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察察公路,位于西藏的公路路段

更新时间:2022-11-13 23:15:54 阅读: 评论:0

建成意义

丙察察公路(丙察察线或丙察察)是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察瓦龙乡-察隅县城,滇藏新通道核心程丙察然公路东段,

全长约270公里,包括丙察公路和察察线,2009年建成通车的,被人们称为第7条进入西藏的公路。

丙中洛乡过三十多公里就到察瓦龙乡的地盘,因此绝大部分是察察公路或察察线。

丙中洛至察瓦龙段公路从2000年兴建到2009年首次竣工,而察隅县至察瓦龙乡段公路于2008年兴建,经过了多次改造至2011年完工。

丙察察历史意义:

比较可知。2009年10月察察线没有贯通之前,从察隅到察瓦龙是不通车的,所以察隅县的领导到所辖的察瓦龙乡检查工作,只能绕道滇藏或川藏线,走上千公里的路才能到察瓦龙。

海拔较低

丙察察公路察瓦龙到察隅195公里的察察线,需要翻越三个4500~4900米的垭口,还要穿越原始森林、高山草场、乱石区。

但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丙察察线总体看是海拔较低的,一些是2,000米上下,所以可以四季通车。

附:察隅县城-波密县然乌乡(然察公路或察然公路),地势巨大升高:从察隅到然乌经过 德姆拉雪山,要从2,000米爬到5,000米,而且山势较陡。翻过5000米的德姆拉山口,经然乌镇后驶入川藏线(318国道)赶往波密县城。德姆拉山垭口是察然公路里接近然乌的山口。

简易的现状

丙察察线是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险、风景也最优美原始的路线。说它是公路,恐怕有些牵强。

事实上,目前丙察察线还只是连接城乡之间的简易道路,由于路况差、道路艰险,鲜有人选择从这里进藏,这也让丙察察更具神秘色彩。

其中,察瓦龙前后的路段最艰难。

旧路图示

丙察线

丙察线即丙察公路。

险峻主要表现在这段,特别是秋那桶村以后至察瓦龙,有悬崖土路、小流沙、大流沙。

察察线

察察线即察察公路,主要是路面低级,另外,要翻阅三个雪山口。

目若村位于竹瓦根镇东部,是察隅县“滇藏风光走廊”3A景区之一目若村旅游集散中心。

丙察察公路

相关专文

丙察察公路丙察察公路

阅读这些专文,可以了解大量情况。不详细摘录了。

专题介绍:《中国国家地理》“滇藏新通道”专题里的专文“丙察察:神秘的滇藏新通道”、“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线)极限挑战全记录”。“自驾丙察察线——再也不想来第二次的精彩体验”。车友文章“丙察察线:最艰难的进藏之旅”。网易新闻报道“丙察察线,最艰难原始的进藏线”。

升级规划

丙察察公路机会好,建成没几年就再次遇到历史性巨大机会——滇藏公路建设滇藏新通道——它可以升级为油面三级公路了。它是改造难度最大的路段。

建设滇藏新通道,西藏察隅县路段

已被列入国家支持藏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据2015年1月新闻《拉林公路开工路段主体工程完工75%》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吴春耕介绍,察隅县境内的察察线投资18亿。

云南怒江州六库至丙中洛段(六丙公路)

将改建,丙中洛至察隅县段改建为油面三级公路。丙察察公路

改建进程

丙察察公路是2009年修通的极简易险路,属等外公路(是便道上走汽车,因此不属于正常的公路等级,如果算公路等级,可能是第六级了,比五级公路差)。

贡山县境内段

丙察察公路(贡山县六库—丙中洛镇的六丙公路也在改建)

贡山县丙中洛镇境内(是219国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段的组成部分),丙吉公路改建工程全长27.23公里,起于云南省怒江州S237线丙瑞公路K40+200处,经丙中洛镇东侧山坡、重丁村、石门关、木桶、秋那桶、那打底,止于贡山县 吉瓦图村,接察隅县公路,总投资5.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1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04亿元)。

整条线路从南到北沿怒江布线,穿梭于著名的怒江大峡谷之中。

丙吉公路按照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为8.5米、7.5米或6.5米。

丙察察公路丙察察公路

全线新建桥梁9座(大桥6座,中桥3座),其中K1+930m格马洛河大桥、 K9+877m怒江大桥、K17+049m必邱大桥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其余桥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全线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工期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24个月。

丙察察公路2016年4月10日上午10时,贡山县丙察线K24+500m处发生特大岩石崩塌灾害,导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完全中断,所幸无人员伤亡。此处路段为改建工程,在改建期间发生此次岩石崩塌事故。这次特大岩石崩塌灾害使120多米长的路基完全被毁,上下高差40多米,主要原因是岩石层长期受雨水的浸泡、侵蚀所致。由于路基完全被毁,灾害现场为悬崖峭壁地段,且地质破碎,又进入雨季,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恢复通车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完整保留当地自然、人文、历史文化遗产是工程建设指挥部面临的一大难题。工程指挥部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交流,在确保路线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对路线平面布置进行微调,采取堆砌挡墙拼宽路基的施工方式为景区让道,确保不破坏当地自然风貌,人文、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怒江大峡谷的最美公路路段之一。2017年3月30日,丙吉公路(丙中洛至吉瓦图)改建工程已于提前完成路面铺筑,正常情况下可以在年底完工通车。

察隅县境内段

察察公路段。

计划总投资18.2亿元,路线主线全长约264公里。

本项目路线起于西藏东南部察隅县察瓦龙乡南部的滇藏交界处,与云南境内的滇藏新通道终点相接,向北沿怒江经松塔、曲珠、察瓦龙乡政府、左布至目巴,在目巴离开怒江转向西北经梦扎、庄通、德究通、牙那、目若、昌拉卡、益秀拉、央车、青车、明期、桑久,终于竹瓦根镇接S201线。

路线主线全长约264公里。本项目设有3条支线,总长约41公里。

采用设计速度20km/h四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路基宽度6.5米和4.5米,主线(回头曲线)转弯半径不小于15米;路基宽度为4.5米时,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间距不大于300米的地方设置错车道。

全线(含支线)设大桥95米/1座(怒江大桥旧桥利用),中桥468.56米/13座,小桥1045.66米/42座,旧桥利用66米/4座,涵洞695道,其中钢筋混凝土盖板涵64道,钢波纹管涵洞631道;

全线设养护工区3处,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8080平方米。

项目合同总工期30个月,实际开工日期2015年6月26日,计划竣工日期2017年12月26日,项目计划总投资18.2亿元。

受自然条件影响,项目施工难度较大

本项目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自东往西穿越横断山脉的怒山、伯舒拉岭山脉,属构造剥蚀高山峡谷、高中山峡谷地貌,沿线地表水系发育,山高坡陡,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岩层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外营力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地表岩体破碎。

另外,现代冰川积雪盘踞的高山区有丰富的冰雪融水,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

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公路沿线时常发生许多崩塌、危岩、岩堆、滑坡、泥石流、碎石流、雪害、涎流冰、水毁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此,本项目的各施工单位针对各自标段内存在的不同的地质灾害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地质灾害处理方案,随时做好应对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良地质路段进行整治处理。

本次改建工程:

改善了路线平纵面线形;整治病害;整修和加宽了路基;铺筑路面;增加了桥涵和排水工程;增设了必要的交通安全和管养设施等,使得车辆通行更加安全、舒适,行驶速度也相应提升。

据介绍,以前开车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需要近13个小时,且路况极差,易发生安全事故。项目建成通车后,从察瓦龙到察隅县开车仅需8个小时,且行车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滇藏新通道(西藏境内)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镇公路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公路交通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23:1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8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丙察察公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