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昌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2-11-14 08:22:53 阅读: 评论:0

景观

法昌寺后山形如狮,名“狮子冈”,狮脊尾处山势极险如刀刃,土话叫“薄刀口”,寺建狮口下。寺的左山坑源叫“寺坑”;右山坑源内古时也有寺,故叫“内寺坑”。内寺坑的左山“狮子冈”有险峰“薄刀口”;右山“松树冈”有险峰“生儿狭”。因二峰极陡峭峻险,绝壁百丈,当地人称“内寺坑”土名为“脑死坑。内寺坑有一巨石似屋,可容十余人,绝壁有古人摩崖石刻。

福昌寺左右崖壁峻峭多巨石,七十年代修筑“松荫溪”长堤,成了采岩石场,狮子冈、狮子头的山形地势尽毁。今古市到法昌寺的公路大道,就是当年运石开辟。

福昌寺山门下,隔山坑有巨石,人称“坛头娘”,其下方古时建有僧人放舍利子的“塔”,故这块山地叫“山塔儿”,其山即“松树冈”。狮子冈、松树冈二山交会顶峰多黄土丘田,有村以田土为名“黄田村”,以前沿寺边山石阶而上,如今过徐山村已通车。当地天气,若黄田开始下雨,法昌寺周围村庄必下雨。谚语云:“黄田起雨,汹死男女”!

历史

古籍记载

《松阳县志》记载:法昌寺,在县西三十里,梁时建,旧名灵岩,隋大业间废。后复建,改名法昌寺。元至元间又废,明洪武六年有化成寺僧诺然重修。

历史风俗

古时逢初一、十五到法昌寺进香的人极多,仅有过周弄口、后肖村二路可通寺。“後萧”因村后有形如长“萧(箫)”水坑,故名“后肖”;古时进香必经村的墙弄口,故名“经弄口”即“周弄口”。路到下徐山“荒田村”下首的土地庙(立交桥下)合并为一路,是用河石砌的平整大道称“去寺路”,土话变声“十字路”,直通法昌寺山门。过山门长廊至正门入大殿。山门内长廊后面,七十年代前有数百年古巨松、枫树十余棵。

寺庙重生

法昌寺千百年来,屡建屡毁。“文革”前,沿“去寺路”大道进山门长廊,转至正门入大殿,殿侧有二室一厅僧房。僧房下门通竹园,内有香泡树和桃树数棵,果味甚佳,上门与厨房相通,厨房门外是现在的停车场,原为古已焚毁的荒殿大坛。原寺有僧二人,年长者姓叶赤岸村人法名“明照”,八十年代初圆寂;小和尚法名“祥云”也早已去逝。“文革”期间,二僧落户“徐山大队”劳动,寺院也划归徐山大队用作养猪的“畜牧场”, 山门长廊、大殿、古树木全毁,仅留正门框架,大殿部份断垣残壁,二间僧房及厨房。千年古寺,毁于一旦,呜呼悲哉

诗词遗存

《游法昌寺》宋 吴归甫(淳祐间县主簿)

春风融融二三月,舍南舍北花争发。北山歌舞却南山,隔溪遥见花如雪。

寻花渡溪不知远,蓝舆忽到溪南岸。复有幽人载酒来,洗盏花前自相劝。

壁间读我旧题诗,可怜岁月去如飞。人生行乐须及时,莫待花残春又归。

现状

改革开放后,法昌寺周边山地所有的肖周村、大徐村、徐山村,遂商议重建法昌寺。如今的法昌寺,是丽水市松阳县政府的合法宗教场所,大殿雄伟,金碧辉煌,庙宇林立,香客如云。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8:2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80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法昌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