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者描写了一个红颜未老就失去宠幸的宫女不幸的遭遇,表现了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语言浅近,明快舒畅,情感深沉细腻,真切感人。
诗的前两句描写这个失宠宫女的无限的悲苦,终日以泪洗面,泪湿罗巾,彻夜难眠。但是前殿却歌舞终宵,尽情纵乐,寂静的深夜,清晰的传来阵阵的歌声,这对一个失宠禁闭深宫的宫女来说,只会勾起更深的愁苦怨恨。这两句虽是从失宠宫女的角度来写,但实际上还是一枯一荣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诗的后两句紧接前两句正面抒情,色未衰而皇帝的宠爱已经断绝,内心的悲苦是很深重的。绝望之余,只好斜靠熏笼坐到天明。结句既描绘得十分形象,又饱含言外之意。“红颜未老恩先断”揭出宫人伤心的原因。因为皇帝另觅新欢,她再也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了,这对于一个深居皇宫的宫人来说,自然是再悲惨不过的伤心事。“斜倚熏笼坐到明”和“梦不成”遥相呼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出宫人内心的伤痕,仍在无休止地被重创着,她的心还在不停地流着泪和血。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后宫词》约作于长庆年间,诗人经世之才未用而遭贬的经历与此诗宫女酷似,在这背景下而创作。这类诗歌惯用新人受宠来反衬旧人失宠后的凄凉心境,白居易这首《后宫词》即是如此。但是,与普通宫怨题材的诗歌不同,这首诗还隐喻着诗人政治上的失意。
《诗人玉屑》:诗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子细看”……又白乐天云:“泪满罗巾梦未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用吾曰:浅易中有思致。何仲德为富艳体。周珽曰:色衰宠弛,情之常也。红颜未老而恩先断,非有夺爱在中,即为谗妒使然也。闻歌而泪尽,梦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谁得知之?怀才未试,贬黜旋及,何以异此!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极直致而味不减,所以妙也。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十分幽怨,十分寂寞,禁宫中辄唤奈何。
《诗境浅说续编》:作宫词者,多借物以寓悲。此诗独直书其事,四句皆倾怀而诉,而无穷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
《唐人绝句精华》:白诗每喜作快语、尽语,如“红颜”句,皆嫌快,嫌尽,不免刻露。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4:4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9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