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花脸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0 10:12:30 阅读: 评论:0

作文太阳去哪儿了-妄自菲薄的读音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高三数学教学反思)

《花脸》冯骥才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每逢年至,小闺

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

趣都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

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

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神

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终于从挂满

在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

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

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有股子

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我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

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挑下这花脸给我:“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

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说着就抽出一柄最漂

亮的大刀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

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

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坐三轮车回家

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

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

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舅舅还教我用京

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

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

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

戴着它,还是睡着后我妈妈轻轻摘下放在我枕边的,转天醒来头件事

便是马上戴上,恢复我这“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

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

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

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越发神气,

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

我下楼一向不走楼梯。我家楼梯扶手是整根的光亮的圆木。下楼

时便一条腿跨上去,“哧溜”一下滑到底。这时我就故意躲在楼上,

等客人来突然由天而降,叫他们惊奇,效果会更棒!

下午,又有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跨上楼梯扶手飞骑而

下,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

没根,身子栽出去,“啪”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

大瓷瓶上,哗啦啦粉粉碎,只见瓷片、桃枝和瓶里的水飞向满屋,一

个瓷片从二姑脸旁飞过,险些擦上了;屋内如淋急雨,所有人穿的新

衣裳都是水渍;再看爸爸,他像老虎一样直望着我,哎哟,一根开花

的小桃枝迎面飞去,正插在他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后来才知道被我

打碎的是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

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

她一下抓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的爆发。

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

“好啊,好啊,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

干吗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哪!”

谁知二姑这是使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刹时就松开了。另一位姨

婆马上应和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除旧,不迎新。您等着瞧

吧,今年非抱个大金娃娃不成,是吧!”

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

他不乐也得乐。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啊,

好、好、好……”尽管他脸上的笑纹明显含着被克制的怒意,我却奇

迹般地因此逃脱开一次严惩。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

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还响着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过了正月十五,大年就算过去了。我因为和妹妹争吃撤下来的祭

灶用的糖瓜,被爸爸抓着腰提起来,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顿。我心里清

楚,他是把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上一起清算,因为他盛怒时,

向我要来那把惹祸的大刀,用力折成段,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

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概念:一年之中惟有过年这几天是孩

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深在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

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地算账。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

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

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

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

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

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或是就由于B.不管……还是便因为C.尽管……尽管便因为D.即使……即使

就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

一写。

【答案】(1)B

(2)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3)光阴的神奇和无情。

(4)略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

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从文中

选择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

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没有语病。

(5)解答此题能结合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B

(2)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3)光阴的神奇和无情。

(4)略

(5)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

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它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

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

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

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有一

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

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

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

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

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

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

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

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

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

便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

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

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

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

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

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

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一句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

(3)小女孩临走时,老师“特意叮嘱”她再来看书的用意是什么?

(4)第⑤段中,“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5)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她

说的话。

【答案】(1)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指一个小女孩因偷书被售货员抓住,而她又不肯让家人知道,所以就胡乱说了一个电

话号码,不巧就打到“这位教师”的家里。

(3)用意:①不想让小女孩再做类似的“傻事”。②宽慰小女孩: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犯了

错误是应该可以得到原谅的,小女孩不必把“偷书”的罪名永远背在身上。

(4)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

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

境地。)

(5)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6)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

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4)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

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

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

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指一个小女孩因偷书被售货员抓住,而她又不肯让家人知道,所以就胡乱说了一个电

话号码,不巧就打到“这位教师”的家里。

(3)意:①不想让小女孩再做类似的“傻事”。②宽慰小女孩: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犯了

错误是应该可以得到原谅的,小女孩不必把“偷书”的罪名永远背在身上。

(4)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

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

境地。)

(5)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己

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6)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点评】(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4)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3)、(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

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

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

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父亲当时亲了

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

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他专心地

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

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

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

——它来自贝多芬。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贝

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

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

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

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________。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

子。用“________”划出。

【答案】(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谣岁月长

唐毅

①回老家逢着儿时伙伴,讲起孩提的“玩”,我抚忆再三,一些似已淡忘的旧事,又渐渐

明晰起来。

②小伙伴之间,做游戏、捉迷藏、讲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起“唱”童谣的时候也多,

也很有趣。至今还记得一些,如《打电话》:“喂喂喂,打电话,问你的幺妹嫁不嫁?嫁给我、

我不要,嫁给别人我要告。”我已忘了是怎么学会的,也不知道“嫁”的含义。但很好听,童

声清亮,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③在我的老家,童谣并不是“唱”,是念,近乎于唱,很特别。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唱的

童谣是由成年人教的,谁教呢?妈妈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外婆。小孩子对长辈的依恋,大

概也是从童谣开始的。譬如有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在哪里呢?不知道。

小孩子唱着,想象里也一定有一座古老的桥吧。

④我的外婆在我出世前就不在人世了,自然不能教我唱童谣。但别的孩子有外婆,我就

可以跟着学,或者别的孩子学会之后,听他们唱一遍,我也就会唱了。如:“老天爷,快下

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或者,有时回家,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拉过来又推过去,做“拉锯”

的游戏,“拉锯,还锯,外婆门前耍把戏;请孙孙,去看戏,没有好吃的,青菜萝卜也可以。”

每每说到这里,我就特别想念从未见过面的外婆。

⑤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有时,想起儿时玩过的游戏,还有

讲过的话,我仍禁不住好笑。毕竟真实地拥有过,谁不是从天真无邪的童谣里走过来的呢?

回忆真有意思,可以把那些美好的童真在心里重演一遍,暂时拉近距离。

⑥现在读到一些韵味隽永的儿歌,为了不致忘记,我就要用笔记下。也真有些无奈,童

谣的流传,原本是用口的,童年时候,哪里需要用笔呢?后来我长大了,在这方面真不中用。

中国的民间文学,多是以口授的形式流传的。童谣也属于民歌的一种。可现在一些严肃的新

诗,常常不如童谣有意思。比如《过横塘》:“月光光,照河塘。骑竹马,过横塘。横塘水深

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读了这样的童谣,我觉得

它像唐诗,像宋词,像元曲,更像一首好的白话诗。

⑦在闲暇之日,我读童谣,总想起童年;唱童谣,就想起了童年的伙伴。不知怎么的,

在成年的岁月里,童谣虽然能让人思考,却再也记不清楚,也念不出那样的“味道”。有时候

很让我茫然,我的童谣,似乎还停留在故乡的草丛间,那时记得很多,怎么现在大都忘了呢?

⑧不过,故乡是永远也忘不了的。但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

去了。

(有改动)

(1)文章以“童谣岁月长”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述。

(2)结合第②③④段概括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

(3)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在第⑥段引用了《过横塘》的内容,用意是什么?

(5)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⑧段的含义。

【答案】(1)文中以童谣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童谣是在长久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表

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亲人的亲口相传与实践动作相结合。

(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

来了快乐。

(4)通过对比,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难流传。

(5)通过对童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本文标题由两部分组成,即“童谣”和“岁月长”,然后联系文章具体内

容分析,“童谣”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是围绕“童谣”展开的,从情节结构这

一角度来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岁月长”的字面意思表明作者对与“童谣,相伴

的岁月记忆深刻,留恋至今,从作者情感这一角度讲,体现了作者对童谣、对旧事、对故乡

的怀念。

(2)由第②段的内容可得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是“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由第③、④段可得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是“亲人的亲口相传与实践动作相结

合”。

(3)结构上“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承接上文的内容,“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引起下文

的叙述;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谣”比作“蓝天和白云”“孩提时代快乐的歌”形

象地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4)引用《过横塘》的内容,将现代诗歌与童谣进行对比,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

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的特点。

(5)通过“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去了”表达了作者对童满远去

的无奈、惋惜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开头部分。

故答案为:⑴文中以童谣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童谣是在长久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表

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⑵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亲人的亲口相传与实践动作相结合。

⑶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来

了快乐。

⑷通过对比,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难流传。

⑸通过对童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

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

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等。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概述。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注意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述。

⑷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注意结合引用的内容,明确对比的作用。

⑸本题考查结尾含义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主题把握。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

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

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

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

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

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

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

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

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

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

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

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

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

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

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

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

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

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

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

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

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

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

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第①段作者抓住了秋的颜色,写了常人眼中的秋,突出秋天是________的季节。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鲈,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②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毯。

(4)第④段中“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这句话里的加点词语“似乎”能

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5)作者心中的“秋韵”是怎样的呢?

【答案】(1)丰收(意思对即可)

(2)一方面増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

和萧索与小湖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3)①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红叶的红与黄栌、枫叶的红对比,更加突出了红叶滋润、

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現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②近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將“地下的红叶”

比喻为“薄薄的一层红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绝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

叶的喜爱之情。

(4)不能删除.“似乎”表推测,从前文可以看出作者来过这里,如果刪除表明作者从未来过这

里,与实际意义不符,所以不能刪除.

(5)①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庄严肃穆”“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

②更有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珍惜美好等感悟。

【解析】【分析】(1)如可提取“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

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一句中的“丰收”作为答案。

(2)第②段是对秋天的香山人满为患及法海寺萧索气象的描写。加入对香山和法海寺的

描写让读者产生疑惑,作者寻的秋韵是在香山吗?还是在法海寺?第②段末句“这不是我要

寻找的秋的韵致”给了读者答案,那么作者想要寻的秋韵到底在哪呢?这种“吊胃口”的写法

就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香山太拥挤,法海寺太萧索,这都与后文小湖旁奇

妙的秋色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湖旁秋色的喜爱,表现了作者心中真正的“秋韵”。综合

上述分析,整理得到答案。

(3)解答时,在理解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对句子所运用

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结合句意分析修辞手法在该句子中的具体表达效果。①“这样耀眼的

红叶!不是黄鲈,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

叶滋润、鲜亮、耀眼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之情。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

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②“地下也有不少,成了

薄薄一层红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绝的特点,表达出

对秋天红叶的喜爱之情。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

种事物。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有利于情感的抒发。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

写出景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对景物的情感。

(4)“似乎”本义:仿佛,有些像,表示可能、揣测;也表示商量的口气。语境义:“忽然

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的意思是指作者来过这里,刪除就变成了未来过这

里,不实事求是,自然不能刪除。

(5)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秋天寻找秋韵的事情。第②段中作者认为香山人满为患,法

海寺虽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但这都不是他要寻找的秋韵。第①段中作者认为丰收才是秋天

的“调”。偶然看到山与湖之间的一排银杏树,“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的景

象是他心中的秋韵。作者对人生有所感悟,秋天是一个有成绩的季节,事物都有所着落,人

生也会有终结的一天,但要有所价值。“我是注意今世的”,我们需要把握今生、当下,珍惜

现下美好的生活。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也是他心中的秋韵。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到答案。

故答案为:⑴丰收(意思对即可);

⑵一方面増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

萧索与小湖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⑶①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红叶的红与黄栌、枫叶的红对比,更加突出了红叶滋润、

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現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②近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將“地下的红叶”

比喻为“薄薄的一层红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绝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

叶的喜爱之情;

⑷不能删除.“似乎”表推测,从前文可以看出作者来过这里,如果刪除表明作者从未来过这

里,与实际意义不符,所以不能刪除;

⑸①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庄严肃穆”“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

②更有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珍惜美好等感悟。

【点评】⑴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

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

分析,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

分析,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⑷本题考查文章语言严密性的特点。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或语境来判断答案;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

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

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

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

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

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

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

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

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

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

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⑪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

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⑫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⑬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⑭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⑮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

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

⑯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

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1)选文①—④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事情,请概括出来。(12字内)

(2)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水漫金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意?

(3)文中第⑭段中,“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

上”,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心思?

(4)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试比较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答案】(1)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2)尿了父亲一身。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伟大的爱。

(3)作者借此表现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一份难以言状的亲情也就在那细微的动作中淋漓

尽致的流露出来。(或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关爱,对父亲的报答。)

(4)第一次流泪的原因:勾起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流泪的原因:看到父亲因为

子女而操劳的衰老,感到疼惜父亲。

【解析】【分析】(1)①—④自然段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

直到电影结束才放下。

(2)“水漫金山”本是电影《白蛇传》的一个情节,在这里父亲所说应指前文“我骑在父亲

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一事。“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醒醒,都‘水漫金山’

了!”可见父亲对孩子的爱。

(3)本句抓住“披”这个动词和“他单薄的身上”这个细节赏析,“他单薄的身上”让儿子更感

心疼,“披”是儿子心疼的行动,表现儿子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和关爱。

(4)“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

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据此概括第一次流泪的原因;“看着

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

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据此

概括第二次流泪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⑵尿了父亲一身。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伟大的爱。

⑶作者借此表现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一份难以言状的亲情也就在那细微的动作中淋漓尽

致的流露出来。(或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关爱,对父亲的报答。)

⑷第一次流泪的原因:勾起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流泪的原因:看到父亲因为子

女而操劳的衰老,感到疼惜父亲。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注意答题格式的运用。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理

解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对文章整体感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

和语句的内容、情感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

作者的情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10:1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0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微机原理试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