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1-16 13:02:28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耿”,最初见于金文时代,“耿”字用“耳、火”表示看得明亮,明白;听得清楚。引申清白,正直。后逐渐见于金文,说文,最后演化为楷书简化版的“耿”,其字源演变图如下:耿的字源演变耿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gěng形容词耳贴于颊ears kept clo to the cheek  
通“炯”。明亮,光明bright耿耀、耿光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楚辞·屈原·离骚》
心情不安;悲伤uneasy;disturbed;sad;sorrowful耿耿于心、耿介耿耿
刚直upright;be honest and just耿介、耿正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protruding;projecting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幸切,音。【说文】耳著颊也。

又【广韵】耿介也。【冯衍·显志赋】独耿介而慕古兮。【徐敬业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

又【韵会】不安也。【诗·衞风】耿耿不寐。【传】耿耿,犹儆儆也。钱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

又与炯通。【晋语】其光耿于民矣。【注】耿,犹炤也。

又地名。【左传·闵元年】灭耿,灭霍,灭魏。【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晋州霍邑县,故耿城,今名耿仓城,在绦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故耿国。

又【山海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又姓。汉耿弇,耿况。

又【集韵】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韵】涓荧切【韵会】古荧切,音扃。明白也。

又与通。幽州方言也。【蜀志·雍传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谓耿爲,遂随音变之。◎按说文耿,耳著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说非也。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后人所加,或传写之误,语载徐本说文。盖许以杜说爲非,徐以许左形右声爲误。字彙正字通录其说,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说爲优,至谓凡字皆左形右声,与凡字多右形左声,则许徐之说皆非也。周礼、六书贾公彦疏辨之详矣。贾之言曰:书有六体,形声实多。若江河之类,是左形右声。鸠鸽之类,是右形左声。草藻之类,是上形下声。婆娑之类,是下形上声。圃国之类,是外形内声。闅辫戚赢之类,是内形外声。形声之等有六也,附记于此。

说文解字

耳箸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林非也。古杏切〖注〗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后人所加,或传写之误。”

说文解字注

耳箸颊也。颊者、面旁也。耳箸于颊曰耿。耿之言黏也。黏于颊也。邶风。耿耿不寐。传曰。耿耿犹儆儆也。忧之联缀于心。取义于此。凡云耿者、谓专壹也。杜林说皮传耿光。而非字义。从耳。烓省声。烓小徐作炯。大徐本旧皆作烓。烓读若冂。见火部。耿古杏切。十一部。杜林说。耿、光也。古文尙书曰。文王之耿光。离骚注曰。耿、光也。又曰。耿、明也。从火。依韵会订。圣省声。凡字皆形又声。杜说非也。徐锴曰。此说或后人所加。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全清古幸切kæŋ
集韵全清涓荧切kiuɛŋ
全清俱永切kiuaŋ
全清古幸切kɪɐŋ
次清犬迥切kʰiuɛŋ
全清畎迥切kiuɛŋ
韵略古幸切
增韵古幸切
中原上声庚青全清kiəŋ
中州上声庚青江影切
全清古幸切kəŋ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母韵母
rieng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kæŋ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kæŋ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kæŋ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kæŋ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kɛng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kæŋ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客家话[宝安腔]gen3[海陆腔]kwen3[客英字典]kwen3[台湾四县腔]kwen3[东莞腔]gen3[客语拼音字汇]gen3guen3[梅县腔]gwen3粤语gang2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3:0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93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