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汉族。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 张衡星”。张衡少游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
成就
张衡,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评价
张衡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 ,他依靠实证精神制造出了堪称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意义的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世尊称为“ 科圣”。张衡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天文学、地震学、数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广受后人的敬仰。
社会影响
国际天文组织为表彰张衡对世界天文学作出的贡献,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为彰显生养他的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如今,位于卧龙区石桥镇的张衡博物馆,目前是南阳市区唯一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东吴,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履历
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智圣诸葛亮,曾隐居躬耕隐居于河南南阳。诸葛草庐就是诸葛亮结庐居住、荷锄躬耕之地。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从这里出山,协助刘备建立西蜀霸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朝历代达官、布衣均对他顶礼膜拜,名将岳飞更是将他的前后《出师表》抄录下来以示敬慕。经过千百年的神化,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和超越历史年轮、万世景仰的贤哲先师,影响着中国人精神品格。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即“草庐对”。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评价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纪念
诸葛亮躬耕地位于河南南阳,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在南阳卧龙岗内修建武侯祠,历代祭祀。
张仲景像在众多中国名医当中, 被称作医圣的,只有 张仲景一人。其《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至今仍为中西医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所尊崇。他首创的人工呼吸法和灌肠法,比西方医学足足早出千年以上。因此,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南阳医圣祠在南阳市区温凉河畔。
拜师: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疫疠流行,民不聊生。他看到史书中记载扁鹊治病一望便知病在何处(见扁鹊见齐桓公)十分感慨,想到:前人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能?当今居世之士,只知竞逐权势,追求名利,不问人民疾苦,不留心医药,精究方术,以解除人民的疾苦呢?因此,他便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为职志。张仲景少年聪敏、稳重、善思、好学。他拜同郡张伯祖为师,立志终身致力于发展祖国医学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襄阳府志》)
著书: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人民死亡惨重,甚至举族灭绝。正象曹操之子曹植在《曹集诠评·说疫气》中所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人死之多,使一些城镇成了空都。张仲景宗族二百多人,建安纪年以来,未到十年,死于大疫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占百分之七十。面对这种惨痛的景象,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收集民间许多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书中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生理及病理的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归经为六个证候类型。其中三阳经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经证多为寒证、虚证。张仲景根据六经辨证的理论,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进行临床治疗。
南阳医圣祠坐堂:张仲景主张医学要不断进步,医生对患者要热情负责。相传,他做长沙太守时也不忘为百姓解除疾苦。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也不能随便接近百姓。 但他认为只有接触百姓,才能给他们治病,也才能提高医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择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而专为百姓治病。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给百姓治病。时间久了,形成了惯例。每逢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名医治学录》)
贡献:《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 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社会影响
“辨证论治”和“以人为本”,是仲景医学的精髓。早在唐代,他的著作就被传译到海外,成为许多亚洲国家的医学根源。日本更是对仲景学说推崇备至,韩国也多次派出中医药留学生到南阳学习交流。而今,南阳医圣祠已不仅是一处名胜古迹,在世人眼中已幻化为妙手回春、普泽众生的一方圣土。
范蠡范蠡,字少伯,南阳郡淅川县大石桥人(今南阳市内乡县)。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 几近百岁,被称为商圣。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 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 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商圣范蠡作为春秋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他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他主张货物流通、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深远意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他:“ 富好行其德者也。”而今在南阳,范蠡的商业思想被不断发扬光大,围绕商圣打造商业品牌正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
南阳淅川范蠡祠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封建社会两级官署衙门 南阳府衙、内乡县衙,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于更加系统地揭示衙门文化的丰富内涵,意义深远而重大。南阳府衙是我市的“国保”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其厚重的文化正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内乡县衙作为南阳府衙的下一级官署衙门,被世人誉为“华夏之最”、“天下第一衙”和“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 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2000年,南阳府衙、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府一起,被列入 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成为海内外游人了解中国古代官衙文化的一个窗口。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瑰宝。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这里收藏的3000多块画像石,是汉朝张扬、奔放、自信的时代精神的缩影,是人们了解汉朝人生活和感情的一个窗口。所以有专家说,汉画像石是“无字的《汉书》”。更有专家指出:“现代中国人离不开这条以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链,这是我们的精神祖先。”
南阳的文化又何止这些,近年来,南阳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大打以“四圣”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牌,连续4年在医圣张仲景诞辰日,诚邀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医圣祠举行大型祭拜活动;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向国内外发行“四圣”邮票。如今,“四圣”文化正融入南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南阳市创建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南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的向前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6:0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6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