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宇工学院,省属民办本科院校

更新时间:2022-11-15 23:46:04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山东华宇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

德州华宇学校

2002年,创建德州华宇学校。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专科层次的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

2004年始建实训中心,升格本科院校后,于2016年8月更名为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直属的教学单位。主要承担我校全部工科专业的《金工实习》课程和部分机械制造及机电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

2008年11月,学院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8年12月,学院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新评估方案山东省首家试点院校,高质量通过评估。

2009年6月,学院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任务。

新增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电子工艺与管理四个专业自2009年可以开始招生。

2010年,《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列为2009-2010年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同年,学院申报的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2009年度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

2011年12月我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

2012年,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荣获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1月,由学院常务副院长梁玉国副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级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专家组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水平,建议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山东华宇工学院

2014年5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山东华宇工学院,同时撤销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山东华宇工学院

首批设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

2015年3月13日,增设车辆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普通本科专业。

2015年3月17日,“中关村(德州)创业学院”落户山东华宇工学院。

2015年5月,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个专业入选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2015年11月12日,山东华宇工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2016年,增设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工程造价、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共5个普通本科专业。

2016年3月,数字媒体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入选山东省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2016年7月,学校4项课题获批2016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

2016年11月27日,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有320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面上项目219项,重点项目95项,重大项目6项。

2017年12月,学院获批一项2017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

2017年4月,增设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艺术等五个普通本科新专业。

2017年5月,学校3项项目获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立项。

2017年6月,获批9项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其中有经费资助的A类项目3项,自筹经费B类项目6项。

2017年7月,德州市科技局发文批准建设“德州市智能物流装备重点实验室”。

2017年9月,学校15个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2017年10月,获批一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部分)“山东省西北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云物流”模式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2018年3月,增设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产品设计、商务英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6个普通本科专业。

2018年5月,“德州市现代服务业软科学研究基地”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两个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顺利获得批准。

2018年6月15日,增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字媒体技术5个普通本科专业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2018年7月,学院8项项目获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立项。

2018年8月,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项目”获批。建成184个实验实训室和6大实训中心。

2018年9月,学院19个项目喜获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学院图书馆、设计与艺术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德州市第七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截至2018年,学院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23个、普通专科招生专业33个,涵盖了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四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中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专科专业中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和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依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专业的洁净空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研发平台。

2019年,增设财务管理、环境设计、机器人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同年,汽车工程学院申报的“德州市电动汽车动力控制与调试重点实验室”与电气工程学院申报的“德州市微电网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

2019年5月,学校3项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2019年7月,专业设置的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个普通本科专业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2019年9月,学校批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科技攻关)项目。

同年,学校3项项目获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和山东省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立项;4项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1项项目获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1项课题获2019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

2019年12月,学校获批7项2019年度德州市市级研发计划项目。

截至2019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27个、普通专科招生专业32个,涵盖了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四大学科门类,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能源与环境、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八大专业群。学校现已建成省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职专业3个和省级高职品牌专业群1个。

2020年3月,学校新增三个新工科本科专业,分别是智能制造工程、软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

2020年4月,学校获批1项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2020年5月,增设机械电子工程、工程造价、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和网络工程5个本科专业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2020年6月3日,《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简称“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2020年6月26日,学校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申报的“德州市高效热泵空调设备及系统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

2021年12月,“德州市公共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德州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两个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山东华宇工学院揭牌成立。

2021年12月,山东华宇工学院与德州市博物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022年6月2日,山东华宇工学院与共青团乐陵市委校地共建暨“青鸟计划冲刺毕业季”校企对接洽谈签约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1个教学单位,开设30个本科专业和15个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车辆工程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程造价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程管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物流工程
工业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商务英语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设计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专科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
制冷与空调技术
建设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会计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
通信技术
软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设计与艺术学院影视动画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6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师478人,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教师22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 

全国优秀教师:李伟

山东省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山东省民办高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1个,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3个。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

山东省民办高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机电专业群

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大数据与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 

2021年11月2日,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二批支持高校公示名单。 

截至2021年3月,升本以来,学校376名学生获得学科和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268名学生获学科和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

山东华宇工学院学校定位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

学校类型定位:应用型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

人才类型定位: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体,以管理学和艺术学为两翼,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根植德州,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山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学生满意,教工自豪,政府重视,社会尊敬,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升本以来,学校校企共建国家级中央空调设备检测中心1个,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

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洁净空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兰剑工业4.0智能物流装备实验室、微电网与智能控制实验室  等

科研成就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1项,市厅级项目227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74篇、师生授权专利466项;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市厅级各类奖项157项。

2019年山东华宇工学院学术成果获奖统计
产业集聚: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升级的支撑点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研究类)刘红梅、杨万春市级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鲁西北运河乡村文化生态重构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研究类)胡建华、周延飞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服务德州产业发展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秋华、王桂波、张艳平、张 华、门福殿、王广瑞市级二等奖科研处
农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德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管程程、于维同、王桂荣、李 娟、王燕红、王生叶、王艳虎市级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新时代德州市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 琦、张新刚、闫佩玉、秦秋玲、高 博、赵崇阳、王 敏市级二等奖基础教学部
德州市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杨 义、任金娜、孔建华、雷海峰、梁玉国、张之博市级二等奖人事处
德州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提质增效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郑冬冬、李秋华、张 梅、刘 永、张 冰、胡俊海市级三等奖科研处
德州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张 华、李秋华、胡俊海、门福殿、刘 永、郑冬冬市级三等奖科研处
德州市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孟 艳、刘 永、郑冬冬、李 娜、胡俊海、赵倩倩、樊德兵市级三等奖科研处
全域旅游视阈下德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贾亚力、凌 利、白 林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扩大优质和多样的教育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民办高等教育为视角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韩丽杰、吕会敏、齐红娜、吕 静、李 永市级三等奖机械工程学院
德州市智能农机装备应用与发展调查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孟凡召、陈福德、谭德宁、吕 静、郑明辉、万志远、吴金龙、市级三等奖机械工程学院
加强德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调研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东盈、麻耀华、吴先雷、霍 晨、杨 静市级三等奖电气工程学院
德州市职业教育与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郭 云、王 平、刘甲洪、赵 静、马 燕市级三等奖电气工程学院
德州市大数据和建筑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杨延茹、徐希鹏、张甜甜、孙金萍、黄贤明、李凤珍、蔡 民市级三等奖建筑工程学院
德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宋春花、市级三等奖建筑工程学院
互联网最新技术应用给德州舆论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相关建议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张 凯、李 清、吴 迪、闫 鹏、柴 娜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德州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对接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海龙、刘光晓、周延飞、胡建华、李洪涛、李 妍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补齐制约德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德州文化产业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程庆涛、李秋萍、刘 海、孔建华、季献涛、杜娟红、李鹏宇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VR视角下德州地方文献平台模式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贺 莹、闫艺康、周延飞、李 清、吴 迪、杨福政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德州科技专利情况调研与计量分析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孔德霞、姚志强、相 培、王承志、张建芳市级三等奖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德州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对接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魏代礼、方玉娟、魏东坡、吴 云、王淑芳、尹文荣、毛 静市级三等奖汽车工程学院
德州作为传统粮食产区发展现代农业有效路径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郑玉娟、张亚东、刘 媛、郝萍萍、高洪坤市级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德州传统产业之现代物流转型、提质增效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郝萍萍、郑玉娟、刘 媛、高洪坤、孙 健市级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文创旅游推动德州市乡村振兴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刘 媛、郑玉娟、郝萍萍、高洪坤、王庆岳市级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德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路径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张亚东、郑玉娟、任焕海、刘秀丽、孙文静市级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对接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赵 静、纪素芝、戴 明、张开涛、张 文、李 娟、武慧芳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凌 利、于维同、贾亚力、寻小荣、胡 月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吕建梅、魏正涛、陈建强、朱瑞静、徐联云、兰飞雁、姜 云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321”对接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梁 伟、于维同、贾亚力、陈丽娴、张如意、杨万春、闫东明、冯磊鑫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6+6”产业体系下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桂荣、于维同、管程程、魏正涛、张秀秀、王燕红、高 湘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企业共享经济与共创价值现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孙成卫、王 钢、赵玉娥、王雅平、王亚茹、苏慧敏、王 琦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721”人才培养模式下德州应用型本科高校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陈丽娴、管程程、张如意、魏正涛、梁 伟、李 娟、何文鹏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问题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芳芳、张文法、潘成静、徐慧卿、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高校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徐慧卿、张文法、李芳芳、潘成静、马 越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海频、闵凡萍、生俊青、郝兴霞 陈建强、苏慧敏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互联网+背景下德州市乡村振兴创新型金融服务机制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生俊青、李海频、郝兴霞、闵凡萍、殷 鑫、杨 珂、陈成美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发群、吕建梅、兰飞雁、刘红梅、徐淑娴、姜 云、陈建强、靖雨澄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郝 红、陈 岩、赵 薇、庞克兵、高忠悦、刘 旭、李 冉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与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市城镇信息化进程中城乡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兰飞雁、姜 云、于维同、吕建梅、刘红梅、高丽新、王 云市级三等奖经济管理学院
德州新能源成组布局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解振平、李丽欣、付美芹市级三等奖基础教学部
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丽欣、解振平、王雪飞、史金玉、李 琦市级三等奖基础教学部
德州市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吴延红、申立平、李丽欣、闫佩玉、宋娟娟、程秀丽、付宗峰、时永峰市级三等奖基础教学部
乡村振兴战略下德州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春艳、史振忠、张新刚、孙宗魁、王 静、徐爱红市级三等奖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 佳、冯鹏跃、黄玉艳、李 李、刘 燕、姜立平市级三等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德州书院的文化功能定位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张 博、孙宗魁、王 静、赵 统市级三等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及身心健康教育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雪芹、张新刚、孙宗魁、邵宝文、王春艳、谷丽君市级三等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层对接”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德州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邵宝文、王 丽、李 锋、张海燕、李 李、赵俊红、杜仁霞市级三等奖创新创业学院
德州大学生回乡创业意愿调查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 锋、凌 利、李晓菲、张 帆、刘亚赛、解婷婷市级三等奖创新创业学院
加强德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调研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张依娜、孔建华、高晓川、张 冰、孙 利市级三等奖人事处
德州义务教育加快向“优质均衡”迈进问题及对策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孙 利、孔建华、张 静、张晓明、张 冰、高晓川、张依娜市级三等奖人事处
德州市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于 玲、雷海峰、孔建华、张 静、陈庆雨市级三等奖人事处
德州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对策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栗新燕、邓晓雯、王利民、张文悦市级三等奖学生工作处
德州革命文物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李孟甲、王利民、谢近磊、张文悦市级三等奖学生工作处
德州大学生“稳就业”研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王艳云、胡俊海、段 刚、王桂波、张 慧、李 超市级三等奖就业指导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州经济开发区地方文献平台建设与利用探究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傅永梅、贺红岩、陈 锐、陈晓雪、吴晓琨、付正广、李金鉴市级三等奖图书馆
乡村振兴视域下德州大学生回乡村创业路径调研德州市第3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研究类)刘光晓、霍靖靖、王桂波、薛金燕、孙宗魁、梁梦雨市级三等奖设计与艺术学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2万册,中文电子图书130万册,外文电子图书500种,中外文纸质期刊550种,中外文报纸65种,中文数字期刊87万册,外文数字期刊23万册;另有音像光盘资料2万余盘;购置了同方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博士论文库、维普中文期刊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中科考试库、超星移动图书馆、汇雅书世界等21个数据库。2010年5月,学院图书馆正式加入了CALIS,成为其会员馆,实现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学术交流

学院交流

2006年6月,烟台南山学院院长隋淑英、副院长罗振明等一行来学院参观考察;7月,青岛科技大学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以上学位。2007年1月,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到学院参观学习;3月,河北大学调研组在全国人大办公厅新闻局、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蔚立臻、副主任夏荣恩、王卫东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学院参观考察;12月,学院领导赴威海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

山东华宇工学院还先后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校互相学习考察。

2009年学院与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来校学习考察,进行经验交流。2010年2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文汉琛、副院长兰青、学生处处长兼招办主任刘同雨、办公室主任宋宪立来学院学习交流;11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守安教授、副院长王元军教授、博士杨志恒先生莅临校院参观交流指导。

2011年4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信息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牟清举一行16人来学院参观考察学习。2013年9月,学校主要负责人赴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考察学习,进行了深层次交流。2014年由学院部门负责赴西安西京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4所民办本科高校考察学习。2016年11月“十三五”期间,赴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西安翻译学院考察学习,且考察组又专程到长安大学、三江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进行了参观学习;12月,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祥云对山东华宇工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开展合作交流。

2018年5月,中北大学校长沈兴全一行,在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学院参观考察;11月,学校共计18人的考察团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参观学习党建工作。2019年3月,学校领导和老师及其相关人员等一行人赴四川大学考察学习;5月,临沂大学李喆书记一行来学院进行深入交流。

对外交流

2006年11月,澳大利亚国际南澳大学来学校进行友好商讨合作办学事宜。2010年4月,德国人力资源专家泽德·维恩沃德先生来学校作报告,并肯定了学院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2016年12月,韩国草堂大学国际交流教育院院长任振镐、副院长崔志琪来考察访问。对学院的校园环境、实验实训条件给予了充分肯定。双方就合作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友好协商。

2018年10月29日,哥斯达黎加国家技术研究中心(CENET)董事长阿科斯塔(ArturoAcostaMora)先生、院长卡曼诺(DouglasCaamañoQuirós)先生和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秘书长助理兼会员与国际部主任张瑞杰先生一行4人参观了校园和学校科研实验中心,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校园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校企合作

学校与中国重汽集团双方多次进行校企合作交流。2006年8月,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跃等一行六人来学院进行交流合作。2007年4月,学院经管系到山东德州资通国际物流参观学习。2009年6月,中国台湾精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永诚、产销执行长简永杉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境外招商局副局长王振庭的陪同下来学院参观访问,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2011年6月学院与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双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2014年3月,学院组织61名教职工赴亚太集团、德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

2015年8月美国星腾科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马振翼一行5人在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工委副主任赵明国的陪同下参观考察,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2018年4月校院召开校企合作恳谈会,与百练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共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与山东贝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虚拟现实方向)。2019年5月德州市财金投资有限公司领导一行来学院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10月,山东华宇工学院分别与四家企业签订横向项目研究。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外围为中英文对照的学校校名。山东华宇工学院

精神文化

办学宗旨:培育英才、振兴中华、回馈社会、造福桑梓。

愿景:建百年华宇,创特色名校。

使命: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和技术。

发展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特色制胜。

核心理念:因思想而升华,以务实行寰宇。

校风:严谨、务实、至善、创新

教风:用心灵教书,以大爱育人

学风:勤奋、扎实、诚信、坚毅

育人理念:以生为本、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1336”人才培养思路:1个目标,3个体系,3种品质,6种能力。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山东华宇工学院学生会,前身为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组建于2003年,是全校性学生自治组织,依靠全体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反映学生意愿、沟通学校、联系社会,是学院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

山东华宇工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院团委的直接指导下,管理社团工作、服务社团发展的学生组织。旗下管辖着涵盖文学学术类、公益类、学术类、体育类四大类社团,是功能丰富、类型兼备的学生社团组织。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品牌学校”、“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交通

学校位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方便快捷,在德州火车站或德州汽车总站乘坐2路、102路、112路公交车到山东华宇工学院站下车即到,在德州东站乘坐112路公交车到山东华宇工学院站下车即到。在德州万达广场乘坐36路公交车到华晨驾校站下车即到。

A地址: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大学东路968号附近

B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康博大道(东门)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23:4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9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