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小姐的午夜》的文字有一种恋人絮语般的亲和力,无论是读书、听音乐,还是看电影,她都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品头论足,而更像是一个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她和他们一起欢爱一道悲伤,然后用语言将那些碎片般的光阴恰如其分地镶嵌在时光现场。这些精灵一般的文字,为我们平庸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天使之光。
天蝎座。生于武汉古老长街。喜欢宅在—个缀满小说、音乐、电影的秘密花园。专栏作家。有小说结集。现居北京。
林白(著名作家):
董菁的随笔,关于电影、音乐、文学与城市,文字轻盈而富于才情,有很好的感性和奇思妙想,爽目、悦耳,适合喜欢文艺的年轻人阅读。樊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喜欢听音乐,喜欢看电影,喜欢读小说,是当今无数青少年的时尚。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电影和小说?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音乐、电影、小说作品?董菁的这本书可以告诉您其中的秘密。张执浩(著名诗人):
董菁的文字有一种恋人絮语般的亲和力,无论是读书、听音乐,还是看电影,她都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品头论足,而更像是一个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她和他们一起欢爱一道悲伤,然后用语言将那些碎片般的光阴恰如其分地镶嵌在时光现场。这些精灵一般的文字,为我们平庸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天使之光。
序:董菁和她的电影世界
巴黎小姐的午夜
那些玛莲娜教给我们的
别样的晚秋
谁是你今生唯一的朗读者
盗梦音魂
蓝
黑蝶漫舞
被荒野感动
芭比的诱惑
巴黎小姐的午夜
美丽如老猫
城市·心事独白
白衣飘飘的年代
桃姐在你身边
爱如风尘
《色戒》这道晚茶
白衣飘飘的年代
生命,是那场阿根廷之旅
初恋像冰一样化掉了
致敬,我们的11岁
你是春娇,他是志明
她和她的故事
美丽人生
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
看岩井的下午
《看电影》VS《电影世界》
书屋电影梦
文艺青年的宠物物语
天使在我们身边
看不见的卡尔维诺和那些城市
那一片轻轻晃荡的海
男孩周杰伦和那些电影
另一种活法
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
淘碟记
那些花儿,那些声音
只爱陌生人
如果你不爱糖果
北京微闻
星外来客
我的台北
呐喊
暮色,新月
音乐的姿态
黑暗之光
那些花儿,那些声音
后记
还是这座城市。还是这扇窗口。窗外,飞鸟不变。建筑依旧。夜声如昔。小孩子们长大了,又来了一拨小孩子。楼下闲谈的妇人也不变。这个世界,永恒着的是那么美丽。也是那么残酷。这个世界,变化着的是那么勇敢,也是那么温暖。
前些天,从北京返汉,爸爸照例去机场接我。我又开口说起了武汉话。回到家,妈妈准备了清香的米粥。我的小房间,像只猫咪安静地看着我。眯缝着眼,随后.懒懒地打了个哈欠。
几年前,当这只猫咪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与它为伴。还是这座城市。还是这扇窗口。我和猫咪都饿了,就吞下一些书,一些碟片。猫咪睡着了,我就揉揉它的肚子,帮助它消化。
于是,我在这扇窗前,点着灯光,写下这些文字。有时下着雨,就像此刻的窗外。
在那些没有未来的日子里,猫咪是我唯一的朋友。这问房问。它就是我的朋友,我的男友,我的闺蜜。我不寂寞,况且,还有我的书,影碟。我们日夜厮守。相互慰藉。
如果我注定是一只蝴蝶,那么在破茧成蝶之前,会有一段被包裹在蛹中挣扎蜕变的时光。在那一只小小的蛹中,我就是自己的王。我开通了博客。2007年的7月,我有了自己的博客。我对自己说,里面的每一篇博文,都是一篇自己的作品。
写作,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呐喊和抵抗。在每一个深夜,也是在这扇窗前,我一个人写着。快乐而富足。兴奋而骄傲。我将文章发表到网上,然后不时点击刷新,看到那个数字慢慢变大,幸福无比。我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导自演,自己搭建舞台为自己颁奖。星光熠熠。
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代表我,与这个世界交谈。然后,这些文章开始发表在北京、珠海等地的报刊上。然后,《中国文艺家》与《大武汉》杂志为我开设了电影随笔专栏。直到今天,“菁点电影”专栏仍然在我的家乡继续生长。
现在,这些文字又要集结出版,与更多的读者见面了。在此,我要谢谢武汉大学出版社,谢谢父亲母亲。谢谢我的先生任杰,谢谢你给了我破茧成蝶的那片森林。
我爱你们。
董菁 2013年5月16日于汉口
十五年前,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问董菁:你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董菁答:我没有构思!顿时语惊四座!
从此以后,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而事实上她只不过是说了一句真话而已。在中国,很多场合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十五年后,时过境迁.她定居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不变的是她的写作方式依旧不必构思,依旧随感而发。
她经常周末一个人从北京飞回武汉去淘碟。她可以把“动机不纯”的中国电影骂得狗血喷头。取名“烂片”。面对影片,她时常泪流满面,为电影大胆表现出人性的真实而感动;时而拍手叫绝,为导演别致的表达和电影的独特折服,然后,愉快认真地写一篇文章。
做个电影导演是她儿时的梦想。我还听她父亲讲起过,她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和父母争吵闹着要退学,只是因为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
如今,她没有如愿成为导演,而成了一位年轻的作家。但电影依旧是她心中的梦想。我不能说她是一个为电影和文学而生的人,但我可以确信她是一个可以为了电影和文学的梦想奋斗一生的人。
董菁我是了解的,想想从2010年相识到今天已有三个年头。这三年中,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辛酸、有无奈也有欢乐,这一切回忆起来又都是幸福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当代电影了解不多的人来说,进入她的精神世界,如同演绎了一部浪漫的电影,因为我们都记得那棵美丽的山楂树。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大多有看露天电影的经历。记得儿时在河北的农村,每逢节日,在村子中间的马路上,或者晒小麦的广场上,都会架起放电影的幕布,至今我依然记得,那皱皱的幕布两侧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乡亲们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吵闹声与电影开始前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声混杂在一起,那真是一个独特的景观。在一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能看一场电影真是一种幸福,每每回忆起我的童年,露天电影院的场景历历在目。一直到今天,我还怀念那个物质贫乏且情感朴素的年代。
董菁和我是同龄人,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我们有着相同的历史记忆。不同的是她出生在长江之滨,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家庭,从小在书堆里长大,对绘画和音乐也有涉猎,当然文学于她自然如近水楼台,而对于电影的热爱我想更多的是性格使然吧。
如今,看电影是她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每每有新片上映,就一定会第一时间去看。她和电影如同谈了一场永不结束的恋爱。而每次和她一起观影的过程,我却成了旁观者。我习惯坐在她的左边,是因为她喜欢坐在我的右边,这只是习惯。
因为承担着两份杂志的电影评论专栏,每个月的观影和撰稿是董菁必不可少的工作,影评创作她是一点也不会马虎的,选题极为挑剔,只有当电影结束后泪流满面,或拍案叫绝,这部电影才可以成为她创作的题材。因为我知道,影评是她心灵的文字。在看过的电影中,她更青睐小众的文艺片。与电影的投入和演员的人气无关,她说那样的电影更真实。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脱俗的人,因为自从事文学创作那一天开始,她就表现出了一种对迎合市场、取悦大众的世俗文学的不屑,和对一些为金钱所收买无职业底线作家的鄙视。对于董菁的影评。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评论方式还是思想观点的表述,都是有其独特性格的。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的社会中会略显不合时宜。
对于影片的评论方式,她不同于一般的评论家对作品进行影片结构、导演技巧、演员表现、剧情设置的阐述与剖析。她的影评更像一篇精致的散文,更像一部充满寓意的小说。她并不注重对于原影片故事情节的复述,也不会直接用说明性的文字一一剖析,而是在原影片的基础之上对原著重新解读,将自我的审美、意识、观念渗透其中,进行艺术的二度创作。原有剧情只会成为她思想表达的一个线索,过后你会深深感觉到她的情感、观点、思想在文章中若隐若现。我一直都推崇意象评论,且固执地认为好的艺术评论一定是感性的。用艺术的方式评判艺术是否更准确呢?我不知道。对于艺术作品,我坚信没有最好的技巧,只有最合适的表达。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表现形式,最好的形式一定是带有艺术家的DNA。语言朴素,情感充沛,是最好的表达。
我欣赏董菁对于文学的真诚,更欣赏她在任何电影作品面前不卑不亢的姿态,即使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也绝不会因为获奖的原因而一味恭维,也不会因为权威评论家的推崇而顺情美言。更多时候,她是用细腻而犀利的言语阐释着自己的观点和不同的解读。而这一切又源于独立的思考。
艺术家注定是孤独的,甚至带有淡淡的忧伤。我欣赏这样的态度,因为真正的艺术是要用生命去体验的。
有人说她是一个“单纯”的人,我一直为这样的评价羡慕不已。因为在我看来,从事艺术创造需要“单纯”,艺术作品往往因为“单纯”而有力量,艺术家也因为“单纯”而变得可爱、可敬,在今天这样一个世俗化、市场化泛滥的时代,能够保持一份高贵的“单纯”,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境界。在中国人精神和自我意识集体迷失的时候,能够遵循内心的声音,做心灵的主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董菁的散文集即将付梓,我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这本书不仅包含了近年来她对电影艺术的思考,还包括她对音乐、文化、城市、电视等领域的独特感悟。对于董菁来说,这应该是她文学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回首望去曾经有过的挫折、痛苦、困惑与孤独,都是你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巨大财富。你的作品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
春天到了,小区里竹林边的那棵玉兰花已经盛开.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癸巳年草长莺飞时节于京东燕郊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0:0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9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