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有情。”黛玉听后,

首先对香菱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予以肯定,接着又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使香菱

完成了从抽象理解到具体感知的学习过程。

如果说,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不故设屏障,善于拨开迷雾,探幽发

微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的话,那,林黛玉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香菱步步步入诗歌艺

术殿堂,则不愧为一名顶尖的优秀教师。

读《红楼梦》有感4

时过境迁,追忆过往。千百滋味,皆涌心头。

红楼一梦,梦贾府兴衰过往。凡事物必有枯荣之劫。元妃之死,致使贾府失宠,

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过程。犹忆曾经的贾府璀璨夺目,众人皆以迈入贾府为幸。殊不

知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曾经烜赫一时的贾府早已步入垂暮之年,最终只落得人去

楼空,一片凄凉之景。

红楼一梦,梦金陵十二钗。世人皆知金陵十二钗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却很少

有人提及十二钗的结局——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远嫁,湘云贫病,妙玉失踪,

迎春虐死,惜春为尼,熙凤惨死,巧姐成婢,李纨守寡,可儿早夭,宝钗埋雪。红

楼女子们的悲惨又有谁知?

红楼一梦,梦降姝神瑛凄美惨剧。前世,你为绛珠仙草,他是神瑛侍者。为报

灌溉之恩,你立誓要将一生的眼泪还于他。今生,你是林黛玉,他是贾宝玉,本是

天人眷侣,却硬生生被封建官僚主义所谓的“金玉良缘”拆开,从此天人两隔。

红楼一梦,梦怡红公子——贾宝玉。衔玉而生,故名宝玉。在你眼里,人只有

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你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受压迫地位的

弱质女流。记得你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你排斥旧社会封

建主义的黑暗,一心向往自由平等,可见你并不如那般书生样的软弱无能;然,却

想问你一句:倘若你,不能保护群芳,当初为何要纠缠不清,任由她们风吹雨打?

倘若你,不能保全她们,却为何要和她们失了礼数、尊卑,无辜遭难呢?

红楼一梦,梦潇湘妃子——林黛玉。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你多愁善感,美人

如泪。虽然最后你还是凄惨死去,但在世人心中你永远都没有输!你没有像当时的

社会而屈服,想起你《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你高洁的

来,便是高洁的离去。一首简简单单的《葬花吟》诉出多少情愫?忽记起,你曾坐

在凉亭,望着远方。你,在望什么?望双亲,望爱郎,还是在望这个陌生的世界。

可能,上苍让你这时走,是怜惜你的,等你看到红楼最后物是人非、凄凄萧瑟的景

象,你的泪岂不流得更多,更多?

……

红楼一梦,梦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红楼一梦,梦痴男怨女、情比金坚;红楼

一梦,梦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此书中刻画的人物恍若就在你我身边,怡红公子的

才貌双全,潇湘妃子的多愁善感,蘅芙君子的浑厚婉转,风姐的威慑玲珑,史湘云

的开朗豁达,妙玉的孤傲高洁……串联着故事,演绎着人生。

红楼一梦,梦醒时分,面对着这个浮躁的世界,忧喜参半的世界,奈何?

读《红楼梦》有感5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

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

解其中味。”这不但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

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

能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

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6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如蝶舞般曼妙轻盈,似夏花

般明媚灿烂。那惊鸿一瞥的一池春水在心间荡漾,慢慢散开,轻轻弥漫……初见,

只是不经意相遇,便宛若前世相识。——题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我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期许。宝玉,黛玉,他们何又不想

回到初见?

或许带着一份感念过往,心许一份对美好的憧憬,这样的日子会过得不至于悲

悲戚戚,哀哀怨怨。悲切、哀怨能瞬间把西风吹成东风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

生的道上有时除了美好,还有份无奈。人生如此,爱情如此,相遇如此,相离亦是

如此。

都说喝下奈何桥上孟婆的那碗汤,前尘往事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有几个人

愿意喝下那碗汤,愿意去忘却那份久违的过去呢?宁可几生几世的纠葛,也不愿生

生世世的忘却。谁都不知道当初的相遇会换来此生的痛,如果真的都知道这样的结

果的话,会有几个愿意开始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微笑,始终没能凝固在缘尽那一刻。黛玉凝望着他渐行渐远

的背影,寻觅着,往昔的眷恋。他又怎会知道,她心里的痛?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有时也换不来今生的一次擦肩。我们谁都知道天意如此,

并不是一切随着我们的意愿能改变的。不变的是模式,变动的是情感。如若一切都

能回到起点,我想我们谁也不愿意去触及太多的悲哀,都愿意把所有的快乐留住。

但,人生没有假设,爱情没有如果,岁月没有一成不变,时间不会永远驻留在某个

点……

叶子的离开,到底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亲切召唤,我们谁也说不清。这,

或许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是一种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谁也无法去阻拦,谁也

阻拦不了。《红楼梦》中的`爱情,即便也是这样,或许在没有相遇的时候,已经

想象好了万种不期而遇邂逅的美好期盼;在相遇的最初,肯定想象着以后的万般美

好,谁也没有想过会怎样结束这段爱情。因此,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一切是美好

的,但又或许一切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唯美,但这样的人生的太过完美,

有时也会觉得失去了该有的一种曲折美的乐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怎样呢?没有经历沧海的时候,我们

会知道难为水吗?没有经历除却巫山的难时,会知道不是云吗“执子之手,与之偕

老”,谁都喜欢的一份完整,谁都向往的一份安宁。这样的爱情,谁又不会去向往

呢?

感念生命里的所有精彩,感念爱情里的所有美好。让记忆停留在那份美好的时

间里,少份纠葛,多份豁达。如果,什么都人生如若初见,或许生活也缺了份韵味。

人生的道上,不许我们有太多的假设,记住所有的温馨,隐藏所有的阴霾,这或许

就是一种快乐。

读《红楼梦》有感7

微雨,清扫如梦的浮尘;艳阳,稀释淅沥的雨雾;云层,掠过空灵的雁影。一

切的一切,都在若梦如烟的幻境中消逝……

小雨,缠绵地下着,洒过青翠的竹叶,幽幽地竹香透窗而入,只身坐在窗前,

膝间摊开一本《红楼梦》静然看着窗外的风,窗外的雨,不由地忆起作者"都云作

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苦涩,不由地忆起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知!"的哽咽,不由地忆起……

她,才情无双的小家碧玉,他,痴情善感的大家公子,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上一世,她是一株仙草,他是绛珠仙子,他每日为她浇水,

她想来世,以泪报答他的恩情;这一世,她,失去了父母双亲,只能来到贾府,寄

人篱下,身弱多病的她却在这封建大家族的冷漠中步步小心,步步谨慎,此刻的我

真想向天质问,为何,为何要这般待她,她已经如此悲痛了……

窗外,无边的细雨,变成了,如注的大雨,或许这是林黛玉委屈、怨恨的泪

罢……母亲进了房,替我关上了窗,点亮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柔和地照在了我的脸

上,却不知,脸上何时多出了两行的清泪……

黛玉在听闻他要大婚的消息后,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在他大婚的那一天,

她咬紧了牙关,狠下心撕碎了这些年来,他和她之间所有的书信,撕不碎的,就用

火焚成了灰,一了百了,黛玉啊,你可知道,当你对鹦哥说出,你的身子好歹是干

净的,教他把给你给送回去时,我的泪已经滂沱而下,心情不能平复,久久的,久

久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她的悲痛,他不会懂,风雨过后,不会再有彩虹……

读《红楼梦》有感8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

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

《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

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

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

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

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

《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

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

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

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

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

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

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

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

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

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

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因此,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

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

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得黛玉不是最后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许

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

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

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

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

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大的刺激。

因此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也许,这种缺憾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这样,

也许就不会打扰到黛玉在我们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

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

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

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爱情是美好的,可爱情过后的生活,却依然

还要继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

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

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

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

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从宝黛的爱情上来看,也许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爱情生

活。轰轰烈烈,誓死不渝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靠着这份相互的欣赏与怜

惜,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可爱情在时间面前,怎么不低头呢?我们要

做到的,也许是要把这份爱情,转化为生活中的亲情,才能让爱人之间的情感延续

下去。生活,不但关乎爱情,美好的爱情只能用来回忆,而最后的亲情,才是我们

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也许就是让我痴迷,又让我感动,让我难以释怀的《红楼梦》

教给我的爱情之道。

读《红楼梦》有感9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

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

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是由于王熙凤

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

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

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

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

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

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

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

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10

而我的看法却不同。

凤姐的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那个封建的社会中,哪个女子敢如此大胆?

虽然,这不符合古代女子的形象。但,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

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

说明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都在一定程度上,羡慕或说是向往着“凤辣子”的这种大胆

作风。

即使大胆,她也不似宝玉般疯疯癫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对于她的才,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

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

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

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

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她一个人的活要李纨、

探春、宝钗三人来干。这么看来,凤姐是不可缺的。

有人说“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又有人说凤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

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而我想说,一个女人家要管宁国府大大小小里里外

外的事,没有心机、没有城府,如何管理?

李纨曾说了句有玩笑性质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这句话,其实对凤姐

真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判。可凤姐的心机也不但仅是用在“财”这一个方面。还有她

“见风转舵”这个特色。“见风转舵”在现在来看,可是个褒义的词。它是形容一个人

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调动人际。凤姐就是这样,她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有时,

竟又觉得她是一个心理学家。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

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像黛玉出场,刚进贾府,

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又如,宝玉和姐妹

们要开什么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缺的是什么,二话不说,

放下银子,让这些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少爷小姐们闹着玩,真是个疼爱弟妹的好嫂嫂。

说到这里,又发现了凤姐的一个优点,跟宝玉黛玉

小姐比起来,她更懂得什么是更重要的。整天吟诗作画,虽可以陶冶情操,但

那只是败家的前兆。如果,不论后来,一开始就没有凤姐打理这个财务,我想,贾

府早就坐吃山空了。

话题回到疼爱弟妹这里,凤姐不但疼爱弟妹,她还十分孝敬老人。人人都知道,

凤姐‘爱财如命’,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但,她在跟老太太玩牌时总是

故意输钱,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老人的高兴!老太太最喜孙子宝玉,书中也说了,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有事没事就摔玉,正经书不好好读,整天跟胭脂

水粉混成堆,哄老人不如哄黛玉。就这样,宝二爷如何能让老太太高兴呢?但,凤

姐呢?她最了

太太的心思,有事没事就把老人逗乐了。正所谓百敬孝为先。

古有‘七出’,嫉妒和无子也在其中。我们要说,生活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的王熙

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

为了子嗣,即使三妻四妾也是冠冕堂皇,无往而不合于礼。因此在强大的宗法礼教

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如凤姐,也要竭力洗刷自身“妒”的名声,构筑“贤良”的

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屈服。凤姐在为人处事上,有时虽有些极端,但大多时间还

是处于冷静情况下的。要说尤二姐的死,我们也只能去怪那时‘一夫多妻’制的封建

社会了。

因此,凤姐作为贾琏的妻子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抓不到什么把柄,来指责她,

至少跟贾琏相比,凤姐比贾琏强得多。“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在

“协理宁国府”当中,她是比较积极、正面的。从客观来说:她既是一个支撑贾府的

顶梁柱,又是一个挖空贾府的“大蛀虫”。但,所谓人为私而私。人的一生怎么无错

呢?凤姐到头来也自食其果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但我仍是喜欢凤姐,她的光彩四射,风情万种;她的快人快语,风趣幽默;有

胆有识,敢作敢为。这样的熙凤,到了现代,无疑是个女强人之类,可惜啊……

我之因此把文名取为《如果》,只是为如此的凤姐感到惋惜,如果,凤姐在现

代。结局还会像那时如此惨痛吗?她的所作所为,在某些方面看来,也有较大一部

分的社会因素吧……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15:2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2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儿童诗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