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七月十四鬼节

更新时间:2023-01-20 11:57:37 阅读: 评论:0

石家庄技校排行榜-典型案例怎么写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广告促销)

1

中元节简短它的由来

1.简单的说以说中元节由来

节日来源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

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

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

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

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

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

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

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

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

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

“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2.鬼节的由来(简单说的好)

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是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

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

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连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

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

2

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

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为他念《盂兰盆经》,

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

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

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

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

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简单的就是这样啦。

3.中元节的由来

提醒您,民间关于鬼节有诸多的注意事项的哦,1.忌床头挂风铃风铃

容易招来那个,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2.忌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3..忌拔脚毛俗话说:

『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这天好

像也有不能修剪指甲的说法)4.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那个的,

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那个5..偷吃祭品这

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

以解决的厄运。

6.晚上晒衣服(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衣服)当那个觉得你的衣服好看,

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7.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

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那个记住你的名字。8.

游泳此时那个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3

9.忌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那个的最爱,

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

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11.*墙那个平时喜

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12.捡路边的钱这

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

教训…,13.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

『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14.不能随地勾

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

中1把,就容易被那个『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那个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

鞋头朝床头摆,那么那个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那个来与你分

享食物…17.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

回家…18。晚上不出门一到晚上大人都把小孩子叫回家,因为出门容

易碰到那个。

怕了吧?这种文化在民间可是流传很广的哦。若遇鬼压身、鬼打墙等

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或者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color]呵呵,看了很鱼友的回帖,都

好像当成是简单的封建节日,其实中元节(鬼节)并非简单的封建节

日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有很丰富的内涵在里面,西方有万圣节,

我们中国有中元民间称鬼节,又是道家称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

间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

4

路口去祭祀鬼神。而佛门里面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道

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

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

三元(上元节(元宵),中元,下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

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

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

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

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

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来源佛教徒庆

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

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

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

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

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

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

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

“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

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

5

“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庆祝方式中元节俗称鬼节,盂兰盆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第一种说法: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

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

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

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

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

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

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

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

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

4.中元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

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

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6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

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无论贫富

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

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

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

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

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

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

亡人”。〔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

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

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山西省〕永和县读

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7

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

小孩。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

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

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

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

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

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

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

称为「挂锄」。

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

纸旗,名为「田旛」。〔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

化,谓之「结鬼缘」。

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

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

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

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8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

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

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

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

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

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

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

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

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

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

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

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

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

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

为「烧纸衣节」。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

9

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

沿门募集。

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

钱,瘟病在眼前。

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

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

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

祭祖先及灶神。

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

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

写在纸片上。

5.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人们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祭

祀祖先,并以供奉祭品、烧纸烛、放河灯等仪式,普度诸多的孤魂野

鬼。由于《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

下元,故而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又称“鬼节”或“七月半”。中

元节的起源,最初是道家认为地官会在七月十五这天下降凡间,定人

间善恶,所以在此日作斋醮荐福,后来演变成为了民间的祭祖日。佛

教进入中国之后,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盂兰盆会,佛教徒用丰盛的祭

品供奉三宝,以解先人倒悬之苦。到了唐宋时期,这些仪式都被吸纳

成为中元节祭祖的民俗,并延续下来。至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各个

10

地方的中元节习俗,也有所不同。

宋初,中元节与元宵节一样,也要四处张灯,以显示节日之隆,此习

俗在宋太宗登基后被废止。到了南宋,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店肆就

开始售卖纸制的鞋靴、头巾帽子、五彩衣服,供人们焚烧献给亡灵。

享祀时,人们用桑叶来铺衬桌面,用葛黍苗、麻苗、粟苗做成的麻谷

窠儿系在桌子脚上,寓意着用收成来敬告祖先。中元节的前一天,人

们在寺庙前方的广场上竖立起一根数丈高的竹竿,顶端系一盏灯笼,

名为“灯篙”,此为公众性质的祭祀。民间传说,灯篙上的灯笼点亮

之后,散布于各处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知道了明天在此处有食物

可享用,于是会相约到此饱餐一顿。到了中元节这天,肉坊要罢市一

天,民众也大都茹素食斋。第二天黎明,有小贩挨家挨户地叫卖穄米

饭,标志着中元节的供奉仪式已经完成。

南宋孝宗年间曾任宰相的梁克家,在著作《淳熙三山志》中记叙了家

乡福建的一些中元节习俗。北宋时,人们喜欢在中元节这天到神光寺

游玩,该寺热闹若墟市,当时的太守王逵还作有《中元燕百丈小楼》

诗记载其盛况:“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中山酒熟中元

节,归去从他醉似泥。”到了南宋,人们又觉得此举没有什么意思,

遂将此俗废止。

明代,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

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过世的父

母,还要在纸衣、纸钱上面笼上薄纱焚烧,以示区别,谓之“纱箱”。

在莆田一带,人们于七月十五这天清晨,将供品准备周全,然后全家

11

打扮齐整,出门往空中作揖礼让,意为将祖先的亡灵请入家中。祭祀

完毕,又毕恭毕敬地将亡灵送出家门。到了晚上,大家又准备好斋饭、

馄饨、纸钱,请巫师在市集上放焰口,施食给无人祭祀的野鬼。由于

所费颇高,一些青黄不接的穷人家,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

有时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北京地区,中元节祭祀就简单得多。明代沈榜

的《宛署杂记》载,北京近郊的宛平县城,乡民在七月十五这天取葛

黍苗、麻苗、粟苗,连根带土地竖着缚于大门的两边,另外再缚三丛

立于门外,供奉以面果,称为“祭麻谷”。而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

节要请僧尼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随水置放用篾条和纸

糊成、安置在荷叶或木板上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和香,藉以引导溺水

的鬼魂,称之为“放河灯”。这些习俗,在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

中都有所体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时节。杭州年例,人家做功

果,点放河灯。”

清代的中元节也非常热闹,不仅家家焚烧纸钱香烛祭祀、放焰口,人

们还会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舞狮子。福建一带则流行一种名为“爬孤

棚”的游戏。该游戏源于饥荒之年,富裕人家救济灾民,在祭坛旁边

搭建起一座摆放食物的棚子,让饥民自由爬上棚顶争食。后来演变成

了一种中元节的民俗游戏。游戏时,竖立起四根十多米高的长杆,杆

上到处涂抹油脂,游戏者分为四队,以先爬上杆顶者为胜。台湾地区

的一些乡镇,至今依然保留此俗。

6.中元节的来历

12

中元节的起源,最初是道家认为地官会在七月十五这天下降凡间,定

人间善恶,所以在此日作斋醮荐福,后来演变成为了民间的祭祖日。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盂兰盆会,佛教徒用丰盛的

祭品供奉三宝,以解先人倒悬之苦。到了唐宋时期,这些仪式都被吸

纳成为中元节祭祖的民俗,并延续下来。至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各

个地方的中元节习俗,也有所不同。

宋初,中元节与元宵节一样,也要四处张灯,以显示节日之隆,此习

俗在宋太宗登基后被废止。到了南宋,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店肆就

开始售卖纸制的鞋靴、头巾帽子、五彩衣服,供人们焚烧献给亡灵。

享祀时,人们用桑叶来铺衬桌面,用葛黍苗、麻苗、粟苗做成的麻谷

窠儿系在桌子脚上,寓意着用收成来敬告祖先。中元节的前一天,人

们在寺庙前方的广场上竖立起一根数丈高的竹竿,顶端系一盏灯笼,

名为“灯篙”,此为公众性质的祭祀。民间传说,灯篙上的灯笼点亮

之后,散布于各处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知道了明天在此处有食物

可享用,于是会相约到此饱餐一顿。到了中元节这天,肉坊要罢市一

天,民众也大都茹素食斋。第二天黎明,有小贩挨家挨户地叫卖穄米

饭,标志着中元节的供奉仪式已经完成。

南宋孝宗年间曾任宰相的梁克家,在著作《淳熙三山志》中记叙了家

乡福建的一些中元节习俗。北宋时,人们喜欢在中元节这天到神光寺

游玩,该寺热闹若墟市,当时的太守王逵还作有《中元燕百丈小楼》

诗记载其盛况:“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中山酒熟中元

节,归去从他醉似泥。”到了南宋,人们又觉得此举没有什么意思,

13

遂将此俗废止。

明代,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

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过世的父

母,还要在纸衣、纸钱上面笼上薄纱焚烧,以示区别,谓之“纱箱”。

在莆田一带,人们于七月十五这天清晨,将供品准备周全,然后全家

打扮齐整,出门往空中作揖礼让,意为将祖先的亡灵请入家中。祭祀

完毕,又毕恭毕敬地将亡灵送出家门。到了晚上,大家又准备好斋饭、

馄饨、纸钱,请巫师在市集上放焰口,施食给无人祭祀的野鬼。由于

所费颇高,一些青黄不接的穷人家,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

有时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北京地区,中元节祭祀就简单得多。明代沈榜

的《宛署杂记》载,北京近郊的宛平县城,乡民在七月十五这天取葛

黍苗、麻苗、粟苗,连根带土地竖着缚于大门的两边,另外再缚三丛

立于门外,供奉以面果,称为“祭麻谷”。而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

节要请僧尼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随水置放用篾条和纸

糊成、安置在荷叶或木板上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和香,藉以引导溺水

的鬼魂,称之为“放河灯”。这些习俗,在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

中都有所体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时节。杭州年例,人家做功

果,点放河灯。”

清代的中元节也非常热闹,不仅家家焚烧纸钱香烛祭祀、放焰口,人

们还会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舞狮子。福建一带则流行一种名为“爬孤

棚”的游戏。该游戏源于饥荒之年,富裕人家救济灾民,在祭坛旁边

14

搭建起一座摆放食物的棚子,让饥民自由爬上棚顶争食。后来演变成

了一种中元节的民俗游戏。游戏时,竖立起四根十多米高的长杆,杆

上到处涂抹油脂,游戏者分为四队,以先爬上杆顶者为胜。台湾地区

的一些乡镇,至今依然保留此俗。

帮你在网上找的`谢谢采纳哦

7.中元节的来历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

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

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

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

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

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

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

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

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

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

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

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

(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15

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

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

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

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

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

地、水官统摄"。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

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

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

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

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

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

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

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

来。

8.鬼节的来历

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

16

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

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中元(七月十五)本

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

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

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

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

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

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

(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

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寒衣节(十月初

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

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

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

这只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事实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

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

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鬼门正式大开的日子,应该是农历的七月初二。

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个至阴大穴就会打开,所有鬼魂就可以自

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间为他们而准备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

17

二点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机会等到鬼门重开,

又历游三千花花世界。

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们,最应该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摆开祭品,否则就

会让先祖饿了几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们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

品时会认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缘,而忘记了先祖。到了第二年的正

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后的那天,鬼门又会再开一次,让鬼魂再次游历

人间。

大概这两次鬼门大开,就是地府的寒暑两个假期吧。农历七月十四是

中国传统的鬼节,又称盂兰节,中元节。

由于七月是属坤,是八卦中至阴的一卦,而据过往经验,这个月又最

常遇到怪事,所以渐渐演变成七月鬼门关大开的日子。清明,又称鬼

节,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

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

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中元(七月十五)本

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

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

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

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

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

18

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

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鬼节——正名“盂兰节”。相传农历七月是

“鬼月”。

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

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

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

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

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说法: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盂兰节的起源

是博爱的表现。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

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

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在法事中,他们

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

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

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

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

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

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

19

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

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

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

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

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

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

9.鬼节的来历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鬼节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

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

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

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

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

经。

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

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

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

现在所说的“鬼节”。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

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

20

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

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

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

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

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

“放焰口”。

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

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由此可见,“鬼节”是

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

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

朴的意义。

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

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

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

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

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

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汉语中用“鬼”组成的词如“鬼雄、鬼魅、

21

鬼才”之类举不胜举,民间关于鬼的传说更无法搜集穷尽。

我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

10.鬼节的由来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

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

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

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

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

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

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

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

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

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

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11:5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1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