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2006年圣严法师所著书籍

更新时间:2022-11-14 12:18:19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人间世》讲述了人世间总有许许多多的无常事。世间人总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圣严法师以深刻的观察,平易的智慧文字为世间男女释疑解惑,引你走向圆满的人世间。一般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凭自己的资本、头脑、双手、血缘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身分的人际关系获得的,所以应该是自己的福报,没有理由要和别人分享;他们认为所拥有的是凭自己本领赚的,别人没有本领是活该。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多半不知培福、种福,一旦福报享尽,便是无福的人,所以有「富贵不过三代」之说。有力量的人,应该藉此来照顾他人,照顾一个也好,照顾两个也好,除了被照顾的人会感谢你,你也会因此得到福报。

自序

《人间世》祝愿人间平安多

这本小书,是我的意外之作,没有计划,未作准备,但却花了我不少的时间,耗了我相当多的心血。

记得是二○○一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旅居巴西经商的张胜凯居士,回台湾到北投的农禅寺看我,他告知我要在台北办一份立场超然而有益于台湾社会的周刊,定名为《开放》杂志(Open Weekly)。我便承诺,可以比照《天下》及《康健》杂志曾为我开辟的专栏,每周提供一篇采访稿。结果,便从当年六月二十日的创刊号开始,一个取名为「社会专栏」的采访稿,就跟读者们见面了。

这个专栏,每篇只要六百到七百个字,每期都以中、英两种语文对照刊出。那是由该周刊的总编辑许淑晴女士派遣记者,来到农禅寺录音采访所写成的文稿;每次采访两小时,可以向我提出五至六个当时社会大众所关心的话题,要我做疏导式的回应,以期有助于社会人心的安定,以利于人生视野的开拓、生命品质的提升、生活态度的调整、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对于生活环境的重新认知。目的是让社会大众,都能有突破各种挫折阻碍的勇气,也有接纳各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意见、不同立场的雅量,并且发起自利利人作无限奉献的大悲愿心,使得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中的每一个人,大家都能转大好运。

但是,到了今年(二○○三年)春天,张胜凯居士再度到农禅寺探访,一则对我提供的专栏致谢,二则告知我,由于某种因缘,他已决定要退出《开放》杂志的经营了,因此我的专栏,维持了一年半,到第八十期刊出最后一篇,便结束了。

在这期间,担任采访执笔的是萧仲淳女士,以及李德芳、王孟伦先生,成稿之后交由果禅法师及胡丽桂女士润饰,我则偶尔过目了几篇,亦未暇细读。既然累积了七、八十篇,为了敝帚自珍,也为了纪念张居士的一番用心,便计划编辑出版,并将稿子交到法鼓文化丛书部,经过筛选,便是现在本书的六十一篇短文。

到了今年七月,稿件又回到我的手边,当我仔细校阅之后,发觉行文不统一、文字不流畅、内容不严谨,甚至表达也不够明确,如果就这样印成一本书,未免太粗糙了。原因是当我在口述之时,用的是普通谈话的方式,没有注意到遣词用字的重要性,也未兼顾题意的周延性与文意的结构性,执笔者及润稿者对于我的东西,又不敢对之增减什么。

于是等到把稿件带来纽约之后,在老病繁忙之中,起早载晚,抽出时间投注到这本小书之中。直至本年十一月下旬,总算完成了。除了少数几篇,不需做多少修改之外,其余各篇都经我逐段逐句的删修增订润补。

原先发表之时,很少谈佛法的修行,趁这机会,也让读者们浅尝一口可以实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佛法。由此可知,本书主要是写给一般人士看的,初机学佛的佛教徒们也不妨拿来作为参考。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圣严写于纽约东初禅寺

作品评价

一个人有没有宗教信仰,通常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若有要好的亲友信仰某一种宗教,自己多半也会跟随去信仰;有些人则是从书本接触到宗教,有的是从新闻报导中获得宗教的讯息,如果觉得某一宗教和自己投缘,便会接受此种信仰。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信什么宗教,一旦因缘际会接触某种宗教的人士向他宣导之后,使他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也是值得信仰的宗教,于是就接受了。

宗教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健康的宗教能使人建立自利利人的人生观,能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对人格健全与道德养成,提供启发性的训勉。因此,只要符合「对社会大众有利」、「对家庭和乐有益」,「对身心净化有助」这三项条件的宗教,就是健康、正确的信仰。什么是不健康、不正确的宗教信仰呢?就是违反自然规律、违背社会道德、有损身心健康的信仰,就不是正信的宗教。

然而一般人对宗教的认知,大多是不太正确的;例如当你遇到疑难杂症,遇到霉运连连时,便去求神问卜,或向所谓的仙人、异人、奇人、高人请求指点迷津。他们告诉你,要帮你如何如何地消灾解厄,这算不算是健康的宗教呢?值得商榷。这些神异之士,多少有些神秘力量,譬如说会看三世因果,预知未来等事。如果十个人中能说中二、三个,就会有很多人来参拜;如果十个案件说中五个,大家就会认为他能料事如神了。

但是这些人的话,实际上并不可靠。依赖这些人,便无法培养你的自主性,也失掉自信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用,却非绝对有用,也非永远有用,只是暂时对若干人有用。所以这种信仰是不健康的假宗教。

宗教并不否认神通,也不否定「感应」的存在,不过真正有神通的人并不多,而正信的宗教也决不会以此来招揽信徒。有些修禅定的禅师是有神通的,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同普通人一般,不会靠显神通来教化众生。就我个人来说,我没有神通,但许多弟子希望我有神通,也感觉我有神通,其实那只是修行者和弟子之间有心灵上的若干互动,决计不是真有神通。修行的目的,也不在于心灵上的互动。

有些宗教师,对宗教的理论观念不太清楚、不够深入,也无法以正确的修行观念和修行方法来指导人们修行,就只好卖弄神奇了。像这样的宗教师,如果不为财色名利,没有欺世惑众的邪念,危害尚不大;否则只要有人遇到他们,必将大受伤害。所以在选择宗教信仰时,还是小心为是。是否正信?可以用前面提到的三项条件来检验,那就是对社会、对家庭、对身心,必须是有益无害的。健康的宗教,是人格及精神的修养,不是灵异神奇的迷信。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2:1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1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间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