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蕨萁多年生草本,高26cm;须根多数,肉质。叶片长18—25cm,宽24—27cm,下部3—4回羽状,基部1对羽片最大。孢子叶自营养叶片基部以上生出,比营养叶为短;孢子囊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独蕨萁生长于海拔1800—2600m山地常绿杂木林下。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枝端产生孢子叶球,矩形,顶端尖,形如毛笔头。植株高达100厘米。地上茎单一枝不分枝,中空,有纵列的脊,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极粗糙。叶成鞘状,紧包节上,顶部及基部各有一黑圈,鞘上的齿极易脱落。喜潮湿,耐阴,常生于山坡潮湿地或疏林下。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于0摄氏度的室内越冬。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
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和台湾;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
毒性:全草有毒。小鼠腹腔注射10—20g/kg全草水煎剂后,抽搐、死亡。
毒理:民间反映有催眠作用
性味归经: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散结。用于疮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功能主治
散风热,退目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独蕨萁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马多食后引起反射机能兴奋,步行眼跄、站立困难、后肢麻痹等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但食欲和神经活动仍能维持正常,到末期才受影响。急性中毒数小时至1日即倒毙,多则2至8日。牲畜如少量长期误食则呈慢性中毒,出现消瘦、下痢等。解剖发现小脑和脊髓充血、水肿。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外感风热之目赤多泪,目生翳膜。
2,止血:用于便血,痔疮出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气虚、血虚目疾者应慎用。
临床应用
1.独蕨萁散(《证治准绳》)治目赤医翳:独蕨萁、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术、蛇蜕、黄芩。水煎服。方中独蕨萁疏风热、退目翳,为君药。
2.独蕨萁散(《仁斋直指方》)治肠风下血:独蕨萁(去节,炒)30g,木馍(炒),枳壳(制)、槐角(炒)、茯苓、荆芥各15g,上为末,每服6g,浓煎枣汤调下。方中独蕨萁疏风热,为君药。
3.(《圣济总录》)治胎动不安:独蕨萁(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9g,水1盏,入金银花3g煎服。方中独蕨萁疏风热,为君药。
贮藏:置干燥处。
9 属90多种,广布于全世界。中国有2属18种,各地均有分布。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约有12000种,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中国有S2科2600余种,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的森林环境,可以作为不同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的有毒种类不多,仅鳞毛蕨科、木贼科、凤尾科等少数种有毒,如贯众、问荆、木贼、蕨等。贯众、蕨中毒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并有肾功能损伤,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问荆、木贼中毒主要造成运动机能障碍;蕨尚有致癌作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如贯众早在2000多年前已作药用,有驱虫作用;解放后随着中国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相继又发现大批有医疗价值的种类,目前可供药用的蕨类植物已达200余种“’。此外,蕨还是一种野菜,中国南北各地有不少群众采食。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分布最为普遍的有酚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二元酚类有抗菌、止血、止咳等功效。丁酰基间苯三酚衍生物为有效的驱绦虫成分。绵马酸(filicicacid)、黄绵马酸(flavaspidicacid)、绵马素(aspidin)(1—1)和边缘绵马酚(margasipidin)等有类似于小檗碱的抗炎作用。三萜化合物有口—芒柄花醇(e—orlocerin)、里白烯(diploptene)等。此外,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在部分蕨类植物中也有分布,其分布范围仅限于小叶型蕨类,如金不(LycopodiumrratumThunb.Var.10ngepetiolatus)中的金不换碱A、B、 C(kimpkaneA,B,C),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蕨类植物中有毒成分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间苯三酚衍生物类,这类成分仅特征性的分布于鳞毛蕨科多种植物中,如绵马酸、绵马素(1—1)、白绵马素(albaspidin)等,它们除了对绦虫有强烈的毒性外,还作用于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毒动物产生胃肠炎、惊厥、昏迷,呼吸麻痹、死亡。第二类成分为双骈哌啶烷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石松科中,统称石松生物碱,如石松碱(1ycopodine)(1—9)、棒石松碱(clavatine)(1-10)、棒石松毒(clavatoxine)等。它们主要有中枢兴奋作用,动物中毒出现惊厥,通常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第三类是硫胺素酶(thiamina),可分解维生素B:,引起维生素Bl缺乏症闭。重要的含有毒种的科有:1.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9属90多种,广布于全世界。中国有2属18种,各地均有分布。‘2.鳞毛蕨科 Dryopterridaceae:约20属1,2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4属约1,000种。主要有毒的属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Adam.)。3.木贼科Epuitaceae:本科仅2属25种,广布于寒、温、热三带,为多年生蕨类檀物。中国有2属约9种。本科植物因茎表皮外壁含硅质,可作金工、木工的磨光材料。问荆属(EquitumL.)中少数种有毒性,家畜中毒较多。4.石松科,Lycopodiaceae:2属约400种。中国有1属17种,仅石松有毒。5.松叶蕨科Psilotaceae:13属约320余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约120余种,蕨1种有毒。据报道主产于欧洲和非洲的蕨Pteridiumaquilinum(L.)Kuhn.全草有毒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0:3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92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