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岁月

更新时间:2022-11-13 17:37:45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赵国锋在郑州日报社(前身为郑州晚报社)工作已25年了。编写这本《情真岁月》一是为青年,特别是想当记者、秘书、通讯员的青年而选辑的,作为他们自修或上新闻系、中文系的参考读物也是可以的。大多数作品是迷人的、刺激的、厚重的,读者读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十年汗水铸辉煌——访郑州移动公司总经理贾大春

“画眉深浅人时无?”——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附院整容美容科见闻

杞县发现朱元璋后裔

寻访朱元璋后裔

周定王墓存在六大谜团

里贝里是否是建文帝后裔可以搞清

全国首例旅游资源零转让经营权谁得利?

开封大梁门城楼里要开饭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皆与开封有缘

40年后20位老人跪在恩师墓前

开封城下城何时重见天日

困扰城下城开发的原因何在

走进开封SOS儿童村

南水北调给河南带来哪些好处?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中的高科技

大忽悠2平方米墓地卖5万元

暴利:盗版物屡禁不止的原因

郑州老字号为何落选“中华老字号”

郑州菜缘何没人“奥运菜品”

郑州新商圈呼之欲出

周口市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为延长妈妈生命小弟兄辍学打工

瞩目郑州北伐战争纪念馆

碧沙岗陵园:冯玉祥将军魂牵梦萦的地方

杞县大蒜让人欢喜让人忧

电子垃圾收购行业红火的背后

旧手机回收利润丰厚

我市实行计量供热步履维艰

内乡宛梆剧团的坎坷传承路

南阳网虫用真情编织爱心网络

一个靠作香致富的专业村

尉氏县出了个“老板村”

探访内乡清代石头村

开封龙亭大殿果真有龙吗?

汝瓷瑰宝天下第一

天池村的“梨园春”越办越红火

开封学者提出解决重名方法

风景这边独好

可听·可亲·可信——访郑州经济广播电台

绿城郑州扎上“金腰带”

没有爸爸的村庄——访烟台SOS儿童村

企业腾飞的奥秘一访河南省水泥公司水泥厂

欢腾的竹林村

第二部分

樱桃沟的怀念——追记樱桃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广贤

老教师用奇特教育法教辍学孩子

郑州靓丽姑娘徒步走完长征路

祖曼徒步“长征”中的酸甜苦辣

开封教授破解音乐界“哥德巴赫猜想”

硕士“村官”靠种红薯让家乡致富

王学忠从下岗工到“平民诗人”

一位残疾作家的坎坷创作路

小老板要办全国最大孤儿院

沁阳一农民一心可三用

不追逐名利的功臣

13岁女孩抱着妹妹去上学

社会各界人士关爱卜小凤

洛阳一位农民义务抢险14年

走进中南海的乡村医生

为孤残儿童奔波的八旬老人

行走在孤独与尴尬间的见义勇为者

70岁老人守护毛主席纪念亭24年

开封下岗工蹬三轮车蹬出国际声誉

开封夫妻俩炒凉粉炒出国门

要做就做最好的导游

东方维纳斯用血泪书写靓丽人生

焦作农妇举债建起毛主席纪念厅

他把学雷锋当作一生的事业

龙城出了个“张海迪”

收藏挂历30余年创吉尼斯纪录

ll岁女孩办美术班挣钱养家糊口

撒贝宁陪嘉琦逛公园

冯玉祥私人画师在郑安享晚年

年迈嫂带痴呆小叔子进城打工

杞县农民7次救8条人命

把兵法用于企业管理的康综标

甲骨高手侯宇台

采得新诗题碧空

画坛亲历忆先人

杨水才——一位不该忘怀的劳模

香玉吐馨扶花人

智慧使企业绝处逢生——访巩县第五水泥厂厂长范钦平

蚂蚁王国探秘人——访著名妈蚁食疗专家吴志成

“王爷”谈“王子”

蜘蛛家族探秘人

“有钱不买半年闲”——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她们热爱自己的事业——访著名播音员潘婕、李娟

走向幕后的金毅

服饰,心灵的洞窗——访青年电影演员丁岚

卖胡辣汤的铁人老李

火神——记杂技老艺人侯德山

为了不断中国根——访日本留学生茂吕美耶及其丈夫

第三部分

一个学校和一个产业的兴起

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个城市作家群的形成

一种果树和一个产业链的形成

一个内陆特区和一个食品城的崛起

一道沟壑和一座城市的生态变化

一座城市和她的11家“洋亲戚”

一种花卉和一座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个工厂和一个生产基地的形成

一段城墙与一座古都的问世

一场商战与一座商贸城的崛起

一条河与一座城市的环境变化

从一家企业职工的变化看“铁饭碗”的消失

一种无形资源和一个城市外资企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

毛泽东的光芒

故乡的春天

柿树的情思

善意的撒谎

在兰州吃牛肉拉面

伙伴

我和八哥儿

绿叶——生命的基础

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

直言·婉言

两次目睹UFO

后记

文摘

记者来到开封城墙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郭世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也看到了网上的帖子,但帖子所说与事实大相径庭。“我们是和孙润田合作设立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是公益性的,向参观者展示老孙私人多年来收藏的有关饮食方面的见证物和文物。”

孙润田何许人也?记者又找到孙润田,今年57岁、白发苍苍的孙先生是政协开封市委员、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开封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实际职务是开封饮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他一参加工作就在开封饮食行业工作,凭着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对餐饮业的热爱,收集了3000多件有关饮食文化的文字资料、照片、物证和文物,还写了关于饮食的书籍10本200万字,例如《开封名菜》、《伊尹与开封饮食文化》。

“办一个饮食文化博物馆是我多年的想法了,我想把自己收集的东西和大家共享。”一见面,老孙就这样说。据他介绍,早在2000年,他就利用节假日骑着摩托车在龙亭一带找老民居,可找了很久都不理想。“像样子的老民居都被办事处、工厂或者居民使用着,想让人家搬出来,就必须解决人家的房子问题,所以愿望没有实现。后来,我想,不行就在家里办一个家庭博物馆算了,可惜家里地方太小啊!就这样,想法一拖再拖。”

去年4月,孙润田作为“八大古都文化使者”去杭州参加了“2006杭州国际休闲博览会”。会上,他认识了杭州一个微雕大师,参观了大师自己投资建的微雕博物馆,自己深受启发,再次激发了他自己办饮食文化博物馆的热情。回来后,他夜不能寐,立即向开封市文物管理局递交了申请,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

文物管理局领导看后,觉得这是件好事情,立即下文同意他筹办,让他在开封市范围内选址。与此同时,开封市的河南省人大代表尹志国先生了解到老孙的想法不。能实现的情况,向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递交的建议得到开封市政府的答复。

选址相中大梁门城楼

大梁门俗称西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是1998年重建,是开封目前重建的最大的一座城门,城门上有两层城楼。

长期以来,这两层城楼是铁将军把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如果将饮食文化博物馆设立在城楼里,饮食历史与建筑历史相得益彰,既可为参观大梁门城墙的游人增加一个参观项目,又可发挥城楼的作用,两全其美。”老孙想到这里,于去年8月份的一天找到大梁门管理单位的负责人——时任城墙文物保护管理所书记的郭世军,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讲述一遍。

郭世军听后说:“我认为可以搞,但保护城楼是第一位,不能破坏整体风貌。”两人一拍即合。但要经开封市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同意才能进行。

于是,老孙将选址结果向开封市文物管理局进行请示,市局同意后,又向省局请示。今年3月19日,省局下发了《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关于筹建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的批复》,同意这个非国有性质的私人博物馆设立在大梁门城楼里,并要求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对外开放,每年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个月。开封市文物局已把饮食文化博物馆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布展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在孙润田和郭世军两位的带领下,记者走上大梁门城墙,沐浴在春风里的大梁门比去年冬天增加了几分姿色。步人城楼里,只见几个工人正在第一层进行布展工作。城楼是两层建筑,第一层200平方米,第二层150平方米。孙润田说:“博物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商元圣伊尹,第二部分是饮食文化源流,第三部分是开封的名店、名师、名菜、名吃、名点。”

早在3000多年前,伊尹生于开封杞县,是商朝开国宰相,他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精通烹饪之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被后人尊崇为中国“烹饪之圣”和“厨圣”。老孙兴奋地说:“毛主席在他的读书笔记《讲堂录》里说:‘伊尹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我要把这些内容写在博物馆里。”北宋时期,开封大街小巷“勾肆饮食……纵横万数”,把开封推向“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如今的开封“老字号”饭庄和夜市小吃依然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孙润田指着城楼内的正中央说:“我们要在这里塑一尊伊尹的塑像,作为厨师们朝拜的对象。博物馆里的实物有我收藏的、亲朋好友送的、老百姓自愿捐的,其中有商代、春秋、宋代、清代的陶炊器、饮器、食器、盛贮器。还有图片、照片、说明和实景。”在清代老百姓做饭的地锅前,他拉着风箱向记者做了示范。

郭所长解释道:“大梁门城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考虑到饮食文化博物馆与文化结合紧密,又是河南省第一家民办的公益性饮食博物馆,所以市、省文物局都批准了,饮食文化博物馆的设立不但可以充实大梁门景区的内容,又可与大梁门古马道遗址(城摞城)、古城墙结合开发利用。”

孙润田不愧是单位的书记,考虑问题十分细致,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还制定了26条的“章程”,他笑着说:“这个博物馆我是馆长,我老婆是副馆长。6月9日是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我们决定在那一天对外开放。”

精明的郑州饭店老板

其实,网友们说开饭店也不是空穴来风,老孙计划在城楼的第二层摆设一桌宋都御宴或者开封的满汉全席,桌子上的菜都用塑料泡沫做,让参观者一饱眼福。他的这一创意得到同学、朋友们的赞许,都说是个好创意。

郑州一位经营饭店多年的老板从老孙朋友那里听说后,认为御宴或者满汉全席不应该是假的,应该“货真价实”,不仅让参观者可以看得见,而且可以品尝。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去年11月份主动找到孙润田商量合作,他打算投资60万元以上,专门制作餐具,挑选厨艺高的厨师,租房子制作宋都御宴,然后用食盒抬到城楼上让游客品尝,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作为展示和宣传自己饭店的一个窗口。如果有收益,部分将用于大梁门景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饮食文化博物馆是老孙个人投资,馆内还需要8个管理人员。考虑到人员工资开支只指望博物馆门票是不行的,因为全国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老孙认为郑州老板很有创意。孙润田赶快找郭所长汇报,年轻的郭所长一听创意很好,但他不能做主,必须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他说:“就是开设货真价实的宋都御宴,也不像一般街头的饭店,城楼上不会出现明火,也不会让在城楼里洗碗。这和网友们所说的饭店概念是两码事。但网友们对大梁门城楼的关心爱护,我们十分感谢!”

《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目前,这一好的创意已经口头向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但没有正式书面汇报,精明的郑州老板的创意能否变为现实,游客能否在大梁门城楼里品尝宋都御宴,现在还是未知数。P29-31

后记

我总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以一颗年轻人的心态去工作。但每当听到有人称呼我“老赵”、“老兄”,尤其是家属院的孩子叫我爷爷时,才感到自己已经老了。

可经历的一切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打过交道的每个面孔、每件参与过的事情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甚至于曾经在其下面纳过凉的树木、坐在上面歇息过的石头、洗过脚的溪流、触摸过的树木、跋涉过的崎岖山路……都是那样清晰可见。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无情!转瞬间,我已步入半百之年。屈指数来,参加工作已30年,从事新闻工作已25年。从爬格子纸到使用电脑写文章,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从铅字印刷到胶印,从胶卷照相到数码照相,从黑白报纸到彩色报纸,从平面媒体到互联网……我都经历了。在来势凶猛的高科技的促使下,我不得不学会了电脑写文章、电脑排版、上网用电子信箱传资料,还有用QQ和同学朋友、通讯员交流。

回想诸如此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到十分欣慰;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工作成绩,我不免有些感伤。在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25年间,16年都是从事编辑工作,只有9年从事采访工作,其中还有两年是写内参(内参是不能见报的),见诸报端的文字太少啦!两年前,我曾经将自己前两年用电子版保存的文章汇集了46万字的《神韵岁月》(上、下册)出版,得到了诸位读者的认可,这不是说我文采多么好,而是说文章写得内容不错,可读性强,资料性强,知识性强。如此,能让大家看后有所收益,也不枉我出书的初衷,我也算心满意足了!

原郑州晚报社总编辑兼党委副书记康群评价我的作品时说:“大都是近乎文艺性的通讯,虽是新闻稿也带有抒情的叙事、可读性强的特点。……我觉得大多数作品是迷人的、刺激的、厚重_的,读者读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他还评价说:“赵国锋是一个平民记者。”我喜欢这个评价。作为新闻工作者,我除了关心政治,更关心平民百姓,对他们的疾苦过目不忘,对他们有时候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愤愤不平,尽力为他们呼号!为此,收获了他们赠送的一大堆锦旗。

“记者是无冕之王”、“记者见官大三级”,社会上总有人这样评价记者。不知道这是对记者的赞誉,还是贬低?官员对记者大都比较客气,那是出于礼貌的缘故,并非记者多么厉害。再就是,有些官员喜欢唱赞歌,不喜欢批评,他们希望记者给他们唱赞歌。在从事新闻工作的25年间,因为实事求是的报道,我得罪了个别大官员,两次被暂停采访工作,这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记者见官大三级”吗?

参加工作30年来,我也有几次当官的机会,可我选择了新闻工作,没有“光宗耀祖”。这倒不是本人没有工作能力,而是因为本人性格耿直、生活朴实、待人诚实、不讲空话套话、心地善良……不适合当官。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留下了从中可以看出些许社会发展的文字,也用自己的文字做了一些善事。这可能是我的自我安慰吧!

早年发表的文章大都是记述改革开放大潮的内容,因那时没有电子版,保存的寥寥无几,虽可查到,但懒得打出来。这次,在大象出版社耿相新社长的鼓励下,我从原来书中又挑拣出一些自认为大家喜欢看的文章,将保存的非电子版文章补充进来一些,同时增加了一些散文内容。这些文章如果能给读者带来些许收益,我将十分欣慰。

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显得十分渺小。但在我自己的人生中,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却显得那么“伟大”,他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给我增添了前行的动力,使我充分体味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然,我不是什么好汉,我只是一个正义感强、同情弱势群体的兢兢业业的新闻工作者)。在此,我要向多年来帮助、支持、鼓励过我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感谢!

一幅照片有时胜似一篇文章。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为消除读者看书的疲劳,书中插入了一部分照片。这些照片大部分为我自己拍摄,也采用了个别的资料照片,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国锋

2010年6月28日

序言

赵国锋在郑州日报社(前身为郑州晚报社)工作已25年了。我在郑州晚报社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党委副书记约14年,他当编辑时间超过当记者时间,但他还是写稿很多。近来,他扒拉一堆一堆的稿子,精选近百篇出版,主要是近两年的特稿,大都是近乎文艺性的通讯,虽是新闻稿也带有抒情的叙事、可读性强的特点。

这本书一是为青年,特别是想当记者、秘书、通讯员的青年而选辑的,作为他们自修或上新闻系、中文系的参考读物也是可以的。我觉得大多数作品是迷人的、刺激的、厚重的,读者读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郑州新闻界乃至河南新闻界,只要提起《郑州日报》的赵国锋,就会想到一个勤奋诚实、知识面广的百姓记者。我曾读到一则消息《29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位置》,暴露小部分人宁愿丢掉受人尊敬的职位,而去争做能得到实惠的小官,这种坏风气新闻界亦不例外,而赵国锋人品就在于不争名、不争利,只求当好一个老百姓欢迎的记者。

人品和文品相比,文品固然重要,但人品更可贵,一味趋炎附势、跑官要官黑金写稿,藐视群众,酒桌信息,能写出震撼人心的特稿吗?赵国锋一直以当个受人民欢迎的记者为荣,他说他有两个兴奋点,一是认真采访、写出叫自己感动的新闻作品,内心第一次兴奋;二是报纸刊发之后,受到读者称赞,内心又一次兴奋。这两次兴奋,促使他承受采访的艰辛,但身体依然健康。

赵国锋出身于一个教育之家,父亲毕生当中学教师,使他从小接触到不少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他又是南阳内乡县人,内乡县衙的许多清官的名联,他倒背如流,所以他一直是清廉自恃,以写关系稿、有偿稿为耻。

论学历,赵国锋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这是一般记者的知识基础。他除此外,还曾就读于河南省洛阳林业学校,学过不少自然科学,如昆虫学、动物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分类学、森林保护学、种子学等等,这对他尔后的新闻工作增添了更加雄厚的实力。记得我在任值班时,他写过一个高科技通讯,题目是《采得新诗题碧空》,内容写郑州大学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研究太空粒子的教授,还有一篇科普文章《舍利子就是胆结石》,读者反映都很好。《舍利子就是胆结石》还被众多文摘报转载。《开封教授破解音乐界“哥德巴赫猜想”》,提琴的出现有500年历史,音质好听,但噪音有3000赫兹,开封一位教授利用多学科知识破解了其中的噪音,制造出“无狼音”提琴,其专利获得“日内瓦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这位教授曾拿着他的论文找某报社记者报道,可记者看不懂他的论文,无从下手。赵国锋善于写别人望而却步的新科技成果新闻,社会效果上佳。这使我意识到一个好记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

好记者必须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正义感,敢于破邪显正,这支笔应该为弱势群体说些话,这在新闻学上是ABC,但做起来却不容易。赵国锋在贫困的乡村教师家庭长大,对他来说,做这些是顺理成章的本能。比如他写的通讯《11岁女孩办美术班挣钱养家糊口》,报道开封一个贫困得经常去菜市场捡菜叶吃的母女家庭,一位11岁懂得一点点画画本领的女孩,在家里办美术班教学龄前儿童学画画,挣钱养活有一些残疾的母亲。通讯刊发后,有二三十家网站和《扬子晚报》、《滁州晚报》、《齐鲁晚报》等转载,中央电视台四个频道记者前往采访,其中两个频道是在赵国锋带领下去采访,十频道记者还到家里采访了赵国锋。《13岁女孩抱着妹妹去上学》采访西华县一个家庭极度贫困的女孩子,文章发表后,《周口晚报》全文转载,也是吸引来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记者采访,还把女孩子和她的班主任、西华县副县长请到央视演播室做专题节目。当时,这篇文章在《郑州日报》发表后,原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常先说:“我是流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他还批示让郑州市几位民营企业家前往救济这位女孩子。《开封下岗工蹬三轮车蹬出国际声誉》刊发后,不仅很多网站进行转载,印度尼西亚一家报纸也全文进行转载,两位80高龄的印度尼西亚老人拿着报纸专程到开封找这位下岗工带他们游览开封。《杞县农民7次救8条人命》的采访最艰苦,这位农民住在距杞县县城还有两小时路程的偏远村庄,不通汽车,赵国锋只好坐三轮车去采访,采访完已夜幕降临。四月天晚上还冷,漆黑的乡村公路上只有他和骑三轮车的朋友在行走,赶回县城已夜里九点多,路上还抓住一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刺猬。《为孤残儿童奔波的八旬老人》写邓州市一位退休摄影师,通过同学在美国的女儿与慈善机构联系,在邓州设立了中国唯一一家救助站点,为此事老人奔波10年,投人大量财力物力。美国方面救助善款(物)13万美元,对邓州市20名孤儿、65名聋哑儿无偿救助。

只要符合正确舆论导向,他敢于写有风险性、挑战性、攻坚性的稿件,如第一次报道《杞县发现朱元璋后裔》在全国朱氏家族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朱氏后人相互联络,安徽凤阳县也在文章影响下举办了“朱元璋后裔拜祖大典”。这为研究朱氏家谱,让朱元璋后代为祖国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基础。德国足球明星里贝里自称是建文帝后裔,家里有明代宫庭文物为证,所以,国锋勇敢地写出《里贝里是否是建文帝后裔可以搞清》,把朱元璋后代延伸到国外。写中国唯一演唱宛梆的剧团——内乡宛梆剧团的《内乡宛梆剧团的坎坷传承路》,写被誉为“当代杜甫”的安阳平民作家的《王学忠从下岗工到“平民诗人”》,写残疾作家的《一位残疾作家的坎坷创作路》,写禹州市的《周定王墓存在六大谜团》,写开封城的《开封城下城何时重见天日》等等都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呐喊助威。

编辑记者应该是个杂家、多面手,赵国锋从公用事业局代理团委书记、市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转行为报社记者,证明他热爱新闻事业,热爱产生力量,所以他成了多面手、多产记者。他在报社干过工业记者、农村记者、外埠记者、热线记者、特别报道记者、内参记者,他除写新闻作品外,还写小说、散文、科普小品,可见他涉猎之广。

国锋,说清楚,如果这篇序并没有全部介绍你的作品和人品,那只能怪你自己,你把书编得厚厚的,读者一看对你的人品、文品就一目了然,何必要序呢?

最后,写序总得加上一些吉祥的祝辞,那就祝福你珍惜生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起跑线上第二次起跑吧!出现更多、更高的二次兴奋点,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继续尽责尽力!我把你的作品题目再复用一次:《采得新诗题碧空》!

2010年6月18日于郑州

(康群为《郑州晚报》前总编辑兼党委副书记,全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编辑,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校友会河南分会副会长)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7:3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7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情真岁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