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弹道导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发的导弹

更新时间:2022-11-15 03:51:25 阅读: 评论:0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59年,中国国防部五院在仿制1059导弹(东风-1弹道导弹)的同时开始自行设计研制战略地地中程导弹。研制过程中发现近程与中程导弹这两个型号跨度很大,认为在这两个型号之间应有一个过渡型号。为此,1960年3月7日,正式决定进行中近程导弹的研制,并命名为东风-2,射程定为1200公里。由于苏联于1960年撤走其技术援助,东风-2导弹的发展遇到严重困难。

建造沿革

东风-2(DF-2)1960年8月,国防部五院确定了东风-2的设计要在P-2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思路。

1962年3月21日,东风-2于酒泉基地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发射几秒钟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不久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失控;69秒后,导弹毁于发射台前68米处。

1962年5月至6月,召开了9次故障分析会议,提出了动力装置的可靠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弹体的强度及增加安全自毁装置等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了在总体方面的改进,即:将仪器舱移到酒精箱与液氧箱之间;液氧箱改用强度更高的材料;动力装置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发动机推力定为40.5吨,射程为960公里。

东风-2型安装核弹头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2进行试飞,获得成功。7月至10月,连续进行7次发射试验成功。11月10日,国防部五院确定了东风二号增程方案,命名为东风-2A。

1965年2月,在原定方案基础上,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比冲,增加液氧自动补给装置,减轻结构重量,要采用全惯性制导系统提高东风-2A的射程,改善作战使用性能,将发动机推力提高到45.5吨,验收推力提高到47.5吨。

1965年11月13日,东风-2A进行了首次试飞,取得成功,之后进行了10余次的飞行试验,表明该型号导弹已可作为一种实战武器批量生产。

1966年10月27日,东风-2A导弹携带当量1.2万吨的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击中800公里以外的罗布泊的目标,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服役历程

1968年,东风-2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1983年,东风-2型弹道导弹退役,其后续型号为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

技术特点

东风-2弹道导弹东风-2弹道导弹在东风-1导弹的基础上,主要改进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液氧箱改为单层结构;尾段 由收敛锥形改成圆柱形的铝合金结构。尾部装有4个三角形尾翼,起飞重量29.8吨,发动机推力45.5吨,工作时间125秒。

性能数据

弹体参数
弹长20.9米
弹径1.65米
弹重29.8吨
战斗部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1枚重1290公斤的2万吨级当量核弹头(DF-2A)
导弹射程1300千米(东风-2)1500千米(东风-2A)
命中精度CEP1500米~3000米 
制导方式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
动力装置单机液体燃料发动机,单级过氧化氢+酒精液体燃料
发射方式陆基道路机动

总体评价

东风-2A东风-2弹道导弹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制和正式装备以及实战部署的弹道导弹,其射程可覆盖日本全境和苏联(俄罗斯)远东地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能够独立研制高技术水平的战略级武器,首次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弹道导弹以及由本土攻击敌方的远程打击能力。

2009年电影《钱学森》中出现有东风-2弹道导弹1962年首次发射失败以及1966年东风-2A型弹道导弹装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画面。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3:5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5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