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轻工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叶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创建,1906年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现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1958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至无锡市(社桥)原华东艺专旧址,命名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称无锡轻工业学院,于11月17日建院。
1962年9月,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校园风景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迁至青山湾,原社桥校区为分部。
1993年5月,中国轻工总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与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联合办学,并统一使用无锡轻工业学院校名,纺织分院归属无锡轻工业学院管理,纺织分院所在地成为无锡轻工业学院西山校区。
1995年3月9日,中国轻工总会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的通知”,由赵朴初为无锡轻工大学题写校名。
1995年11月23日,无锡轻工业学院举行中国轻工总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无锡轻工大学暨无锡轻工大学揭牌庆典。
1995年10月,无锡市纺织职工大学、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和无锡纺织职工专业学校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1996年5月,无锡轻工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1998年,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
• 江南学院
江南学院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是中国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1947年10月在无锡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
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学董事会立案,借无锡北塘申茂新办事处为办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会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
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私立江南大学所属系科并入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地高校。私立江南大学各系撤并,取消建制。
1980年10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无锡大学筹建委员会,当年招生522名。
1981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当年招生209名,借无锡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舍正式开学。
1982年8月,迁入梁溪路100号新校址。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4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
1985年7月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
1993年8月—1996年3月江南大学马山分部、江南大学江阴分部、江南大学宜兴分部、江南大学锡山分部、江南大学梅园师范分部相继建立,并以江南大学名义招生。
199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2000年6月13日,省学位委员会发文批准了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权。
• 无锡教育学院
1955年9月,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6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训工作停顿。
1970年2月,学院停办,原址改为无锡市第十五中学。
1973年8月,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校园风景
1978年2月,第十五中学撤销,恢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原有建制。
1981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认定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师范专科学校性质,享有与师范专科学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1990年6月,无锡教育学院从市工人文化宫畔迁往新址梅园舜柯山下的钱荣路80号,原校舍与无锡广播电视大学校舍对调,崇宁路20号成为无锡教育学院分部,主要从事在职教师进修、中小学校长培训。
1998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实行以无锡教育学院为基础,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优化重组,组建无锡师范学院。
2000年,就无锡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教育部、江苏省和无锡市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实施新的三校合并。
学校风景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2003年8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6年12月,江南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月31日上午,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在茅台学院挂牌成立。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名单。
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22年2月9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发布,江南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
2022年5月30日,江南大学与南溪区共建宜宾白酒产业研究院签约仪式举行。
2022年7月1日,金徽酒与江南大学全面深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金徽生态酿酒园举行。
2022年8月,无锡市湖北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上,无锡市湖北商会与江南大学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签约,更好服务在锡楚商。
2022年9月消息,教育部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江南大学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截至2020年9月,学校设有18个专业学院(部)和4个直属学院(含1个荣誉学院),2020年在51个本科专业(类)招生,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7所。
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学位授予 |
食品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工学 |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酿酒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四年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四年 | 工学 |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四年 | 工学 | ||
机械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包装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四年 | 工学 |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 | 四年 | 理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
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产品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
美术学(师范) | 四年 | 艺术学 | |
公共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纺织服装学院 | 轻化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纺织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表演 | 四年 | 艺术学 |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工程管理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法学院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理学 |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四年 | 理学 | |
小学教育(师范) | 四年 | 教育学 | |
音乐学(师范) | 四年 | 艺术学 | |
舞蹈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医学院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
数字媒体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工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体育部 | ---------- | ---------- | ---------- |
国际教育学院、北美学院 | ---------- | ---------- | ---------- |
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 | ---------- | ---------- | ------ |
• 博士后流动站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位授权点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拥有7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29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院 | 一级学科 | 专业名称 |
食品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生物工程学院 | -------- | |
设计学院 | 设计学 | --------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材料化学 |
纺织服装学院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制浆造纸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 | 轻工机械与包装工程 |
环境与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
药学院 | -------- | 制药工程与技术 |
数字媒体学院 | -------- | 轻工信息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
无锡医学院 | -------- | 食源性慢性疾病学 |
据江南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 |
学院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专业学位类别 |
食品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食品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 |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糖工程、发酵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 |
设计学院 | 美术学、设计学 | --------- | 艺术设计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 | 材料工程、化学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设计学 | 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纺织工程、艺术设计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包装工程 |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
商学院 | 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 | 物流工程 |
理学院 | 数学、光学工程 | 光学工程 | |
外国语学院 | --------- | 英语语言文学 | ---------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 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 |
药学院 | 药学 | 药学 | 制药工程 |
数字媒体学院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 | 软件工程、艺术设计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 | |
人文学院 |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 | 教育技术学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 |
法学院 | 法学 | --------- | 法律(非法学、法学)、农村发展 |
无锡医学院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 | 药理学 | 护理 |
据江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显示 |
• 重点学科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生态纺织技术与工程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科评估
校园环境截至2018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5‰,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4名。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393人,其中专任教师2137人(含研究生导师120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3.8%,博士学位人员比例68.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2.1%。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5个。
项目 | 名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伦世仪、陈坚 |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才 | 吴敬、王周平、毛健、匡华、刘立明、许正宏等 |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堵国成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王震宇、陈坚等 |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陈坚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陈坚、堵国成等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团队(陈坚,2009) | |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过伟敏,2010年) | |
省级教学团队 | 发酵工程学科教学团队(陈坚,2008年) |
机织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高卫东,2009) |
•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精品开放课程)30门,精品、规划教材56部。
学校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建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暨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人体科学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创业汇客厅”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
类型 | 项目名称 | 承担学院 | 年份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艺术设计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设计学院 | 2007年 |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学生工作处 | 2007年 | |
江南大学创业教育实验区 | 学生工作处 | 2008年 | |
生物工程专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8年 | |
国家级实验教学及实践教育中心 | 江南大学-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学院 | 2011年 |
江南大学-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学院 | 2012年 | |
江南大学-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2年 | |
江南大学-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食品学院 | 2012年 | |
江南大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1年 | |
江南大学-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1年 |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纺织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0年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0年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学院 | 2010年 | |
制药工程 | 医药学院 | 2011年 | |
物联网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1年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机械工程学院 | 2011年 | |
包装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2013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13年 | |
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3年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动画 | 数字媒体学院 | 2007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学院 | 2007年 |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7年 | |
工业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8年 | |
纺织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8年 | |
艺术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9年 | |
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09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9年 | |
制药工程 | 医药学院 | 2009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10年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0年 |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0年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0年 | |
生物技术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1年 | |
物联网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1年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食品工艺学 | 食品学院 | 2003年 |
机织原理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7年 | |
食品化学 | 食品学院 | 2008年 |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8年 | |
食品工程原理 | 食品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9年 | |
纺纱原理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9年 | |
生化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9年 | |
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 | 人文学院 | 2009年 | |
微生物遗传育种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0年 | |
大学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2010年 | |
人工智能概论(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0年 | |
省级精品课程 | 微生物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1993年 |
产品设计 | 设计学院 | 1993年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1993年 | |
大学物理 | 理学院 | 1993年 | |
化工原理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1995年 | |
高等数学 | 理学院 | 1995年 |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机械工程学院 | 1995年 | |
包装设计 | 设计学院 | 1995年 | |
食品化学 | 食品学院 | 1995年 | |
食品工艺学 | 食品学院 | 1998年 | |
物理实验 | 理学院 | 1998年 | |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1998年 | |
电工学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1998年 | |
纺织材料学 | 纺织服装学院 | 1998年 | |
机械制造基础 | 机械工程学院 | 1998年 | |
信号与系统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1998年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机械工程学院 | 2000年 | |
机械CAD | 机械工程学院 | 2000年 | |
服装设计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0年 | |
生物化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0年 | |
发酵原理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2年 | |
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 | 设计学院 | 2002年 | |
纺织材料学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4年 | |
谷物科学原理 | 食品学院 | 2004年 | |
普通物理 | 理学院 | 2004年 | |
食品化学 | 食品学院 | 2004年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4年 | |
西方经济学 | 商学院 | 2004年 | |
现代教育技术 | 人文学院 | 2004年 | |
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群 | 设计学院 | 2004年 | |
现代教育技术 | 人文学院 | 2006年 | |
图形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6年 | |
机织原理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6年 | |
食品化学 | 食品学院 | 2006年 | |
发酵工艺及设备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6年 |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8年 | |
信号与系统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08年 | |
食品工程原理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8年 | |
微生物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8年 | |
纺纱原理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8年 | |
景观艺术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8年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8年 | |
人工智能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08年 | |
大学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2008年 | |
心理学 | 人文学院 | 2008年 | |
西方经济学 | 商学院 | 2010年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0年 | |
微生物学(食品) | 食品学院 | 2010年 | |
纺织品染整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0年 | |
微生物遗传育种 | 生物工程学院 | 2010年 | |
药理学 | 医药学院 | 2010年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法政学院 | 2010年 | |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生物技术基础/Notes in Biotechnology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8年 |
纺织材料学/Textile Material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8年 | |
无机及分析化学/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9年 | |
机械工程学院 | 2010年 |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0年 | |
省级实验教学及实践教育中心 |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5年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07年 |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7年 |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2007年 |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理学院 | 2007年 | |
食品发酵实验教学中心 | 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 2009年 | |
纺织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 纺织服装学院 | 2009年 | |
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 设计学院 | 2009年 | |
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 | 外国语学院 | 2009年 | |
物联网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1年 | |
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 | 商学院 | 2011年 | |
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2012年 | |
制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药学院 | 2013年 | |
省级品牌专业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学院 | 2006年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2006年 | |
工业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6年 | |
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0年 | |
纺织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0年 | |
轻化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1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06年 | |
艺术设计 | 设计学院 | 2006年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纺织服装学院 | 2010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10年 |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2011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1年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1年 |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1年 | |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联网工程学院 | 2012年 |
包装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2012年 | |
教育技术学 | 人文学院 | 2012年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学院 | 2012年 |
注:表中信息不全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
2009年,《食品发酵类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全员覆盖、全面重构、全程协同的纺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校园风景截至2019年9月,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获2018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银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2金3银7铜;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江南染织。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38个;建有教育部、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21个,有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校地联合研究院(所)3个。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 | |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光响应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
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
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食品安全加工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06年) |
食品安全加工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第二期建设)(2011年) | |
应用微生物及其生物制造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 | |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2011年) | |
功能分子、聚集体及器件创新研究基地(2012年) | |
纺织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6年) | |
部省级平台 |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 |
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 |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 |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 |
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技术转移与推广服务中心 | |
江南大学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和信息中心 | |
中国包装总公司食品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粮油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
教育部创新团队 | 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技术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2006年) |
食品精细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2007年) | |
生态纺织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2011年) | |
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2012年) | |
光电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2014年) |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2012年) |
非线性光学功能分子材料创新团队(2013年) | |
食品安全创新团队(2014年) | |
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015年) | |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技术(2007年) |
功能性纤维制备关键技术(2009年) | |
工业感知与先进控制(2011年) | |
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技术(2013年) | |
食品酶的制备及应用(2015年) | |
肿瘤多药耐药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15年) | |
工业互联网智能优化制造(2017年) | |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研究(2013年) |
汉族服饰文化与创意设计(2015年) | |
治国理政与党风廉洁建设研究(2017年) | |
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 | 脂质与健康(2012年) |
微生物外源蛋白质高效表达技术和相关生物过程细胞生理学、过程分析(PAT)技术(2013年) | |
可再生卤胺改性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和机理研究(2014年) | |
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 重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2006年) |
生物能源研发的关键技术(2008年) | |
碳水化合物高级利用关键技术(2010年) | |
食用油适度加工与安全控制(2012年) | |
食品安全(2014年) | |
谷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变化与调整(2016年) | |
校地联合研究院(所) | 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 |
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 | |
江南大学无锡创新设计研究院 |
注:表中信息不全。
截至2019年11月,“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24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0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项,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并列全国高校12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2016年在中国大学专利奖排行榜上并列全国高校第17名。
项目名称 | 奖励类别 | 等级 | 年度 |
大型智能化饲料加工装备的创制及产业化 | 二等奖 | 2017年 | |
200种重要危害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黄酒绿色酿造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的创制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5 | |
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 |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4 |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4 |
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4 |
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013 |
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2 |
高含油油料加工关键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及标准化安全生产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2 |
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1 |
工业产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征与特征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1 |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0 |
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9 |
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7 |
以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6 |
注:表中信息不全。
•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江南大学图书馆拥有总容量90T,光纤磁盘阵列二个,拥有文献查询与阅览计算机400余台的智能检索室与数字媒体阅览室各一个,存有数字资源60T;馆藏纸质文献237.28万册,数字图书275.7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80个,自建数据库4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30000余种。图书馆
截至2015年12月,江南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135901卷,排架长度3020米,照片19562张,档案年增量7000卷以上;有案卷目录160册,专题文件索引12种26册。
• 学术期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成果的介绍和综述;中国国内外技术交流、专业会议、产品展示、出国考察等技术信息;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法则、管理办法、检验技术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三废处理;食品添加剂行业及食品添加剂应用行业的应用技术产销动态;中国国内外市场信息等内容。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试验研究、专论综述、开发应用、分析测试、展会报导、协合工作。学报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食品科学文摘》(FSTA)、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等收录。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致力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繁荣学术文化;主要有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历史文化、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栏目;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服装学报》
《服装学报》设有服装材料科学、服装人体工学、服装信息技术、服装设计艺术、服装工程技术、服装历史文化、服装品牌营销等栏目,原名《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服装学报CA化学文摘(美)(2014)、Pж(AJ)文摘杂志(俄)(2014)等收录。
《创意与设计》
校园风景《创意与设计》创刊于2008年,为双月刊,在以产品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大设计研究中凸显出前沿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力求及时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方法、动态和成果,致力于为行业界和教育界提供权威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平台;设有专题、探索、作品、视界、史论、观察、论坛、资讯等栏目,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Food Bioscience》
《Food Bioscience》创刊于2013年,由江南大学陈坚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Joe M. Regenstein教授共同担任主编,编辑部设在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全英文出版的双月刊。期刊主要刊载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创造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报道食品领域新型研究方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扼要报道传统食品相关的基础研究;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
截至2019年9月,学校与39个国家、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学校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
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首批确定48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支援高校包括34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4所省属普通高校、1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帮扶行动时间定为2020年4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将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享网络招聘平台、联合举办网上招聘活动,并在掌握岗位需求信息和大学生求职意愿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人岗匹配、精准推送,帮助受援高校毕业生获取更加丰富、更加精准的就业信息服务。
2022年9月消息,江南大学与大明国际圆满举行校企合作战略签约。9月20日,据江南大学报道,江南大学与无锡市交通集团举行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校徽
学校校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为红底金字,本科生为白底金字,研究生为黄底金字。
• 校标
校标造型宛如浩淼太湖中劈波斩浪的帆船,象征江南大学人奋进开拓,自强不息。同时又似一尊金字塔、一座高山,广博而高远,象征江南大学人肩负着攀登科学高峰、认知宇宙万物、探索未来世界的历史使命。标志下部卷动的波浪也像一摞书籍,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现了江南大学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
校标的标准色名为“江南绿”,象征雨丝浸润下的江南水色。沉稳的基调符合江南大学严谨的、以工科为主体的治学、办学特色。
江南大学校标上的江南大学校名,字体采用毛体“江南大学”(“学”字为简体),英文名字采用“江南”两字音译方案,即定名为“Jiangnan University”。中英文对照融世界性眼光和传统化特色为一体,表达了江南大学立足传统,面向世界,开拓未来的理念,寓意着创建国内外知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决心。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分别印有江南绿色、规定字体的“江南大学”校名、校名英译全称和校标。
• 吉祥物
学校吉祥物为“太湖神鼋”,源于太湖地区“震泽神鼋”,象征着坚韧执着、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 辅助识别标志
江南大学辅助识别标志具有江南大学中“江”的首字母J的形。
隐有教育(Jiao Yu)的意思。
外形整体为J,但却内含一个小写字母n,意指江南之南(nan)。
此标志设计流畅,灵动,简约,如一条蜿蜒曲水,充满江南韵味,且与江南大学主标志的浩渺太湖的回形构造有相互呼应的意味。
主图形还可以衍生出其他不同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变化产生出相适应的视觉美感。
配色多元,如红色热情奔放,绿色充满生机,黄色轻快明亮,昭示了崭新的蠡湖江南充满活力,希望的未来。
• 60周年校庆标识
标志主体由“60”和曲水桥的图标组成,“60”由“J、N”变形而来,其中“6”对称翻转后下半部分可与“O”完全重叠,因此整个logo视觉补充后成三角形,稳重且整体。“O”上下分割象征江南大学地处江南水乡,中间的桥洞下对应着简化的水波,组成“n”的内部空白的区域。配色以红橙为主,代表着活力与喜悦。
• 校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训笃,有笃实、笃厚、真诚之义。《论语·泰伯》中有“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学,勤学。强调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反对虚假与浮躁之风。尚行,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孔子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北宋易学家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篇》中有“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强调不但要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身体力行。
“笃学尚行”,强调的就是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强调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从“笃学”到“尚行”到“止于至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笃学”是基础,是前提;“尚行”是关键,是途径;“止于至善”是目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既传承了江南大学百年办学“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传统,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成为江南大学教与学的行动指南和至高追求,成为激励、凝聚江大人的永恒的精神财富。
• 大学精神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 校歌
歌词:
《江南大学校歌》
集体词 徐湘曲
校园风光太湖之滨,蠡湖畔。我们的校园,曲水流觞,无限风光。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煌。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释义:
《江南大学校歌》歌词凝炼,意蕴隽永;曲调优美流畅,新颖大气;整首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段体曲式“引子+‖:前奏+a+b:‖+尾声”,结构层次分明,抒情与进行风格相融合,刚柔相济,活泼激扬。
引子开始逐渐奏响的铜管乐三连音旋律,象征着百年学府在新世纪之初吹响了“攀登”号角。A段为中速流动的领唱部分,讴歌江南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办学业绩和曲水流觞、风景如画的生态校园风光。器乐分解音型为主的伴奏与女声伴唱营造出太湖、蠡湖波光粼粼、宽广妩媚的背景形象。B段为二二拍进行曲节奏风格的合唱部分,着意烘托“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八字校训,表现了江南大学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坚定向上的信念。尾声是全曲高潮,采用混声合唱加领唱多声部丰满厚实的音响形式,表现了江南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开创明天辉煌的坚强心声。
学校每年举办“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校生参演广州亚运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艺术作品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建有女足高水平运动队,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超级组季军。
2020年7月6日,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0年7月,江南大学被认定为2019年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2020年11月25日,位居QS发布的2021亚洲大学排名榜单第229位。
2020年10月22日,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江南大学排名第672名。
2020年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发布,江南大学排名第108位。
2020年1月,位居2020年中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中第76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江南大学排名全国第57位,全球第797位。
2021年4月,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第65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57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501-600位。
2021年9月2日,江南大学体育部 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1月22日,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公示名单。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发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7名、中国大陆第53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球第775名、中国大陆第53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7名;在人民网发布的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20名。在2019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江南大学国际排名位列第961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位列第50位。校园风景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57位。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6:0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6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