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译者:余笃刚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页数:382
重约:0.633KG
定价:¥48.00
声乐教育学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子学科,以全方位的理论视野,深入概括和论述了声乐艺术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规律。全书共分十章,既有对学科性质与从属的定位分析;又有对中外声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声乐教育的施教结构与形式、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关系与导向、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与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等进行全面的理论扫描与纵横系统的统筹评述;并对声乐教育的科学化展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全书观点新颖、立论鲜明,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具有导向性的声乐教育理论著述。
总序
第一章 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
第一节 声乐学与教育学
一、声乐与声乐教育
(一)声乐艺术的特性
(二)声乐教育的概念
二、声乐学与教育学
第二节 声乐教育学与音乐教育学
一、声乐教育学的依存性与独立性
二、声乐教育学的功能性与社会性
三、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四、声乐教育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第三节 声乐教育学与相关学科
一、教育哲学与艺术哲学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三、语言学与语音学
四、艺术学与表演学
五、社会学与文化学
第四节 声乐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
一、对声乐艺术实践的高度关注
二、对声乐教学经验的深入总结
三、对声乐文化现象的整体观照
四、对声乐教育研究的科学把握
五、对声乐理论建设的积极参与
六、对声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声乐教育的发展简况
第一节 中国声乐教育
一、中国古代的声乐教育
(一)远古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的声乐教育
(一)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形成和确立
(二)“五四”运动后新式学校的建立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声乐教育活动
(四)抗日根据地的声乐教育及其影响
三、建国后的声乐教育及其成果
(一)声乐教育体制的正规化开创
(二)声乐教学在实践探索中的开拓
……
第三章 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声乐教育的施教职工结构与形式
第五章 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关系与导向
第六章 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
第七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
第九章 声乐老师的整体素质
第十章 声乐教育的科学化展望
主要参考书目、论文
后记
第一章 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和特定结构,并因此获得学科位置及其独有的存在价值与学科个性。传统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学是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之上的。
正如“学科”概念是不断拓展的一样,教育学本身就在形成一个“学科群”。由于音乐作为“学科”存在的复杂性,其“学科”的发展也有其构成上的复杂性。人们对学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该门学问必须非常专门化。这就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一套比较独立的语言系统和专门的技术。对这套语言系统的掌握,需要通过相应的探究与实践,因为这套语言系统还与一定的专门技术相伴随,它总结了实践中的一些要领和规律,所以非经过实践研究和指点就无法产生深刻感悟,也就无法领略其旨趣。根据声乐课程的现代发展,我们要摆脱概念的束缚,不妨把“声乐教育学”当作“类学科”看待。
本书是“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声乐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声乐教育的发展简况、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声乐老师的整体素质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8:2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94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