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26,河南新乡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品种

更新时间:2022-11-13 04:53:13 阅读: 评论:0

超强筋

新麦26品质达到国标一级强筋小麦标准,同时达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交割标准。品质稳定性好,年度间受气候及栽培条件影响较小。

抗病性

田间自然发病:高抗条锈病,中抗纹枯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中国农业科学院抗病性接种鉴定:2008年结果,(高)抗纹枯病、中抗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009年结果,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

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7万穗、43.5万穗,穗粒数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数64.0、67.5,蛋白质含量15.46%、16.04%;面粉湿面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比对照新麦18减产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

栽培要点

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栽培管理

肥水管理:秸秆还田地块要浇好踏墒水和压根水,12月下旬浇好越冬水,在3月底4月初拔节末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千克:适时浇好灌浆水。

病虫害防治:孕穗期用氧化乐果加三唑酮防治病虫害。灌浆期用氧化乐果、1%尿素、0.3%磷酸二氢钾治蚜虫和防干热风。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2019年11月,新麦26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本次超强筋小麦品种的评选标准为湿面筋含量≥30%、稳定时间≥20min、拉伸能量≥160cm,其中,稳定时间基本相当于国标强筋一等小麦稳定时间的双倍,而稳定时间被认为是评价强筋小麦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培育原理

以新9408E1作母本,济南17作父本杂交,利用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标记,优良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互补和聚合,5 +10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累加育成。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4:5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473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麦26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