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教材晚清时代,广州流行一本叫“鬼话”的小册子,其中用“曼”代替“man”的发音、“today”注为“土地”。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评价这些小册子注记的英语“发音很糟糕”。这类中国最早的英语教材就被称为鬼话教材。
1840年到1895年,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
第三阶段则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这一时期开始引入一些原版英语教科书。
鬼话教材“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一本印有“咸丰”字样的英语教材中,这些“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分别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让不少人惊呼“原来大家都是这样学英语的。”
这两行无法凑出意思的文字,其实是晚清时代的英文音标。这本来自成都的民众尧先生所收藏的书,上面印有咸丰10年字样的英语教材,根据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书籍的印刷、字体和内容,可能是属于清朝晚期的英语书,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
大约在2009年前,尧先生从重庆的旧书市场淘回一堆旧书,其中一本没有封面的繁体字书籍引起他的关注,而“繁体字”下面竟还有英语字母。
这本书共有40、50页,从左往右翻,起始的页里还有“咸丰十年”的字样;开篇“英话注释目录”后标注着“地理门”、“君臣门”、“师友门”、“宫署门”、“五金门”等门类,在书中,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
书中的例句还有像是“减一半就是了”英文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汉字音标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
在看过书籍的照片后,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彭老师表示,应该是清朝晚期的书,不过具体时间无法判断。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专家也表示,根据书籍照片,从外观和内容上推断这应该是属于清朝的书,不过因为没有接触到纸张和实物,所以还不能判断这本书是善本还是后来复制的。“清朝时期已经陆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据专家介绍,善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如果是善本,那么这本书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精通语言学的四川大学教授雷汉卿认为,这种汉字注音主要还是出现在不太正规的教材中,教的人会在声调上进行指导,而教材的汉字主要还是给初学者的提示。他甚至推断,因为定都北京的原因,当时的标准话应该接近北京话读音,从一些溥仪讲话的录像也能得知,读音差别不算大。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5:4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7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