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2-07-14 13:24:18 阅读: 评论:0

篇一: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温儒敏老师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义务段和高中段的主编,他根据自己对于《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进行了以“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为主题的阐释。

一、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没有变

提到《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大家最关注的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有没有改变。根据新旧版课标的对比,发现基本的识字写字量、阅读量、古诗背诵量等数字化的要求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线教师可以摒弃新版课标出台后所带来的焦虑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方法的改变,实现相应的教学标准。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然而这样的“创造”并非对原有教学方法的彻底遗弃推陈出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优化。让新版课标的践行以旧版课标的相应实践做法为基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教学活动,新版课标才能放射异彩。

二、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课程目标。相比旧版课标,新版课标的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担负着文化的积淀,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血脉,是文化凝聚。

新版课标对学生提出了三观的树立要求,以文化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中润物无声,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

旧课表提出了“语文素养”,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如此,让语文学科的定位更清晰了,也理清了之前大家质疑的“语文到底要学什么”的诸多争论。

语文核心素养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型、发展型和拓展型,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能力四个方面。四者中最本质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以一带三。通过语言文字运用,带动思维的训练,文化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对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古已有之,如《大学》《中庸》《论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更谈不上精读之后的举一反三了;碎片化阅读导致整体阅读量严重不足;学生急需掌握不同类型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当下新课标中的整本书阅读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前统编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就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这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温儒敏主编提倡学生自由阅读,有自由的书单,少一些指定阅读书目。他说“不能将整本书过多的课程化:朗读、演出、写笔记、写读后感等可以简化,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放松一些,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过分苛求。”的确,没有“任务和压力”的阅读更易让学生放松心情,卸下阅读后要完成相应“任务”的沉重负担,尽情遨游书海。

篇二: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在今天的讲座中,作为文化传承人,有幸了解到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意图、编写历程,通过温教授接地气的解读,拨云见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传递的新理念。语文不再是学科语文,而更多的是生活语文,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课程内容实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让学生在“融教育”的滋养下感受学习语文的作用,wWw.ZUoWen8.CoM/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新课程设立之初,我们就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能力: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统筹单元的学习主题,设立典型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要关注差异性,增强情境性和实践性,探究学科与生活的结合。“遵循”、“尊重”、“用好”,言简意赅,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性,我相信今后的语文教学会更加灵活。

篇三: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的课堂相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往往会缺乏深度广度,常通过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来提升自己能力,拓宽广度,增加深度。但是作为一本纯理论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我购买了这本标准案例式解读,细细读来,收获颇多。下面就我之前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目标,结合本书谈一谈我的心得。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有这样一条叙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提到了数学活动经验,这是四基中的新成员,目前学界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既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也强调了学生在亲自体验中获取的感性认知。在平常的数学课程中,我常会把学生的操作过程理解成数学活动,将学生操作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看成是数学活动的经验,但是对于如何积累活动经验无从下手。在这本书中,对数学活动经验有了更加清晰的解读:一是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实践性。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的过程,难以形成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个体性,它是属于特定的学生。三是内隐性,它反映的是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的认识,这种经验性的认识更多时候是内隐的,有时还是一种直觉。四是多样性,对同一个数学活动,即使外部条件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会形成不同的数学活动经验,五是发展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获得的活动经验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例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在课堂结束前会进行课堂总结。目前常见的是以下总结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学到了什么?

这是多数老师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的课程末尾所指向的是这一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学生通过回看板书或者回看学习单,很容易就能说出这一节课的知识性收获。然而在这样的课堂总结中,只有基本知识和部分技能的展示。而基本活动经验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样体现?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通过学习,我进行了这样的改进,将课末总结稍加改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都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继续研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知识产生的过程,相对于第1种总结方式来说,优点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清晰的,学生可以通过回顾板书和笔记,自己获得。而学生课堂活动的过程是模糊的、凌乱的,不易显现出来的。要让学生积累本节课数学活动经验,就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些经验有序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外显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通过以下的引导:

师:我们这节课都做了什么?有条理地顺一顺

生1:一我们先回顾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接着寻找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成长方形以后,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然后我们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什么?

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

在这样的回顾式的总结中,我们谈思路、谈方法:谈困难、谈重点,最后还强调了知识点。这样一个让学生的困难和方法外显的过程,固化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种活动经验是可以传承和发展的,对于后续学生学习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只有让学生正真的动脑思考问题,全面把握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总结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篇四: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语文学科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课程性质,牢牢把握教育教学正确方向,将课标精神落到实处,才能使语文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初读新课标的目录、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感悟到课标如何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回答,首次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了内容及年段目标的落实进行了解读。作为一线老师,怎样带领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建立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成为我们新目标。

听了温教授的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后也明白了我们要要尊重教学规律、教学个性,根据不同的学情、实际进行,要学会与学生、与老师们彼此沟通、彼此切磋,来提高我们共同的事业。

本文发布于:2022-07-14 13: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6/9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版心   课程标准   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