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大合唱谈油画创作

更新时间:2022-11-16 00:54:50 阅读: 评论:0

作者简介

叶南,生于1968年。1989年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院留学。199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

重要展览及获奖

1996年毕业创作《孤独》获俄罗斯美术研究院嘉奖,收藏于俄罗斯美术院博物馆。

1997年作品《重负》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

2000年作品《重负》参加“20世纪中国百年油画展”。

2004年作品《更上一步》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浙江美术馆收藏。

2006年作品《锔锅》参加“精神与品格现实主义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作品《放飞和平》参加“建军八十周年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作品《少男少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重要专著

《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学——叶南教学》、《俄罗斯素描技法》、《涅瓦回望——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系》、《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古典油画材料技法》。

重要收藏

2001年至2009年《召唤》组画等9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花神》等7件于俄罗斯阿尔米塔什博物馆临摹的古典大师的原作复制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至2009年协助詹建俊先生承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油画《黄河大合唱》,该作品由国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文摘

听说能做詹建俊先生的助手,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油画《黄河大合唱》时,我很是兴奋:一是有机会很好地向老先生学习和请教,二是《黄河大合唱》这个题目本身对我很有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单纯描绘历史事件的题目,而是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雄浑而浪漫的选题,给作者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第一次拜访詹建俊先生,询问詹先生对于《黄河大合唱》这张作品的创作构思和创作要求时,他只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要大气磅礴,画出黄河气势,画出民族精神,画出一张配得上这首交响乐的作品,并让我先画两张稿子试试。重新买来《黄河大合唱》光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使我激动不已,又想起詹先生这句话当时真是过瘾。《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第一交响合唱乐曲,要配得上它,这是詹先生对这幅作品的希望与要求。那次当我临出门时詹先生低头看着我笑着开玩笑说:“一个女画家要参与一张历史大作了!”我想我不仅是女画家,而且是个小个子女画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组参与的作者中,除夫妻合作外,再没有女画家参与了,大概很难有画家愿意选择女画家做助手,这里我很感谢詹先生给我这个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来。

在创作之初,我问詹先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构想,詹先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要有历史性,因为它是百张历史画作品之一,同时乐曲又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二要有民族性,因为乐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其三要有浪漫性,因为它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所以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目标有了,但如何表现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冼星海本人并没去过黄河壶口,是读了光未然的长诗,激起了冼星海这位敏锐的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仅仅用了六天,就基本谱就了这首鼓舞亿万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乐章。乐曲很长,共八个乐章,即使八个乐章不用全部表现,它的主要内容也涵盖以下三大部分:一、颂扬黄河,彰显民族精神;二、表现日本侵略后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生活;三、全民团结,奋勇抗日。通过研究我有了初步的想法,既要表现《黄河大合唱》音乐的精神,又要反映歌词的时代内涵,同时还要突出以冼星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英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

大的想法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实构图。开始我一股脑画了一个小稿,将冼星海、逃亡和苦难中的民众以及抗争的中国军民用壁画式的超时空的手法共同组合在黄河水之中。可这种一锅粥似的构图凌乱无序,各种内容相互抵消,很难突出重点。正在苦恼时,孙韬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你习惯用三联画构图,为何不将内容分开?”这句话一下启发了我,很快我就画了一套三联画草稿。孙韬看后高兴地说:“这种构图既是你的长项,更能发挥詹先生的优势,詹先生最擅长表现这种简单明了的纪念碑构图。”果然,詹先生看后虽然对具体构图提出了许多意见,但对三联画的构思一下子就认可了。以后通过和詹先生对内容的共同研究,在先生对构图的指导下,通过十数遍稿子的修改,最终确定了今天的三联画方案。

三联画的左右两边用两幅对等的长型构图来表现乐曲的内容部分。右图表现的主题是《流亡》,用一条大船上流离失所的人民表现乐曲中《黄河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黄河船夫曲》等乐章的基本内容,讲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贴切地表现了《黄河谣》中这段诗词:“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此画的中心部分是位抱孩子的悲伤的妇女,她取材自乐曲《黄河怨》的内容,悲伤的面容暗示着她的不幸命运,这样一位美丽弱小的女性在侵略者面前可能受过身体的摧残和蹂躏,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面对怀中的幼子,使她对生命的选择变得如此艰难。在画面左边描绘了多个肖像,想通过他们表现人们面对侵略者不愿屈服的精神,而中间几个强健的男性,是《河边对口曲》中两位虽在逃亡,却随时准备抗争的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写照。在船的中部有两组六位正披荆斩棘、奋力划桨的船夫,他们代表的是《黄河船夫曲》中的船夫们,通过他们与黄河巨浪搏斗的顽强精神来象征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和必胜信心,正像歌词中写的“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目录

前言

《黄河大合唱》创作随笔

《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

画稿阶段

画布阶段

《黄河大合唱》从素材到表现

《流亡》中的人物

《抗争》中的人物

《奋起》中的冼星海

黄河水

詹建俊谈创作

画家作品赏析

詹建俊作品

叶南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0:5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9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