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
实验目的:
1)通过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培
养根据化学原理和客观条件自行设计和安装实
验装置的能力。
2)通过查阅文献及对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强化收
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探讨本实验成功的条件、关键和操作技术。
4)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
2)能准确描述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现
象;
3)熟练仪器的连接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巩固
掌握简单比较法;
2)在对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催化剂
.
精品
实验原理:1.实验中主要的反应:
4NH
3
+5O
2
==∆==4NO+6H
2
O+Q
2NO+O
2
====2NO
2
+Q
3NO
2
+H
2
O====2HNO
3
+NO+Q
NH
3
+HNO
3
====NH
4
NO
3
2.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当氧气量不足时,可能会发生)
4NH
3
+4O
2
====2N
2
O+6H
2
O
4NH
3
+3O
2
====2N
2
+6H
2
O
实验设计思路:
总探究思路:采用简单比较法探究氨催化氧化的最佳条件。
设计思路:氨水的浓度及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第一个洗气瓶中导管伸入液面的深度、
温度等因素都是影响探究效果的因素。在本实验中,重点探究氨水的浓度、催化剂的种类对
实验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氨水的总体积为50ml,加热时间3min,导管伸入液面的
深度不变。先探究氨水的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效果后固定氨水的浓度探究
催化剂的种类对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氨的催化氧化的最佳条件。
.
精品
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如下:
氨水的浓度
V(氨水):V
(水)
加热时间
催化剂
种类
实验指标
1:1
3min
Cr
2
O
3
1催化剂是否有明显红
热现象
2.是否有红棕色气体
产生。
3.玻璃管内是否有小
水滴
2:3Fe
2
O
3
4:5Fe
2
O
3
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设计依据:
(1)反应的原理:该反应是氨气、氧气和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气体和固体之间的反
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而来设计整个实验:
a)反应物的制备:
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故可以利用其性质来制备氨气;
②经查阅资料可知,氨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5.5%~27%,在纯氧中的爆炸极限是
13.5%~79%,含氧量越高,极限范围扩大,越容易爆炸,故我们在此尽量不用纯氧来进
行实验,而是采用一个双联打气球,通过不断的挤压来鼓入空气;
③优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在鼓入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氨气的逸出速度。
b)反应条件:
①反应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普通的酒精灯满足不了要求,故我们在此采用的是铜质三
芯酒精灯;
.
精品
①NO
2
是红棕色有刺鼻气味的气体,同时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因此应该用碱液进行吸收,
②同时由于气体的流通速度比较快,故可能有一部分氨气没有反应就直接逸出,又因为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碱液中的的水是可以对氨气进行吸收的。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
可以选用NaOH溶液来对尾气进行处理。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一体化设计。
2)“氨的催化氧化”最佳条件的探究。
.
精品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
仪器:双联打气球、洗气瓶(3个)、铁架台、50mL量筒、250ml烧杯、电子秤、三芯酒
精灯、胶管、玻璃棒、硬质玻璃管,直角导管,玻璃棉、铁丝;
药品:浓氨水(25%~28%)、蒸馏水、NaOH(1mol/L)、Fe
2
O3、CuO、(NH
4
)
2
Cr
2
O
7
实验内容:
(一)实验操作步骤: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氨水浓度的影响
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8-10cm的Cr
2
O
3
作为催化剂,保证催化剂的加热时间不变
(3min),分别取50mL不同比例的氨水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效果,对比探索氨催化氧化
中选用氨水浓度的最佳比例。数据记录如下:
制备催化剂
催化剂的
填装
搭建实验装
置
配置50ml一定
浓度的氨水
点燃三芯酒精
灯,进行实验
加热3min后缓慢鼓气,当看到
有火星时,加快鼓气速度,加
快鼓气速度,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精品
氨水浓度
V(氨水):V(水)加热时
间
催化
剂
催化
剂的
红热
现象
红棕
色
气体
白烟实验分析
1:2
3min
Cr2O
3
++++
催化剂的红热现象不明显,也只有微弱
的红棕色,
但出现大量白烟,可能是氨水的浓度偏
低,并且鼓气太早造成的,故接下来增
大氨水的浓度进行实验
2:3++
/
++
催化剂的红热现象明显,且有较多的白
烟产生,推测原因鼓气的速度太慢。
1:1+++++/
催化剂红热现象明显,也有较多的红棕
色气体,几乎无白烟,是比较理想的实
验效果。接下来继续增大氨水的浓度,
验证该条件是否是最佳条件。
3:2+++/
+++
红热现象明显,无红棕色气体,有大量
的白烟产生,推测原因氨水的浓度太大。
(2)催化剂种类对实验的影响
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加入2-3cm的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催化剂,然后取50mL的2:3浓度
的氨水,催化剂加热时间3min,探究出实验的最佳催化剂。
催化
剂种
类
加热
时间
氨水的浓度
V(氨水):V(水)
催化剂的红
热现象
红棕
色
气体
白
烟
备注
Cr2O3
3min1:1
++++++//
Fe2O3
++++/
在实验过程中洗气瓶中出现了明
显的红色,可能是一部分催化剂被
气流吹进了装置内。
CuO
+++++
催化剂只有微弱的红热现象,也有
少量的红棕色气体,但产生大量的
白烟,可能是因为鼓入气体的时间
较早或加热时间稍短。
实验结论:在V(氨水):V(水)为1:1,加热时间为3min的情况下使用Cr
2
O
3
做催化剂
的效果要较Fe
2
O
3
,CuO的效果好。
.
精品
问题与讨论:
在利用氧化铜做催化剂进行实验时,第一次无任何实验现象,即催化剂无红热,也无红
棕色气体产生,当时认为是实验完全失败了,故又重新填装焙干后的催化剂进行实验,出现
了微弱的红热现象,产生少量的红棕色气体。现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氧化铜的颗粒太
细,气体无法流通;加热时间稍短,没有达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改进:①将氧化铜和玻璃棉拌匀,增大接触面积来进行实验;
②将加热时间改为5min左右。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内的换气设施打开,周围空
气流动速度较快。
实验注意事项:
1.氨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5.5%~27%,在纯氧中的爆炸极限是13.5%~79%,含氧量越高,
极限范围扩大,越容易爆炸,故我们在此尽量不用纯氧来进行实验,否则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实验条件为高温,在实验过程中应防止烫伤。
3.注意催化剂的制备和填装。在制备Cr2O3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催化剂的粒度
太细,不利于气体的流通。同时用Fe
2
O3、CuO做催化剂时需提前烘干药品中的水分,用量
也应当适当减少。
4.控制鼓气的时机和频率十分重要,加热3min后先缓慢的鼓入空气,观察到催化剂有
5.硬质玻璃管的右端用铁丝固定,防止催化剂被吹跑。
6.插入氨水的导气管应伸入液面下,且同组实验中保持伸入的深度一致
.
精品
参考文献:
[1]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讲义)[M]﹒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教研室,2007
[2]刘桂林.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探讨[J].枣庄师专学报,1989,04:81-84.
[3]张婉佳,李燕红,曾庆旺.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的探究[J].化学教育,2012,10:62-64.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8:4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0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