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澳门日报》主要在澳门地区发行。另外每日亦销往香 港、珠海、广州、珠江三角洲以至中国内陆,东南亚国家亦有订户。《澳门日报》与香港、泰国及国内各大报均有业务往来,交换新闻,代理发行等。
在澳门众多的华文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是《澳门日报》(MACAO DAILY NEWS),就连珠海、中山一带的人们也喜欢阅读《澳门日报》,以了解澳门近况。
《澳门日报》是在澳门知名新闻工作者张阳主编的《新闻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闻地》为旬刊,于1950年创办,1955年9月改为周刊,1958年更名为《澳门日报》。《澳门日报》现任社长李成俊,总编辑李鹏翥,总经理梁桂华。澳门日报社除经营报业外,还经营书店“文化广场”和影剧院“永乐剧院”,设有星光出版社和澳门日报出版社,并与“星光书店”等组成文化传媒集团。在澳门工作的编辑部、经理部有职工近200人。在广州、珠海设有办事处,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设有特约记者站;在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福建、海南三省侨乡有特约通讯员和供稿作者。
《澳门日报》 主要版面:澳门新闻、中国新闻、香港新闻、台湾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其他专版有:《镜海》(文艺)、《新园地》、《学海》、《怡情》、家庭、航运、特区建设、科技、新闻图辑、生产力论坛、新儿童、乡情、寰宇纵横等。该报每天有社论和两篇署名的当地新闻小语和经济评析。
《澳门日报》每天出本埠版10至16大张、外埠版9至12大张,通常16至20版是全彩版。主要版面有:“澳门新闻”、“中国新闻”、“香港新闻”、“台湾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副刊“新园地”、“小说”等;其他专版有“镜海”(文艺)、“学海(学术)、“生活”“乡情”、“航运”、“科技”、“姿彩”、“汽车”、“食经”、“万花筒”、“乐与声”、“新儿童”、“三棱镜”、“缤纷集”、“澳门街”、“大千世界”、“祝君健康”(医药)、“环游世界”、“Net人天地”(网上资讯)、“环宇纵横”、“新闻图辑”、“生产力论坛”、“旅游叹世界”等。除日报外,还出版专业性的定期刊物《澳门马经》(每周两次)和《世界波经》(周刊)。副刊的业绩在《澳门日报》是非常突出的,其中不少具有开拓性、首创性。到今天,《澳门日报》的副刊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以揭示当代人的生活为主题,也有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学,以及传统习俗等文艺性较强的文章。其中在副刊发表的生活絮语、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反映了澳门社会的现实,透视出澳门人多姿多彩的人生。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澳门日报》创刊以后,就一直设有社论、专论和读者来信来稿等针砭时弊的栏目。《澳门日报》创刊伊始就为自己的言论树立了旗帜:爱国、和平、人道、进步。常设的言论专栏除《社评》外,尚有《新闻小语》、《新闻解说》、不代表本报意见倾向的《议事亭》、《读者之友》,分别以国际、国内和澳门的大事为议论对象。现任社长李成俊在纪念《澳门日报》创刊40周年的文章中说,“本报评述多着重热点、难点,新闻背景材料充实,捕捉国际风云变幻,透视祖国经济建设走势,从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深入分析本质,尤其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贯彻一国两制,言简意赅,鞭辟入理,至于反映当地居民疾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言之有理,不遗余力……
“澳闻版”除了争取以第一时间全面报道社会各方面的动态之外,还经常组织“特稿”、“专访”、“杂谈”、“散记”等专栏,对读者关心的话题加以剖析、发表述评。这些栏目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视角,透视出澳门五光十色的社会现状和人文走向。文章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笔调,做到了行文轻松、雅趣、确切、生动、独异及风格多样。
社长 | 李成俊 |
总编辑 | 李鹏翥 |
总经理 | 梁桂华 |
澳门古迹颇多,以澳门半岛最为集中,仅庙宇就有20多座,除妈祖庙、观音堂、莲花峰外,还有澳门最早的天主教堂遗迹——大三巴牌坊、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葬身之处——马礼逊坟墓……可谓名胜众多,散发出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汇点的特有魅力。《澳门日报》就是在这样一种中葡文化交汇的土壤中产生的。
《澳门日报》贴近广大市民生活,积极反映民意,准确地寻找到报纸的卖点。正如广东原记协主席丁希凌在《澳门日报》创刊30周年时所说的,《澳门日报》首先必须在澳门立足,才能求得发展,这样就迫使《澳门日报》办成一份具有浓郁澳门人文特色的报纸。《澳门日报》的定位非常成功,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凡当地发生重要事情,无论是澳督的言论,或是政府的政令措施,或是警匪大战,或是声色犬马,在报上都有及时的报道。正是因为立足本埠,报道澳人关心的民生话题,形成颇具特色的办报风格,《澳门日报》才能在与众多港澳报纸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创刊之初,《澳门日报》就决心办成一份热爱祖国的中文报纸。时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的王启人在《澳门日报》40周年庆典大会上说,“《澳门日报》40年来,立足澳门社会,反映时代风云,坚持爱国爱澳,热诚服务澳人,成为卓有影响的报纸。”
《澳门日报》创刊以来,一向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成立“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经常代收读者捐款,用于慰问、救济、助学等慈善事业。举行多届慈善百万行活动,为慈善事业筹款,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报一贯坚持爱国立场,面向当地群众,开展爱国团结活动。40年来,《澳门日报》不断向澳门读者介绍内地发展变化,报道祖国鼓舞人心的经济发展,增强澳门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
澳门回归后,《澳门日报》对中国内地有着更多的关注,每天开辟两至四个专版对内地发生的大事予以报道。为了加强与内地的联系,《澳门日报》除了开辟《要闻》版报道全国性的重大新闻之外,还于1984年2月28 日开始,每天特别开辟专版《乡情》,对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详细报道,满足由内地移居澳门的同胞对家乡建设和发展的信息渴求,了解投资环境。除此之外,《澳门日报》还报道全国各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奇闻趣事等,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又增添了报纸的趣味性,为读者了解祖国各地的人文景观提供了一个窗口。
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澳人对内地投资日益增多,经贸往来日渐频繁,《澳门日报》对内地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多,该报常常请专家开辟专栏撰写文章,探讨两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的经贸发展。
《澳门日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澳门社会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翻阅每个时期的《澳门日报》,都可感受到其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
办报方针
澳门日报《澳门日报》长期以来坚持准确严谨的办报方针。相对于香港传媒,《澳门日 报》十分重视报道的真实性。编辑经常亲自打电话或通过其他途径检验数字的真实性,确信无丝毫差错之后,才予以报道。如1999年3月,由内地输入的部分水鱼(鳖)被澳门卫生司发现携带有霍乱菌。其他报纸都争先恐后地报道这一消息,而《澳门日报》则派出记者深入市场检疫处、医疗卫生部门,甚至水鱼的生产地,了解霍乱菌的来源,收集了较全面的资料后才给予准确的报道:由内地输入的水鱼并非全都携带病菌。这些报道大大消除了澳门居民对水鱼的恐惧感,也为水鱼销售商减少了损失。为了使报道深入充分,《澳门日报》非常重视反映读者的各种意见,及时调整报道策略,不断扩大报道面和报道空间,增加全方位的信息量。例如《澳门日报》曾就澳门暴力事件频生,影响澳门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连续几天开辟专版刊登读者来信,对如何消除暴力献计献策,搞好社会治安、为政权顺利交接提供良好条件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澳门日报》的新闻写作注意文风,用事实说话,用词通俗易懂。为了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澳门日报》力求做到详尽报道,版面生动活泼,既有“阳春白雪”的理论文章,也有“下里巴人”关心和喜欢阅读的新闻,朝多功能、全面报道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成为读者的贴心知己,反映读者的心声,是《澳门日报》鲜明的办报方针。
《澳门日报》独具魅力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在“澳闻版”上。“澳闻版”版面图文并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是“澳闻版”的一大特色。在“澳闻版”上,编者利用照片补充一些无法言及的新闻,增添新闻的趣味性,或者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使整个版面显得生动活泼,缤纷绚丽。这些彩色照片中不乏上乘之作,如在1999年3月20日刊登的一张名叫“目标一致”的抓拍照片,就是一张佳作。葡国总统沈拜奥与钱其琛副总理莅临澳门文化中心,一同为即将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文化中心开幕剪彩后,受周围欢乐情景的吸引,两个人的手不约而同指向一个方向,该报记者敏锐地觉察到其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拍下了堪称经典的杰作。照片用“目标一致”来说明内容,具有双关语的意义,意味深长地凸现了中葡两国为顺利完成政权交接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澳人期望政权顺利交接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内心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6:1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3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