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乡北边,距离村委会7.00 公里,距离乡23.00公里。国土面积4.23平方公里,海拔1,580.00米,年平均气温22.00 ℃,年降水量600.00毫米,适宜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有耕地338.25亩,其中人均耕地1.85亩;有林地2,45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0户,有乡村人口182人,以彝族为主,其中男性94人,女性88人。其中农业人口182人,劳动力1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尽可能地解决移动通信、信息传播完善建立互联网、建立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村组支通网,做到天晴下雨都能把农副产品运到集市交易,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而努力。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38.25亩(其中:田138.97亩,地199.28亩),人均耕地1.85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450.00亩,其中水面面积30.00亩,其中养殖面积30.00亩;荒山荒地3,409.75亩,其他面积121.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柑桔等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00万,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3.9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8万元,占总收入的50 %;畜牧业收入29.3万元,占总收入的 47.6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9头,肉牛15头,肉羊25头);渔业收入0.38万元,占总收入的6.0 %;第二、三产业收入0.10万元,占总收入的0.2%。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0元,农民收入以玉米等为主。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86.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10,000.00元(人均54.9元),一事一议筹劳100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30万元,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3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制,定期开展村务要以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50户通自来水,不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西家黑村质未达标情况。有5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32%和16%)。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8辆,摩托车20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户。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7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3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6 %。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7.0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
该村现有农户50户,共乡村人口182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88人。其中农业人口182人,劳动力12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7.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3.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西家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建十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2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9人,中学生12人。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86.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100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30万元,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3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0人。团员2人。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由于本村自然条件限制,集体经济薄弱,给实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问题。2、道路交通设施落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群众增收致富任重道远。3、通信闭塞,内外信息传播不及时,政策精神传递慢,市场经济把握不住,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发展落后等问题。。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尽可能地解决移动通信、信息传播完善建立互联网、建立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村组支通网,做到天晴下雨都能把农副产品运到集市交易,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而努力。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5:0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5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