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大族

更新时间:2022-11-14 08:26:28 阅读: 评论:0

世系表

晋阳王氏

王柔汉护匈奴中郎将魏东郡太守(王黯)魏尚书王佑西晋北军中候王讷东晋新淦县令王濛东晋司徒左长史东晋尚书左仆射东晋中书令王昙亨
王华王和王简
王履
东晋
王爽东晋侍中
王修东晋著作郎
东晋庐陵太守王淡东晋侍中王度世东晋
王穉
西晋王胄 
王裔 
王崇之
王泽汉代郡太守魏司空王浑西晋司徒王济西晋侍中王卓
王聿
王尚
王澄
王汶
王湛西晋汝南内史王承东晋东海太守王述东晋尚书令王坦之东晋中书令王愉东晋尚书左仆射王缉东晋散骑侍郎王慧龙王宝兴王琼王遵业(大房)
王广业(二房)
王延业(三房)
王季和(四房)
王纳
王绥
王恺东晋侍中
王忱东晋建武将军
王国宝东晋尚书左仆射
王祎之
王虔之
王荃
王延王乂王绪 
王沦 大将军参军王遐东晋光禄勋王恪东晋领军将军王欣之
王欢之
王毅
王臻
王深
王俊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世说新语》 
说明:表中“△”符号表示人物不详。注:是表,王道素按从孙本义来定。

祁县王氏

△/王宏?王晨
魏太尉王广
王飞枭
王允汉司徒
王景
王定

太原王氏

逸事

东晋末年,太原晋阳王氏王愉一脉被太尉刘裕灭门,年少的王慧龙因僧彬的保护而得以幸存,最终投靠北魏政权,此时北魏的汉士族领袖是清河崔氏家族的崔浩,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听说王慧龙是太原王氏的子嗣,就把女儿嫁给他,等到崔浩看见慧龙时说:“的确是王家的儿子啊。”太原王家世代是酒渣鼻,江东人谓之“齄王”,王慧龙的鼻子大,崔浩说:“这是真正的贵种啊。”并多次向众公卿称赞他的美。

著名族人

三公

皇后

驸马

宰相

其他

房支

晋阳王氏

东晋末年晋阳王氏遭到刘裕集团的打击,从此在南朝沉沦,此后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晋阳王氏主要是逃亡北魏的王慧龙一支。王慧龙的孙子王琼生有四个儿子,号晋阳王氏四房,以第一房最为显赫(唐朝出宰相1人,即王溥;北朝、隋唐见于史书记载的官至五品的近十人)。

北魏时自河西迁居太原的王睿(叡)家族也以晋阳王氏自居,然而史官并不十分相信其说法,学者亦对此有所考证。王睿在北魏时被封为中山王,故而其家族又称“中山王氏”。

祁县王氏

祁县王氏,早期史书并未记载与晋阳王氏有同宗关系,后世的族谱合二为一,并且与琅琊王氏族谱也合流到秦朝的王离。祁县王氏自曹魏王凌被夷三族后一蹶不振,南北朝时复兴,涌现出王玄谟支、王思政支、王神念支(新唐书称之为“乌丸王氏”,但据和庆峰考证,“乌丸王氏”这一称谓为欧阳修自创)、王通支、王忠嗣支、王玄起支、河东王氏等。其中部分支系存在疑问,如王玄谟,自称祁县王氏后人,史官对其所言的家世并不十分肯定。

禁婚家

唐朝显庆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北魏太原王琼的后人被列入禁婚家之中,即「四房王氏」。

郡望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汉代后又称并州,故两者通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王氏、祁县(今山西晋中市祁县)王氏是太原王氏最主要的两大支派,故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称太原郡(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起源

太原王氏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姬姓。其时,炎帝神农氏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

蚩尤伏诛,诸侯咸尊黄帝(姬轩辕)为天子(实为部落联盟首领),代炎帝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玄嚣(即少昊)、昌意,玄嚣之孙高辛氏,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娶有戎氏女简狄,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嫄,为元妃,生弃,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邰,号后稷,为周朝先祖。

世系

天下王姓,基本上都出于姬晋之后。据民国二十六年王嗣槐堂刻本《余姚上塘王氏宗谱》载,王氏世系如下:

王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为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秀南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

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其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王翦公为大将军,王贲公封典武侯,王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王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秦始皇论功行赏,王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王离公为大将军。秦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王离公兵败自殉。

王离公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王离公次子王威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王霸公又重返故里,徙居太原。王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王霸公生二子,长子王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王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王殷四世孙王述,生三子:王隗、王懋、王允。王允公,东汉献帝时居官司徒,董卓篡权乱政,王允公与吕布诛杀之。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王光,北魏并州刺史。王光之子名王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

王霸之后裔王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王遵业、王广业、王延业、王季和,号“四房王氏”。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8:2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09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太原王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