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娘娘

更新时间:2022-11-16 07:55:22 阅读: 评论:0

历史背景

由于峰尾地处滨海,人们长期以来主要靠“讨海”为生。在明中叶之后,当地人们如湄洲人信奉林默娘一样,推崇本地的一位海上女神——刘益娘。虽然刘益娘的影响大大不如妈祖广泛深远,但她在泉港沿海村庄普遍受到崇敬,也成为当地渔民祈求出海平安和“海路好”的保护神。泉港人常将林默娘、陈靖姑和刘益娘三女神并称,分别亲切地尊为大妈、二妈和三妈。

尊封海神

刘益娘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七。当时正是明朝中后期,宦官弄权,“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官宦豪绅搜刮民财,巧取豪夺,勒索大量财富。大量破产农民“扶老携幼,风栖露宿”,造成农村凋蔽,民生艰难。益娘生下数月便会说话,周岁就很懂事,聪颖过人。后来父母又生下三个弟弟,生活日益艰难,益娘身为长女,必须帮父母做家务,并看管三个弟弟,因此根本无法读书、识字。她七八岁时就会帮父母织作鱼网,经过几年的操作,工艺既快速又精美,成为织作渔网的能手。不少乡亲、近邻和亲朋戚友,一遇人手短缺,都争相请她帮工。每逢海面上突起狂风暴雨,益娘总会昼夜不安,通宵达旦站立海滩头,边燃起火堆边眺望茫茫大海,盼望亲人和乡亲能顺着火光早点安全返航。渔民们有口皆碑称赞这位少女聪慧贤淑。

益娘十八岁就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郭厝柳村程家,当时其夫已渡洋谋生,于是便按“公鸡娶亲”之俗完成这一人生大事。一年后的一天,即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农历九月廿二,益娘带着幼弟去夫家,路过一片甘蔗地,幼弟不懂事,大哭大闹称口渴欲吃甘蔗。益娘无法说服,想出一权宜之计。她割下一节束发的红髻绳,串起足够买一株甘蔗的两枚钱币,挂在一株甘蔗叶上,然后随手折一株甘蔗给幼弟。这时正好让蔗主撞到,见有人偷甘蔗,不问青红皂白,给了益娘重重一巴掌,并破口大骂。益娘受此大辱,当晚悬梁自缢身亡,年仅二十虚岁。

益娘含冤受辱而寻短见,惊动了峰尾一带的渔家。不少渔民从抱不平到深深怀念,都期望她能升天成“神”。一段时间后,益娘的形象在渔民口碑中逐渐高大起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高尚女神。乡亲们还为益娘妆金身塑像,放在祖厝厅堂中奉祀,并私谥“义烈”。刘姓同宗称之为“义烈姑妈”,外地非刘姓者,则称之为“峰尾姑妈”。一些善信鸠资大造“姑妈显灵”事迹,于是很快在峰尾城西门外山坡大石顶的濒海处建立起一座义烈庙。

相传明嘉靖十七年(公元一五三八年),滇南寇乱,兵部尚书毛伯温奉命征讨,因两位女神托梦授计,使王师节节胜利大功告成。后毛伯温根据梦中情景,向村民打听,得知两位女神乃湄洲林默娘和峰尾刘益娘,班师回朝时,他向嘉靖帝启奏:“南征之功,绩着女神。”龙颜大喜,御笔一挥,钦赐刘益娘为“义烈娘娘”。义烈庙今有匾联曰:“系出峰城娴内则,神偕湄岛护群生。”指的便是此事。

皇帝的加封,推动了臣民对刘益娘的崇敬。之后,两位明廷内阁大学士、泉州郡人史继偕(一五六○~一六三五)和张瑞图(?~一六四四)分别题赠“一德寿民”、“坤德孕民”的匾额,天启年间(一六二一~一六二八年),同是泉州郡人、兵部尚书郭必昌题赠“婆心济世”的匾额。峰尾姑妈刘益娘不仅从人成了“神”,而且已成为遐迩闻名、显赫无比的“护航神”、“保护神”了。随着峰尾渔运日益兴旺,人们对刘益娘的信仰与崇拜与日俱增。峰尾渔民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姑妈刘益娘的神奇故事传播到哪里,福建、台湾各地,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都建庙奉祀。台湾台北刘氏还组织“姑妈会”,尊刘益娘为“海峡第二女神”。

峰尾姑妈成“神”受人崇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明清之交,郑成功驱逐荷兰,踞台抗清,清政府为了断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联系,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这时峰尾一带居民内迁到仙游胡宅,与姑妈“神”缘完全断绝。直到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光复,清政府才同意沿海内迁居民可回原籍居住。虽然人为地隔绝几十年,但沿海居民一回原地,就重操旧业,以海为生,这时峰尾姑妈的“神”缘又重新恢复,善信的“造神”运动又在继续。

据传一八七七年中秋节风平浪静,峰尾渔民竞相出航,某船上忽有一哑吧伙夫突然声泪俱下,随后竟开口说话:“有裔孙无姑妈,有姑妈无裔孙。”船上人知是姑妈托身显灵,一齐跪下请求明示,但闻哑巴说:“船速返,有巨灾。”消息传开,乡人迅速返航,大小船只抛锚甫定,霎时风雨大作,巨浪排空。各地渔民损失惨重,唯峰尾渔民幸免大灾。而姑妈更因泄漏天机,被打入“天牢”三年,灵应全失。后请名僧超度,姑妈也因此皈依“观音佛祖”。

文革中义烈庙也同样受到浩劫,名人留下墨宝的牌匾全部被销毁,宫庙因无人管理而坍塌。直到一九八○年,侨亲和当地善信才将古庙重新修建。现义烈庙为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是义烈娘娘的生日,半月之内,远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近的如莆田、仙游、惠安和泉港境内,都有峰尾刘氏族人和信众纷纷来到峰尾义烈庙庆贺神诞,并焚香许愿。村中到处张灯结彩,连日载歌载舞,搭台演戏,形成一年一度隆重的义烈庙会。

义烈庙举办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节

泉港义烈庙

泉港义烈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圭峰半岛东北隅,海滨码头尾山浦下。这里三环海绕风光秀丽,是泉港重要的旅游景点。庙内供奉的是遐迩闻名尤人敬仰的姑妈娘娘,故又称“姑妈宫”。

泉港义烈庙位于圭峰半岛东北隅,又称“姑妈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系族人自发创建的一座小庙。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由邦元公会同族中长老士绅主持扩建,并塑姑妈金身宝像,因姑妈素明大义,秉性真烈,故正式命名义烈庙。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了镇压抗清名将郑成功,勒令沿海一带全部内迁,并烧毁各地防车营、居民住宅及祠堂庙宇,义烈庙也被付之一炬。姑妈神像随民众迁往仙游县郊尾镇湖宅村欧厝。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峰尾渔运兴旺商贸发达,群众深感姑妈的佑护之恩,又一次大兴土木重建义烈庙,六年后工程告竣,在族中耆宿缙绅的策动下,众善男信女集队前往欧厝,将姑妈金身宝像迎回峰尾。

姑妈文化交流节迎宾队1957年,惠安县文化局确认义烈庙为文物保护单位。期间义烈庙再次遭到破坏,1980年以后,峰尾乡亲与海外侨亲、港澳台族亲捐资筹款,全面修复了义烈庙,进而筑建戏台、整饰埕地,使其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义烈庙飞瞻翘脊,雕梁画栋,系硬山式屋顶,宫殿式建筑,面阔14米,进深12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正殿供奉姑妈娘娘,左殿奉祀二路元帅,右殿奉祀列位相公。姑妈娘娘,凤冠霞踱绣袍花袄,手执拂尘玉笏,慈眉善目,神态端庄。殿前有一对清乾隆时期的辉绿岩凤柱耸立左右,柱石质地坚硬又不失细腻。绕桂凤凰或仁立、或欢飞、或俯冲、或腾举,形态各异,巧夺天王。两侧原有壁柱四对,现已以石易木,墙面绘有备种签诗故事。四处布满牌匾楹联,这些历代名家真迹墨宝,弥足珍贵,诸如;一德寿民;为明穆宗年间,郡人大学士史继阶题赠;坤德孚民;为明神宗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张瑞图题赠;婆心济世;为明熹宗年间,都御史郭必昌题赠。

义烈庙现存有明清两代浮雕石刻及山门外两侧一对嘉庆年间重修时的辉绿岩透雕凤凰殿柱,浮雕各种人物,上刻有“植节明朝圭峰毓瑞,宣灵海国湄岛出身”对联。另有明代石鼓一对。正殿供奉义烈“姑妈娘娘”像。左殿奉祀二路元帅,右殿奉祀列位相公。“姑妈”刘益娘(1499—1518),原名大娘,又名乙娘,民间相传她生前贞信自守、乐于助人,经常通宵达旦站立在海边,观察天时“风势”,一旦有台风危情便点火为号,引导船舶平安返航。死后则“羽化升天”、“婆心济世”。由于她一生为沿海渔船民排扰解困、消灾御难,义举善行令沿海民众感恩戴德,故被人们尊称为“海峡第二女神”、“海国女神”而世代敬奉,明嘉靖年间,滇南寇乱,边关告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毛伯温奉命征讨。妈祖和姑妈神游至此,托梦授计,又布法援助,大军所向披靡。次年九月,班师回朝,世宗皇帝龙颜大悦,嘉奖三军将士。此时毛伯温启奏:“此战大获全胜,有赖二位女神鼎力相助”云云。皇上深受感动,钦赐林默娘为“天上圣母”,刘益娘为“姑妈娘娘”。福建沿海一带的海岛渔村及台湾,甚至远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其民间也相继成立了“姑妈会”,修建“姑妈宫”,信徒众多,终年香火旺盛,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

庙中厅有一对黑色大理石柱,浮雕凤凰、莲花等各种花鸟,两侧有2个小天井,没有出水口但是大雨倾盆也从不满溢,然雨一停,天井内无任何积水。悬挂有明代大学士史继阶所题“一德寿民”,建极殿大学士、大书法家张瑞图所题“坤德孚民”,都御史郭必昌所题“婆心济世”等匾额,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可惜“文革”中被毁,现存为莺谷先生书补。

2001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7:5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91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牙痛姑妈
下一篇:姑妈来了
标签:姑妈娘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