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忠”论

更新时间:2022-11-15 02:05:15 阅读: 评论: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官德忠论》指出官德是融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为一体的特殊道德形态。为官者处在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掌握着使用、支配或分配公共资源的权力,其一举一动都起着道德示范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丽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委党校、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超星学术视频兼职教授。在《中国行政管理》《新视野》《宏观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独立及参编著作十部,参与并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十六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绩效管理、社会保障、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我国古代官德思想概述

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一)以德治国,甘于饴蜜,固于胶漆

(二)上立德而下服其化

二、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二)不可一毫妄取于民

(三)天子无心,以百姓为心

三、廉,政之本也

(一)防欲于危微

(二)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

(三)廉平之德,吏之宝

(四)廉,居官者分内事

(五)吏畏吾廉,民服吾公

(六)贪欲二字,坏尽世间之人

四、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一)行六正,除六邪

(二)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

(三)修身养性的清言

五、勤,职分之当然

(一)《牧民忠告》:自省、戒贪、心诚爱民

(二)《吏学指南》:尚廉尚勤尚能之“吏员三尚”

(三)帝王对臣子的告诫

(四)州县官吏的品德修养

第二章“忠”官德的历史演变

一、广义的“忠”官德

(一)兴利于民

(二)忠于国家

(三)忠于职守

(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五)忠信之道

二、狭义的忠君观念

(一)韩非子的忠君观念

(二)《吕氏春秋》的至忠

(三)君为臣纲

(四)以死报君

(五)忠君与忠于国家、民族的矛盾

三、《忠经》对官德的规范

(一)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二)惟君以圣德,监于万邦

(三)为臣事君,忠之本也

(四)有国之建,百工惟才

四、“忠”官德的现代价值

(一)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忠于人民

(四)忠于职守

第三章忠恕官德

一、忠恕的含义及效应

(一)恕的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忠与恕的关系

(三)“忠恕”的加大于的效应

(四)忠恕与仁政

二、律己方能治国

(一)律己从严,率先垂范

(二)自律是成功的基

(三)律己爱人

三、待人宜宽

(一)宽以待人

(二)絮矩之道

(三)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第四章忠者清廉

一、我国古代廉政思想

(一)廉思想的萌芽与兴起

(二)先秦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

(三)封建时代的廉政思想

二、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清官与贪官

(一)历代惩治贪贿的法律制度

(二)古代著名清官

(三)古代贪官

三、我国近代及当前廉政思想

(一)我国近代廉政思想

(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

(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廉政思想

第五章忠言逆耳。

一、虚心纳谏,成就自身

(一)唐太宗纳谏论

(二)进谏忠言的牺牲精神

(三)毛泽东虚心纳谏

二、拒谏国亡,纳谏邦兴

(一)不纳忠言,灭名之始

(二)纳谏邦兴:

(三)忠臣直谏,奸臣阿谀

三、忠言如何顺耳

(一)巧用暗示和比喻

(二)委婉批评,间接激励

(三)刚柔并济,讲故事

(四)循循善诱,请君入瓮

第六章忠孝官德

一、以孝治天下

(一)《孝经》的主要思想

(二)《孝经》与国策

(三)《吕氏春秋·孝行》论孝

二、皇帝执孝与孝子为官

(一)皇帝执孝

(二,孝子做官

(三)康熙以孝行确定继承人

三、忠孝矛盾与忠孝两全

(一)忠孝关系演变

(二)忠孝冲突及化解

(三)忠孝两全

参考文献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02:0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52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