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1-16 10:30:36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琰,最早见于楚系简帛。从玉,炎声。本义为美玉名。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琰”字。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词例句
yǎn名词形声。从玉,炎声。本义:美玉名name of a beautiful jade
琰圭:上端尖的圭
琰琰:有光泽的样子黛玄眉之琰琰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琰

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声。以冉切。

说文解字注

璧上起美色也。璧当为圭。也当为者。《周礼注》云:凡圭剡上寸半。琰圭剡半以上。又半为瑑饰。许云起美色。葢与郑意同。或当作圭剡上起美饰者。若高注淮南、颜注《司马相如传》皆云:琬琰、美玉名。此当合二字为一名。别是一物。《尚书》:玉五重。琬琰亦是一物。非周礼之二圭也。

从王。炎声。以冄切。古音第八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琰·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8

《唐韵》《韵会》以冉切,音䎦。《说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意兼声。《广韵》玉名。《韵会》琰之言炎也。光炎起也。

又圭之锐上者。《周礼·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琰圭有锋芒,为诛讨之象。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又《冬官·考工记》琰圭九寸。《注》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

又人名。详前琬字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方言集汇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jam3[客英字典]jam3[海陆丰腔]ram3[客语拼音字汇]yam2[梅县腔]jam3[宝安腔]jam3

粤语:jim5

潮州话:奄7,iam7(iām)[澄海]iang7(iāng)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索引
广韵次浊以冉切0jæm333.21
集韵次浊以冉切0iæm450.2.1
韵略以冉切1.1
增韵以冉切1.1
中原上声廉纤全清iɛm1.8
中州上声廉纤移脸切1.1
次浊以冉切oiem1.1
参考资料:

用法搭配

相关组词

翠琰、琰琰、丰琰、琬琰、贞琰、璧琰、瑶琰、崔琰清议。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0:3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92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